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9 10:49:44 作者:網風 來源:1
富可敵國,古代徽商做到了。
有據可查。面對徽商這個特殊的商人群體,乾隆驚呼“富哉商乎、朕不及也”。高陽的小說《胡雪巖》,使這位紅頂徽商迄今仍然是很多企業家的商業標桿。
徽商有著與晉商齊名的輝煌過往。“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徽州),江北則推山右(山西)”。“無徽不成商”,這些說法,都是對徽商盛況的描述。
時間流轉,徽商衰落近百年之后,新徽商能否卷土重來?
徜徉合肥街頭,常可看到各種以“徽商”命名的招牌,徽商銀行、徽商集團、徽商大會等等,徽商會館也在全國甚至全球各地開始興建。
如今,徽商二字指代的人群已經從古徽州商人,演變成“在安徽的商人和在外地的安徽商人。”
徽商軌跡:以商重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
幾乎每一位采訪對象都會告訴記者,歷史上的徽商和如今我們談論的徽商,涵蓋地域差別很大。古徽商,系指舊徽州府所屬六縣商人,如今的這一區域,隸屬安徽省最南部的黃山市和宣城市。
胡雪巖是最出名的徽商,但他未必是最有錢的徽商。
徽商經營范圍很廣,以鹽、典、茶、木為最著。在四大行業中,從事鹽業的經營資本最厚。徽商之富莫過于鹽商。
清代鹽商富豪榜上有個江春。他曾為取悅乾隆,在揚州瘦西湖緊急建造一座三層白塔。此塔歷經200多年,至今依然保存完好。有人估計,清代安徽鹽商資本為七八千萬兩文銀,這與乾隆時期的國庫存銀七八千萬余兩之數大致相等。
這個江春,也是紅頂商人,級別比胡雪巖還高。乾隆授江春“正一品光祿大夫”,除了級別,他還被授予“布政使”這個實際的官銜,大致相當于現在的副省長或者民政廳廳長。
和其他商幫比較,徽商的官商、儒商特色非常突出。做“紅頂商人”、“儒商”,追求社會地位,是徽商的一大特點。
與一門心思做生意的晉商相比,追逐財富只是徽商的手段,求功名做官才是歸宿。明清時期,徽州的教育程度居全國之首。有數字為證,清康熙年間,徽州共有學社562個、書院54所,至于義塾、私塾、書堂、蒙館就更多。從乾隆到嘉慶十年的70年間,同樣在兩淮經營鹽業,徽商子弟有265人通過科舉入仕,而晉商僅22人。
徽州人的文化優勢成了一條隱形的紐帶,將官和商聯系到了一起,使徽商進入到“以商重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運行軌道。
學者余英時在《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一文中說,明清以來,商業本身的的經營規模越大,需要的知識水平就越高。而官督商辦的鹽業,恰恰正是一個需要知識水平的行業。文化優勢使得徽商和官員、文人比一般商人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廣交仕宦、文人,以便通曉信息、抓住商機。賈仕結合,徽商獲得極大社會資產,借助政策扶持和政治保護,并可享受特權,利于壟斷。
遍布各地的徽商會館是見證徽商施展外交手段的重要場所,明清徽商鼎盛時期,徽商會館遍布全國,北京的徽商會館,素有“京城第一會館”的美稱。
新紅頂商人的成與敗
10年前,奇瑞發動機項目在安徽蕪湖北面的開發區破土動工時,沒有人預想到它日后能夠成為民族汽車工業的旗手。之所以選擇那片荒地,主要因為蕪湖地處安徽東部要沖,承擔著安徽固守華東融入長三角的重任。
其實,詹夏來才是奇瑞最重要的創始人。1995年他離開安徽省政府擔任蕪湖市市長助理,同年奇瑞汽車(原名為安徽省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作為蕪湖市“一號工程”啟動。詹夏來從那時起就是項目負責人之一,公司正式成立時,已升任蕪湖市委書記的詹夏來兼任奇瑞董事長。
到2003年,本報率先揭開了安徽紅頂商人的面紗,引起各方極大關注。隨后,中央發布黨政領導干部不得在企業兼職的規定。以詹夏來為代表的一批新紅頂商人紛紛回歸本職。
風行一時的安徽新紅頂商人在2003年、2004年之后逐漸淡化,但國有企業仍然是安徽最具有影響力的產業龍頭。馬鋼集團、海螺水泥、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江淮汽車是安徽的規模企業。在安徽2006年50強企業中,有36家為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占72%。
政府官員在企業掛職的現象目前在安徽還存在。濟人藥業是藥都亳州的龍頭重要企業,公司總經理曹勇是市科技局的干部。“已經在企業掛職鍛煉5年了。”曹勇說。
亳州市經委一位干部說,企業比較缺乏高素質人才,選派年富力強的政府公務員,可以幫助企業發展。
盡管濟人藥業是一家純民營企業,但曹勇說:“5年沒有從企業拿過工資。”
2003年,中紀委派員到蕪湖調查“紅頂商人”有無腐敗行為。包括詹夏來在內的主要干部“沒有查出什么。”而且還發現 “市委書記既沒有從奇瑞公司拿工資,也沒有從這個廠里報銷過任何發票。”
新紅頂商人的制度安排,創造了詹夏來們的“奇瑞奇跡”的同時,也創造了敗績。
僅僅在去年和今年,就有徽商集團董事長蔡文龍、古井集團董事長王效金(兼職亳州市委常委)、雙輪集團董事長劉俊卿(兼職縣委副書記)等知名國企老總落馬,而他們都曾被評選為“新徽商人物”。
為了忘卻的紀念 新徽商出安徽
胡雪巖的阜康錢莊、胡慶余堂總部都在杭州,記者曾參觀胡慶余堂,看到那里的建筑依然保持了徽州特點。屋檐向內傾斜,使雨水流到天井內,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
新一代徽商,涵蓋范圍廣,有國企、有民企,有安徽人,有外地人,有在安徽的,有不在安徽的。這個龐雜的商人群體,對新徽商的自我認同尚在孕育過程中。
和國有企業的強勢相比,更能體現商幫氣質的安徽本地民企缺乏領袖人物。但是放眼全國,不乏優秀的安徽籍企業家,比如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比亞迪集團總裁王傳福、征途網絡董事長史玉柱、光彩四九集團董事長金會慶、南京雨潤集團董事長祝義才等。
為什么安徽人的民營企業“墻內開花墻外香”?有安徽網友寫了一篇反省的文章,說祝義才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合肥創業時,遇到種種刁難,只好到南京創業。把雨潤集團事業做的很大,成為著名的現代徽商代表之一。
日前,本報記者在南京專訪祝義才,問他更像蘇商,還是徽商?祝義才小心翼翼地說,還是更像蘇商吧。
“我是新徽商嗎?”盡管曾被評為新徽商人物,但古井集團董事長曹杰并不能肯定自己就是典型的徽商。
吃面食、大口喝酒、大塊吃肉,加上1米8的身板,41歲的曹杰看起來像個北方漢子。“我們本來就是北方人。”生于亳州的曹杰朗聲笑道。
安徽因南北狹長,風土人情被劃分為三種:皖北接近中原文化,合肥安慶等皖中地區的江淮文化以及南部古徽州地區的徽文化。從地圖上看,亳州像一個突出的耳朵嵌入了河南的版圖。這個誕生了曹操、老子、莊子的地方,民風、性格都更接近于河南、山東。
在半浙商半徽商的陳柏林看來,老板意識不強烈,是安徽人的一個特點。
陳柏林是浙江臺州人,在江蘇無錫和安徽蕪湖經營兩家企業,營業規模達數億元。陳柏林有個自豪的民間頭銜,安徽浙商協會會長。從2003年開始,陳柏林和他的臺州、溫州老鄉們一道,建設了一個占地面積10多平方公里的機械工業開發區。
在安徽做生意的陳柏林也被視為新徽商。“我們來到這里,對這里改變很大。”陳柏林指著和記者碰頭的咖啡館說,“四年前,這里有了第一家咖啡館。”走在蕪湖街頭,隨處可見掛浙字頭車牌的凱迪拉克。在當地唯一的5星級酒店,浙江人開的東海大酒店門口,更是一水的浙江轎車。
“浙商為什么厲害,因為允許創業失敗。”陳柏林說,一個浙江年輕人做生意把親戚朋友的借款賠掉了,如果他繼續堅持,找到另外的好項目,親戚朋友還會借錢給他,讓他翻本。但在安徽,大家可能因為他的失敗,就再也不借給他錢了。
“多一點冒險精神,對失敗寬容一點。就能涌現更多的新徽商。”陳柏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