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身在職場沒有一點能力是肯定混不下去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人會發現以前擁有或者擅長的能力正在逐漸退化,這就足夠引起我們的警覺了,下面讓我們看看如何保持能力不退化。
談到退化,先要說說我們生理特征上的“達爾文結節”。它是人耳輪后上部內緣的一個稍微肥厚的結節小突出。達爾文發現,這是人類進化過程殘留的痕跡之一。回到職場上,經過那么多年的摸爬滾打、千錘百煉,你某些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進化”,但同樣也有很多能力在不知不覺地退化,其中還有很多是很重要的能力,比如創新能力、學習能力,甚至是外語能力等。 如今,它們就像一個“結節”,存在著,卻再也不能發揮作用。哪些能力易退化?如何減緩退化呢?
危機意識消退
X君是某外企的HR主管,在這家公司已經工作了五年。去年有次升職的機會,結果未能如愿以償,但他覺得下次應該就是自己了,也沒有多想。近公司新進了很多年輕干練的新人,他也不以為然,直到知道有個新人被提拔了,他才突然感到危機來了,可此時一切都晚了。
點評:在一個工作環境里呆久了,熟悉了工作流程,熟悉了周圍的人和事,危機感就會慢慢懈怠,習慣安于現狀。然而,職場如戰場,“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危機意識缺乏,放松要求,自我懈怠,遲早會被淘汰。
建議:減緩“危機意識”的退化,需要不斷在工作上給自己設定新的工作目標,不斷優化工作流程提升效率,每段時間都有進步。 這不僅能讓自己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還能不斷給自身的競爭力增值。“老員工”切莫因為自己有“資質”就覺得淘汰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如果你只是將同樣的經驗重復用了八年十年,還不是誰都能取代你?
工作激情減弱
C君剛出校門時,一身干勁恨不得立馬“建功立業”,想趕緊賺錢把助學貸款還了。剛做銷售時,正是因為這一股子的沖勁,他從每月六七千的業績沖到每月一萬五的水平,感覺自己似乎可以說是事業有成了。兩年的時間,他就把貸款還清了,手頭也有了點積蓄。但這時,他發現自己的工作激情也隨之消失了,該做的事好像都做完了,工作的挑戰感在周而復始的流程中減弱。C的工作狀態大不如前,原地踏步、安于現狀就成了他身上的標簽。
點評: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職場經歷逐漸累積,工作流程和模式慢慢形成,工作就沒了當初的新鮮感,工作的激情就會逐漸“退化”。這樣的狀態很容易演變成工作倦怠、無成就感,隨之創造性和主動性都會降低,進而嚴重影響工作績效。
建議:身處職場的激流中,不進則退。激情減弱,直接導致工作倦怠。此時,你需要認真考慮個人的職業定位,自己是否真正適合做這個工作;如果不適合,就需要及時重新進行職業定位,并做好職業規劃,盡早展開全新的職業發展道路。
書寫能力退步
F君在大學時是文學社有名的才子,知識廣博,寫一手行云流水的好文章。畢業后F進到一家報社當記者,每天不是外出跑新聞,就是回來對著電腦屏幕要碼好幾千的字。日子就在噼噼啪啪的鍵盤聲中流過,5年后F君如愿成了部門編輯主任,但他曾經喜歡在紙上寫寫詩、寫寫文章的習慣早沒了。現在拿筆寫字反而覺得別扭,字也寫得生硬,還有很多字根本想不起來了,提筆就忘字。
點評:現代化辦公設施和通訊設備日益發達,機器在很多方面可以代替人手操作。在這樣的環境下,職場人的“動手”能力明顯減弱,甚至消失。大多數人只會坐在電腦前敲鍵盤,不少職場新人連復印、發傳真都不會,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部分職場人綜合能力弱的缺陷。
建議:提高個人綜合勝任力,提高動手能力。在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初期,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動腦的同時多動手,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會有積極影響。
職場競爭激烈,優勝劣汰的游戲規則要求我們始終向更好的能力方向進化。從長遠發展來看,職場人要平衡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到張弛有度,圍繞自己的職業定位做好長、短期的職業規劃目標,不斷提升個人的綜合能力。 記住,可持續的職場發展遠勝一時的輝煌!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