在企業運營中,很多老板或管理者都會遇到一些棘手、難以立即下決定的問題,這種時候,咱們不妨先把問題"放一放"。所謂的放一放,不是說的置之不理,只是給自己一個更放松的決策心態。
當我們聽說貝拉克·奧巴馬曾把批準突襲本·拉登的決定放放再說時,我們著實感到驚喜。實際上,"放放再說"正是科學研究為面臨復雜決策的人開具的"藥方",然而,面對高壓局勢,好品牌卻并不經常采用這種方式。這也就難怪有些評論人士對奧巴馬暫緩做出決定感到憤怒,指責他"不負責任",把"顧問晾在一邊"。
還好,沒有幾個人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做出是否剿殺以及如何剿殺恐怖分子頭目的決定,但是,我們也經常面臨需要做出決策的復雜情境。在這些情境下,我們常常覺得立刻做出決策--其原因可能是外部的壓力,也可能是因為我們的"直覺"使然。那么,在這種情境下,要做出復雜而重大的決策,到底是應該放放再說,還是立馬就決定?
作為社會心理學家,我們研究人類行為和決策過程。我們認為,證據很清楚:對奧巴馬來說,放放再說這個決定具有科學性,而對任何覺得左右為難的人來說,也是正確的行動方針。馬爾滕·博斯近主持了一個實驗,發現了這種決策方式,尤其是在復雜決策環境下,之所以正確的潛在機制。相關研究成果近發表在《消費心理學雜志》上。
博斯等人發現,當人的注意力被"分散",或沒有刻意于某個問題時(如在睡覺的時候),大腦就會出現一個活躍過程,會準確權衡相關決策屬性的利弊。實驗人員給參與者提供了一些汽車信息。有些汽車擁有很多正面但無關緊要的特性,而其他汽車則擁有少數正面但很重要的特性。那些立馬做出決定的參與者,選擇了擁有很多無關緊要特性的汽車,而事先被分散了注意力的參與者,則選擇了質量好的汽車。簡而言之,放放再說的做法能讓我們將重要的特性與無關緊要的特性區別開來,并終做出質量更高的決策。我們的潛意識能處理大量的信息--我們給它時間。
那么,做出復雜決策的不錯方式是什么呢?我們建議你考慮以下三點:
1. 獲取所有信息。很顯然,做決策之前,你需要掌握信息。我們應該有意識地收集和解讀所有與決策相關的必要事實。通常情況下,有些選擇在這個階段就可以被剔除--也就是那些顯然有違"決策原則"的選擇,如"這個公寓的費用是我承受能力的兩倍"。
2. 放放再說。現在,你掌握了所有必要的信息,接下來,就是對它們進行處理。由于你的有意識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你應該運用自己的潛意識。有意識的信息處理常常會干擾潛意識的信息處理,所以你需要分散自己的有意識注意力。
3. 核對事實。你的潛意識可以處理大量的信息,但是,處理的準確度不如有意識的思考。任何干擾都不會對你解答算術題有幫助。因此,你在不知不覺中做出選擇之后,應該有意識地核對決策的相關事實。你的決策會帶來任何(嚴重)破壞嗎?各種決策屬性往往是相互依存的 --某個屬性的價值會影響其他屬性的價值:所有決策屬性綜合起來,有沒有違反決策原則?
當然,在工作期間,真的去睡覺并不現實,不過,出去跑跑步、聽聽音樂,或者做些其他事,不讓自己把注意力放在決策上,也可以取得同樣的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分心"之后,通常情況下,你會覺得某個選擇要勝過其他選擇。經過以上三個步驟,你應該會有選擇了。
因此,對于非常棘手的問題,你可能覺得點燈熬夜才能想出個對策,但科學研究提供了一種不同的方法,既可以獲得更好的決策,又能讓決策者得到更好的休息。
相信以上內容會給給位管理者一些新的處事方法,讓您的決策更科學有力!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