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2 13:35:26 作者:花小落 來源:1
徽商作為一支著名的商業勁旅,自明中葉至清中葉,活躍于大江南北、黃河兩岸,乃至南洋東瀛,引領了中國商業經濟潮流,保持了三四百年的鼎盛輝煌時期,幾執商界牛耳。總結、研究、領會并秉承徽商的成功經營大道,對現代商業經營會有所啟迪。商道一賈而好儒儒道經商。
徽州素稱“東南鄒魯”,是儒學風氣較濃厚之地。徽商受到較深的儒學教育,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識,在經商活動中,善于運用心計,精于籌算,審時度勢,決定取予,因而成為明清商界中的一支勁旅。其商業資本之巨、從賈人數之眾、活動區域之廣、經營行業之多、經營能力之強,都是其他商幫所無法匹敵的,故能夠在中國商界稱雄數百年。
一、賈儒相濟,運籌帷幄
徽商是舊徽州府籍(歙縣、休寧縣、婺源縣、祁門縣、黟縣、績溪縣)商人或商人集團的總稱。徽人經商,源遠流長,早在東晉時就有商人活動的記載,明成化、弘治年間形成商幫集團。徽商多自小接受儒學教育,與其他商幫相比,獨具聰明智慧、心理素養、市場眼光和經營能力,因而能在瞬息萬變、風云詭譎的商戰中權衡利弊,擊敗競爭對手。
二、改變觀念改變命運
明清時期的徽州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群山環抱、山多地少、土地瘠薄的地方,竟然孕育出經商人數眾多、活動范圍廣闊、商業資本雄厚,并稱雄明清商界400年的地域性商幫,原因何在?
客觀上講,徽州地區人多地少,種地無以生存,不得不“以賈代耕”。這種自然地理條件和生存條件劣勢造就了他們只有華山一條道:經商。中國歷史上兩個著名商幫徽商與晉商皆處貧困山區,必須另謀他路。但徽商崛起和興盛的主觀因素則是與其所提倡的一系列新型商業價值觀和商業經營觀密切相連。
在封建政府抑商政策的長期影響下,商賤、商輕的傳統價值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從事商業經營被認為是市井小人之事,為人所不屑。這種傳統價值觀念給徽州人從商帶來無形的心理壓力,使他們內心深處有一種強烈的自卑感。如徽商汪才生就告誡兒子要奮發業儒,“毋效賈豎子為也”。在兒子面前自貶為“賈豎子”,可見其自卑感是何等的強烈。但是,山多地少、土地貧瘠的徽州不能養活日益增加的人口,出現了嚴重的生存危機。于是,經營商業,向外擴張,就成了徽州人求得生存與發展的唯一選擇。
賈道和儒術是以往人們或謀取生計安身立命或成就事業出人頭地的主要人生通途,徽州人將二者很好地結合而集于一身,“賈名而儒行”,按儒家的道德規范行事,把儒家思想貫徹到商業經營當中。賈與儒迭相為用,張賈以獲利,張儒以求名。對商業地位的肯定,以及對傳統士商價值的調和,掃除了徽人從商的思想障礙,為徽商的發展提供了較為寬松的心理空間。它造就了傳統世代的儒化徽商,同時也促進了徽州故地的儒學繁榮。
徽州人改變了觀念,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這種靠觀念來經商致富從而改變貧窮的態度,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九鑫集團的創辦人黃貴銀在20年前還是一個在大山里放羊的窮孩子,現在成為億萬富翁,他命運的改變源自他觀念的改變。
黃貴銀是山區農村的孩子,家境非常貧寒,家里有10個兄弟姐妹,他是老小。黃貴銀很早就幫著父母操持起家務,他的主要任務是放羊。17歲那年,黃貴銀覺得一輩子放羊沒有什么出路,于是他就跟隨著一個在沈陽家具廠工作的親戚第一次離開了生他養他的大山溝。這次覺悟讓他永遠走出了大山,改變了他的一生。
黃貴銀來到沈陽后不久,就失去了家具廠的那份工作。由于既無學歷又無手藝,吃飯成了他的最大問題。很快,黃貴銀就連一塊錢一天的旅館也住不起了,只能去火車站想辦法過夜。于是黃貴銀開始了打工生涯,從沙廠的篩沙工到小店鋪的雜貨工,不管多累多重的活,黃貴銀都搶著去做,生活也漸漸有了改善。
當時盛行國庫券,黃貴銀憑著敏銳的商業頭腦開始做起了炒國庫券的生意。不到兩年,黃貴銀就賺到了他有生以來最多的一筆錢兩萬元。黃貴銀有了原始資金就開始做代理生意。剛開始他只是做些機械產品的代理,像面條機、壓餃子皮機之類的產品。1995年,黃貴銀與普通經銷商一樣,還只能靠賒銷代理他人產品慘淡經營的時候,一個商機就這樣出現了。
當時黃貴銀的一個老鄉代理濟南東風制藥廠的新膚螨靈霜,做了一段時間,老鄉發現市場反應平平,因此不愿意做了。黃貴銀覺得這種產品值得做,于是就把這個產品帶到吉林去試試。沒想到東方不亮西方亮,一段時間后,反應特別好,市場一下子就打開了。訂單源源不斷地送到公司,以前投入的錢全部回來了。
這次成功之后,黃貴銀更堅定了做好這一市場的決心。他摸索到了有效的市場推廣方式,于是先后在遼寧的鐵嶺、鞍山、大連、本溪等地方進行產品推廣。
1996年,九鑫實業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金100萬元,并拿下了新膚螨靈霜的全國代理權,進軍北京市場。不久,在北京也取得了成功。從1996年起,九鑫的銷售額每年以20%~30%的速度遞增,根據國家衛生部的最新統計數字,目前在全國藥品營銷行業,九鑫集團排名第1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