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2 13:35:26 作者:花小落 來源:1
徽商是指明清時期由徽州一府六縣商人所組成的地域性商人集團。明清時代的徽商,叱咤商界三百余年,他們在與其他地域性商幫的競爭中駕輕馭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那么,徽商取得成功的奧秘何在?除了靈活的經營方略、良好的公關藝術外,善于用人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賈而好儒的特有素質
徽商的一個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儒商。“賈而好儒”,是徽商有別于其他商幫的素質。
南宋以來,特別是明代中葉以后,為擺脫人多地少的困境、尋求生存與發展的空間,精明的徽州人實際上選擇了兩條道路:一是科舉,即通過讀書科舉的渠道進入仕途;一是經商,即依靠外出經營獲得商業利潤。
徽州人重視讀書,重視子弟教育,在很多地區,甚至有“養子不讀書,不如養肥豬”的民謠。可以說,讀書做官是他們的第一選擇。對此,一些聚族而居的大宗族總是千方百計地為子弟讀書創造條件,包括專門設立膏火田、學田和族田等,為讀書科舉的子弟提供學費和參加科舉盤纏的資助。但是,通過科舉渠道進入仕途的畢竟只是極少數,絕大部分徽州子弟在參加科舉失敗以后,往往棄儒從商,并努力在茫茫商海中,以自己所掌握的文化和知識,拼搏進取,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徽商重視讀書、重視教育、重視科舉,但他們并不拘泥于此,而是相當實際地面對現實,重視實效。黃山西遞村的一副對聯很能說明問題:“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
因此,與其他地域性商幫不同的是,大多數徽商是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識的,他們不僅熟讀四書五經,而且對傳統的商業經也很下工夫進行閱讀和體會,如《史記》的《貨殖列傳》、范蠡的《生意經》等等。就這一點而言,徽商不愧“儒商”之名。
作為儒商的表現,徽商在經營中還善于將自己成功的經驗寫成專書,諸如各種《路程圖》、《生意經》、《商賈便覽》、《客商規略》等等,都是徽商在經商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匯編。
“徽商精神”可以概括為這樣24個字:“仁心為質,以義為利,以禮接物;擇地趨時,以智求贏,以誠為本。”因此,明代著名戲劇家、詩人汪道昆說,徽商“賈而好儒”。正是這種“賈而好儒”的儒商本質,使徽商無論在商業經營中,還是在各種公關活動中,真正做到了游刃有余,并最終成全了一代徽商的英名。
徽商的用人“要點”
徽商十分重視人才的職業培訓,特別是職業道德的培訓,徽商更是舍得投入。為了使自己的子弟將來能夠養成吃苦耐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徽商往往不將自己的子弟放在自己經營的店鋪內進行,而是把他們送進別人的店鋪里鍛煉。
在一冊《客商規略》的生意經中,作者對經商人才的培訓定了10條具體的要求:
第一要勤苦。“清早不必要人呼喚,先起來開了店門,掃地揩灰,打掃店堂,收拾得好。如安置東西,件件色色俱要有個次第,才有章法。一則不礙手腳,二則便于取用也。如生意稍間,或時學打算盤,或認呈色算盤,愈熟愈好,不是才曉得些就玄開手。若如此,依舊無用,故算盤銀色要時時習學,不可趁間東走西蕩,以誤正業也。若店中生意忙時,須要啟眼洞燭,不必時時俱要人吩咐方好,切不可算懶賬。”
第二要誠實。“親友買賣,客人總以誠實待人。言語必信,舉動至誠,如逐宗逐件,須要來清去白,不可因無人看見,即愛小私積分毫。欲起此心,即想曰不可自欺也。立心如此,何等正大光明,自然一心在正路上,用功夫何不能成立?既能成立,何止萬倍之利。雖有緊急要務,不妨告稟本東支取應用,不得私取分毫應己之急也。”
明代歙縣巖寺商人吳南坡有一句經典名言,那就是“人寧貿詐,我寧貿信”,不以五尺童子為欺,真正做到了誠信經營,最后發了大財。
第三要謙和。“謙是謙恭,和是和氣。如對店中親友、買賣客人交談之間,須要和顏悅色,不可粗心暴氣。”明代歙縣竦塘鹽商黃崇敬,雖富甲一方,資產雄厚,但為人十分低調謙和,以老子“深藏若虛,盛德若愚”為座右銘,襟懷沖淡,遠避名勢,清心寡欲。清代歙縣西溪南商人吳嵩堂,曾諄諄告誡自己的子女,無論經商還是做人,一定要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親好人。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人生學與年俱進,我覺厚之一字,一生學不盡亦做不盡也。”
第四要忍耐。“忍是含忍,耐是耐惟。或是同店朋友,以惡加我;或是本東言重,使我難當,惟以忍之為高,不可強辯。乃思曰:我原是學做生意,何必因此一兩句言語,遂與人作對。且有人肯道我之過者,乃是肯教我的第一等好人。自思自悔,不可再犯。又問:即使別人錯怪了我,亦不須急辯,且耐片時。久之,自然分明。則同店諸友皆喜我有度量,有涵容,愈加敬重,于我豈不討許多便宜,何等大器。此能忍耐之受益也。不能因一時之氣而忘終身之事矣。”
第五要變通。“變者,不執一;通者,達也。假如店中某貨,系合某價錢成本到店,目今時價,算該有幾分錢利息。懷算出者,言心中思算也。今人多用劃船之‘劃’為懷算之‘懷’,字義無取,宜當改正。賣時,其中價目或增或減,須看貨之行棄。行者,不妨價增;棄者,亦須減價。或時有長落,或貨有高低,不可豈犬定算盤也。又如店中老店官平日對買賣客人交易,所行那件,是與那句話如何言行不相符,須知此即生意變通之處也。一一看在肚里,到吃夜飯時,店中若無外人,不妨低聲請教,其人必以其中所當變通之緣故教你。只消問一二次,其余一舉一動,依其法則而行,可得變通之道矣。”
第六要心有主宰。“或是店中左鄰右舍,或是地方上朝日熟識之人,或是遠處生疎親友,或以酒食請你,或以心愛之物送你,或央你做中作保,云有重物謝你;或與你打合別處私開小店;或某處賭博邀你去看看;或某人家有標致女子,同你去瞧瞧;或家中盜出物件,借你處寄寄,明日與你分;或偷出來的東西,賤賣與你。以上數者,皆為誘你上鉤,當送你下陷坑的事。當此之事,須要心中有主宰,總以不貪外財為心。”
第七要儉樸。“儉是省儉,樸是凡出門作客之人,銀錢艱難,此系你曉得的。雖手頭有兩把銀子辛貲,凡衣可被體,食可充饑,無凍餓之苦,足矣。不可見人身上穿好衣服,也要想他一樣華麗;見人手頭有銀錢賣弄,也要學他一樣躁脾。一有此心,即敗家子的根生了,何能成器?凡做生意之人,總以樸實儉約為本。才成得人家,則心志放縱,用度奢侈,未有能成立者也。切宜戒之。”
第八要重身命。“蓋此身乃父母所生之身,命乃天府賦之命,夫安得不重所重為何?大都要時時保惜也。凡一切危身陷命之事,一踐其轍,皆系不顧身者也,最宜深戒之。”
第九要知義理。“蓋事之宜者,皆非義也;凡事之違心者,皆非理也。知得此二字分明,則言行之間無處而不當,即立身之基自此固矣。最宜深味之。”
第十要不可忘本。“常見許多后生,才曉得些生意,便將自己看得天尊般高,眼里無人,即見著可厭不禮他。如此驕人,不多時又見無依倚了。再要開口求人薦舉,自亦口澀難言矣。汝今此去,倘得成立之,如此忘本之事,斷然不可為也。牢記,牢記。”
《客商規略》最后總結說:以上十條不僅是“學做生意之大概,亦為人之不可少者也。因汝不曾客遠,今一朝遙隔,恐汝無尋頭緒。故特書此與汝,便帶隨身,暇時展開一看,牢記在心,謹守遵行,庶幾有助。不可謹作一場,閑話略而忽之也。顧汝此行,生意之道一通,不但你一人幸,即家門祖宗亦幸甚矣。汝其勉之遵。”
注重人才的道德品質
就是通過這樣一些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的培訓,徽商才能夠在做人與經商方面,一代一代持久地繼承和延續下去,積累著巨額財富,傳播著商業文明。
徽商諄諄告誡自己的子弟,不要摻雜使假、不要坑蒙拐騙、不要見利忘義,要擇地趨時、開拓進取,方才能獲大利。明代婺源鹽商李大皓在傳授自己的經驗給伙計時說,“財自道生,利緣義取。”聞者無不為之而折服。休寧商人張洲就是依靠“忠誠立質,長厚攝心,以禮接人,以義應事”的處世準則,才最終獲得大利的。這些都是徽商成功的寶貴經驗。
當然,徽商因用人不善而遭致失敗甚至傾家蕩產者,也不乏其例。1633年,在江寧開設典當行的歙縣商人王竹,被所雇傭掌管業務的謝尚念卷走衣飾貨物總價值達300余兩,最后被迫破產歇業。這個教訓是深刻的。
徽商用人正反兩個方面的例子告訴我們,在使用經商人才時,一定要慎之又慎。人才的經營能力與水平固然很重要,但人才的道德品質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