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17 10:18:55 作者: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志
人們期待鄧鋒再來一次。1997年他創辦了網屏技術公司,2001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并在2004年被瞻博網絡以42億美元收購。而在2005年他創立了北極光創投,出任董事總經理。
陽光燦爛
鄧鋒(Feng Deng)有兩句名言:“驕傲使人進步”,第二句是“留級使人驕傲”。
無頭無尾的話讓人費解,出生成長在北京的鄧鋒是好孩子,從小當班長。因為隨父母到干校的原因,讀了3次二年級。當地農村小學,干校子弟小學,回北京后的小學。
讀第3個二年級的時候,剛好遇到流感,老師都病了,讓他“代課”兩周,“小孩有一點自信之后感覺就好,感覺好了后學習成績就好,然后感覺就會越好,然后成績越好。”
鄧鋒上過四所小學,四所中學,最后是在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畢業。高一高二的時候是年級第一,因此1981年高考,周圍人期待的是市狀元。結果分數出來是年級五十名左右,一個少年的心理落差。當然,試驗中學當時前150名都可以考入北大清華。
進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也就是現在的電子工程系。他是系學生會副主席,五年級時擔任了新生輔導員。其實周圍人印象很深,二十年后,校友還記得新生入學時,他幫著拉行李。
1985年年底的時候,他讀到了《硅谷之火》,這本書記錄了硅谷創業企業的發展,頗受啟迪。完成本科學業之后,鄧鋒在清華繼續攻讀研究生。
勤工儉學一直都強調,但是鄧鋒顯然是在創業。有一項業務是電腦板維修,他招募幾名86級的本科生,每維修一塊收200元,他付給“員工”100元。
于是“員工”一天就能賺一百元,而當時鄧鋒的父母一個月工資也不過70多元。人們的經濟觀念在形成之中,當時的一個伙伴,家住新疆,坐火車回家要三天,寒假時他買了機票,于是鄧鋒問怎么不坐火車,他回答,坐飛機還可以多工作幾天。
1988年的時候,他在校園2號樓租了三間房,中間那間自己住,另外兩間當做實驗室。大年初二那一天,他繼續工作,父母做了許多菜送過來。“當時真的是自己特想干,在家里待不住。”
鄧鋒有了一個綽號——“清華首富”,那時候BP機剛開始有,許多人都沒有見過,鄧鋒隨身帶兩個。
“研二的我獲得了挑戰杯冠軍。”當時叫清華大學挑戰杯科技作品大賽,1989年就成為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鄧鋒指導的學生獲得四個一等獎中的兩個。
這個時候他已經畢業了。鄧鋒承攬了業務之后,發包給他的學弟,成果再拿去參加評比。“不是紙上談兵,所以很容易拿獎。”
鄧鋒是在中關村任職先鋒公司總經理助理,同李東生、黃宏生都共過事,黃宏生是一個分公司的經理,李東生則創辦了TCL。“從某種關系上來說黃宏生是我的下級,因為他要向我匯報工作。”
本來他也可以成為90年代初期的弄潮兒,不過有一個問題,就是愛情。北大學生物化學的女友畢業后將要出國。“女朋友要出國我不出,我們就只能吹了,還真是吹了幾個星期。后來覺得真是挺有感情,我就把國內的事情都放棄了。”很多年后在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他談到。
整件事情比較“被動”,女友幫他填了表,他只是簽個字。新澤西州立大學給了學金。后來在接受財經網訪談的時候,回顧:實際上我個人的經歷有幾次走到差不多就見好就收的地步,我覺得就是你的生活應該是不同的經歷。
先是到新澤西州立大學,這是在1990年。幾個月后兩人結了婚,之后一起到洛杉磯求學,鄧鋒轉入南加州大學,計算機工程專業。
{pages}天生創業者
南加州大學校訓大意是:全勝的人獲此榮譽,有功受獎。
1993年的時候,鄧鋒獲得了兩個職業機會,高通和英特爾,選擇英特爾的原因是《硅谷之火》,既然英特爾在硅谷。從后面的經歷看,英特爾提供了一個產業鏈延展的視角,這從創業和投資的角度都很重要。當然高通也能提供。
90年代初恰是摩爾定律的黃金時代。英特爾奔騰處理器能夠讓電腦從容地整合“真實世界”中的數據,如聲音、圖片。鄧鋒接上了《硅谷之火》的故事,他是參與設計了奔騰筆記本電腦芯片。
于是有一個問題就是期權,當時鄧鋒在南加州大學的博士學位讀了一半,原來是想先請一年假,結果股票一直往上升……
在硅谷,鄧鋒遇到了清華同宿舍的同學柯嚴,當時在思科工作。小時候,鄧鋒曾經為一件事情煩惱,就是他的個子太高,對應籃球打得不錯。于是另外一位重逢的同學是謝青,1米95。
鄧鋒的專業是芯片,柯嚴熟悉系統,而謝青的工作是網絡安全。他們有了一個漸進清晰的思路,“思科在路由器方面的成功告訴我們,將防火墻、VPN、網絡帶寬管理等功能全部集成在一個統一結構的硬件平臺中,是網絡安全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
先是業余做這個事情,每周在工作之余,再工作30小時,或者40小時。之后,他們決定,辭掉工作全力投入。鄧鋒回憶起來,當時每人先投了5萬美元,自己投資買硬件,做出一個模型后再出去找錢。
辭掉工作并不容易,剛買了房子,有了小孩,愛人還在念書,家里要雇保姆。5萬美元還是問同學借的。“我還同學的時候他非常高興,再過兩年他非常不高興,說你干什么不給我點股票?”
當時英特爾期權贈予是指數型的,到第五年時候贈予量是前四年的總和。于是工資加起來每年掙40萬美元左右。鄧鋒后來在接受《在路上》訪談時回顧:我老板的老板的老板跟我談,他說我不能理解,他計算了一下未來五年每年掙的錢,我說我要去另一家公司,他說哪家公司能給你這么高的錢,你瘋了。
鄧鋒們用了兩個星期吸引了1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我第一筆錢來自于12個天使投資人。”他后來總結:天使投資人不太懂技術,他就賭人,你說“我把褲子都輸掉了跟你一塊玩”,他肯定跟你干。很快又獲得了第二個一百萬。之前公司叫Egis Communications。希臘神話中宙斯的盾,融資后叫NetScreen,即網屏,原因是Egis比較拗口。
“最初的產品完全是基于自己的想象做出來的,而不是市場化的產品,根本不能用。”好在新領域有試錯的時間。
1998年6月紅杉投資350萬美元。硅谷式的創業方式有所不同,空降管理團隊很普遍:我們是在美國紅杉進來之后,即一年以后雇了第一個CEO。我們幾個創業團隊成員負責產品管理,CEO管銷售。
鄧鋒擔任公司工程副總裁、首席策略官和董事會成員。NetScreen先后經歷了五輪融資,一共融得了8800萬美元。鄧鋒對風險投資的評價是:猶如一部強大的助推器,使得NetScreen的技術被迅速轉化為產品并投向市場。
不過,謝青發現同投資方對未來發展的設想存在分歧,于是淡出,之后創辦了飛塔公司,成就新的傳奇,這是后話。
創業公司經歷的從來是濃縮的一個過山車的經歷:1999年9月的時候有一個被收購的機會,出價4.5億美元。“結果臨到簽約買了競爭對手。很多人說你們太不運氣了,從那以后就信心不足了。”
誰知道僅僅幾個月后,Efficient Network提出以9億美元收購。這就相當于12億美元的IPO ,因為IPO會發行新股。這家公司最初做DSL Modem,顯然是遇到了好時代。簽了合同,方式是換股。但之后納斯達克急挫,股價大跌,其市值在三周內從100億美元掉到30億美元。對應,NetScreen估值就只有不到3億美元了。“員工又開始大罵我們,說你們這幫人真笨。”
與之對應的是,公司內部士氣低落,獵頭電話不斷打來,署名為Hillstone 老童的《Netscreen的歲月》中有一段回顧:每個人都拿了4、5個offer回來,工資也遠比Netscreen為高。鄧鋒知道后,找到我們,說:“你們別急,給我一點時間,事情會變化的”。
鄧鋒再次化身輔導員。“這是Netscreen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危機,關鍵的時候,鄧鋒的領袖力就出來了。如果不是他,恐怕我們早就散了,也不會有后來的光輝歲月。”
{pages}事情最終的解決是,2000年6月5日,雙方同時宣布取消并購。
鄧鋒讀過四所大學,包括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我念的MBA實際上是EMBA,在我工作最緊張的時候,在做NetScreen的時候讀的EMBA。”
既然沒有收購,那就上市吧,這又是一個新課題。準備上市的前夕,高盛表示做不了承銷商,整個財務需要改變,“基本上就是說我們根本不會數數”。
鄧鋒們不得不停下來,用了一年的時間把財務部徹底換人。
北極光
“9-11之后兩個星期,我們就提交上市申請,當時面臨很大的壓力,就是究竟要不要上。最后決定還是上,結果還是挺不錯的。”
既然有安全題材。NetScreen的發行價是16美元,12月11日當天漲了50%,以24美元收盤。實際上,之前因為怕上不去,做了一次私募,價格是四億美元。
2003年的時候時候,Juniper Networks瞻博網絡要進入這一領域。Infonetics首席分析師JeffWilson 指出,“Juniper在電信路由市場上有實力與思科競爭,但要與思科在企業市場上競爭就需要有安全產品線。”
鄧鋒有一個權衡:作為創始人,我絕對不想賣公司,但作為董事我必須賣。因為當時收購方給的價格,超過我們上市公司價格的57%。你不賣,可能對其他股東不負責任。
最后投了贊成票,2004年2月9日,瞻博網絡宣布收購網屏技術。“成為迄今為止中國大陸留學生在海外留學創業市值最高的公司。”這一年,鄧鋒剛過40歲,不惑之年。合并后是出任瞻博網絡主管公司戰略的副總裁。
“其實賣掉公司也很好,我可以開始干人生的第二件事。”鄧鋒開始了新的一頁。他認為,一個人一輩子要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在經濟上獨立,第二件事就是做有影響的事。
他開始做起了天使投資,第一個項目在兩年實現了九倍的回報。其實創業者和風險投資的出資人或者有限合伙人是同一批人,鄧鋒出資了三家風險投資基金,紅杉資本、阿克塞爾伙伴和NEA。后來鄧鋒回顧,當時有幸通過基金參與了Facebook的第一次投資,2004年以1億美金估值進入。
“我打電話一個個請,馬云說他來不了,我說你有多長時間?必須得來,他說就48小時,我說48小時也得來,他來了,真是待了48小時。”鄧鋒后來在接受《創業家》采訪時回顧華源會2005年年會。據說基于那屆年會的契機,馬云和楊致遠達成了交易。
鄧鋒是當時的會長,成立于1999年的美國華源科學技術協會,是以旅美中國大陸科技人才為主的科技團體。鄧鋒還組織了中美IT企業峰會。
一切都順理成章,2005年鄧鋒與柯嚴再次攜手,共同創立北極光創投(Northern Light Venture Capital)。
在國外已經待了15年了,其實回國后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鄧鋒從報紙分類廣告里找到了司機。
2005年12月融到第一筆錢,第二筆錢是2006年5月融到的。1.2億美元資金,除了鄧鋒們自己的錢,還包括大學和美國一些大的基金會。鄧鋒:我特別找了兩家贊助商:一家是全球最大的風險投資商NEA,它有80億美元,還有一個是全球第二悠久的風險投資商Greylock。
基金定位是,在中國市場,主要關注早期的TMT企業。最初的時候,有幾項投資后來看凸顯了潛力。2006年投資的手機支付服務供應商連連科技,其移動話費充值系統,已有幾十萬的商戶正在使用。
企業無線網絡技術提供商艾諾威科技,鄧鋒指出,“公司在成長中時,部署這套無線網絡系統會很簡單,可以逐步根據業務需要來一點一點增加節點,所有的策略都在AP中,不會因為熱點的增加而重新配置策略。”
以及旅游分銷網絡的技術服務提供商德比軟件。客戶在酒店預訂網站上查詢酒店的價格和房態時,這個查詢的需求將通過德比軟件的系統傳遞到酒店的預定系統,而當訂單在酒店預訂網站上產生后,又是通過德比軟件的系統把訂單傳遞到酒店的系統并得到酒店的確認號。
2007年6月27日,展訊通信登陸納斯達克股,首日收盤15.95美元,較發行價漲13.93%。融資1.24億美元。1979年,15歲的武平從陜北榆林考入清華,畢業后考入中國航天科學院攻讀研究生,取得了博士學位。“我們在硅谷就彼此認識。大家都不是毛頭小伙兒,武平和陳大同此前都有相當成功的經歷。”
2008年年初,北極光創投完成3.5億美元的二期基金的募集。據介紹,出資人包括普林斯頓大學,以及捐贈基金和非營利基金。
{pages}最佳創投人
2008年年末,45歲的鄧鋒首次入選福布斯中國最佳創業投資人榜。北極光已經投資了炬力集成、展訊通信、百合網、紅孩子等公司。
榜單介紹,對于鄧鋒來說,賺錢是一個目標,但將北極光創投打造成偉大企業的搖籃是更大的目標。
也是在這一年,千人計劃實施,“我有幸入選成為中組部千人計劃中的一員,能夠享受國家給予創新人才提供的良好待遇,讓我的中國夢更加容易實現。”
就具體投資項目來說,2008年互聯網圈熱議開心網。從5月份開始,在流量統計網站alexa上,kaixin001的曲線不斷向上。9月的時候,開心網的流量已經趕上了校內網。
2009年11月的中國互聯網發展與投資高峰論壇上,鄧鋒介紹:我們當時不能夠預測它的盈利,但是現在開心網也開始有它的網上廣告,他們也有很多的銷售人員來銷售他們的廣告空間,可以說他們這方面也開始有很多的收入。
網絡應用總是更受關注,而在之前的2007年,北極光投資了網絡安全設備提供商山石科技Hillstone。團隊中許多有NetScreen的經歷,CEO是童建。鄧鋒表示,不是要投資一個同樣的公司,而是要超越它。
在接受《投資與合作》采訪時鄧鋒指出,“Hillstone將公司定位在網絡安全領域,所以他們是真正將網絡功能和安全功能放到了一起,而不僅僅是安全功能。”
作為一家立志高遠的風險投資機構,除去TMT,北極光還布局了醫療健康和清潔技術。
2008年投資了單克隆抗體開發商艾比瑪特。這是為藥物研制應用而進行的,公司推出了低價格“保證使用成功”的抗體定制服務。似乎是一個技術產品商品化的案例。
2010年投資了東碩環保。公司致力于環保和膜分離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為不同工業工藝環境定做集成的水處理系統。至2009年,東碩環保已建成的工業廢水資源化工程總能力達1.75億噸每年。
“我不認為在中國投資要以市場為主,技術為輔。”鄧鋒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而就清潔技術他指出,“清潔技術與IT領域不同,任何一項技術從實驗室出來后,都要量產,否則就不能算是整體的技術。”當然制造能力是技術的一部分。
清潔技術顯然成為一個重要的方向,(2012年4月,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楊磊介紹:清潔能源,我們大概是占整個投資比例的1/3,已經投資15家企業,分布在LED、太陽能、儲能、風能、電池儲能和一些新材料領域。)
“對于人民幣基金方面我們合作了兩個人民幣基金,將會關注這方面的投資。”2010年年初鄧鋒接受ChinaVenture訪談時透露。
引導基金是合作者。元禾資本管理的一期母基金蘇州工業園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規模10億元人民幣,投資了包括北極光、金沙江等的16家人民幣基金。
“我們在蘇州園區所投資的漢朗光電就屬于新材料技術領域。” 鄧鋒在接受《現代蘇州》采訪時介紹:
其研發的尚白TM電子紙顯示技術和目前市面上已經產業化的電子墨水技術相比,在對比度、反射率、響應速度等各項參數上毫無遜色,在彩色顯示及成本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且產業化基礎成熟。
2011年接受《浙商》采訪時,涉及一個主題是,成功率高但每個項目的回報率不高,“不如投10家成功1家,但回報率100倍。”
其實這里涉及了創業投資領域兩種思路的碰撞,與Pre-IPO項目選擇那些年利潤兩三千萬元的企業對應:我們投資的早期與成長初期項目年利潤可以在1000萬元左右,而特別具有爆發力的項目即使沒有利潤我們也可以接受。
鄧鋒指出,“投資Pre-IPO項目很難建立長期的核心競爭力,美國排名前10位的投資公司無一例外都是投資早期項目的。”
{pages}無線互聯網觀
業內對北極光在無線互聯網領域的布局存在某種期待。實際上,北極光網站上,“無線應用及互聯網”是一個類別,但是回溯起來,也有一個過程。
2009年8月,在百度技術創新大會投資論壇上,鄧鋒指出:由于無線互聯網與傳統互聯網上的不少服務事實上是交叉和重合的,因此眾多傳統互聯網公司會將其服務移植到移動互聯網上,而不會在無線互聯網上留出市場空白。
之前2007年投資了手機虛擬社區3G泡泡,2008年投資了在線音樂娛樂服務提供商酷我。
“坦率說無線互聯網的行業我看好,但可投的并不多,花了很多時間在看,我覺得也不多。”第二年3月,在2010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鄧鋒再次審視了這一領域,并且指出:因為無線互聯網與互聯網的融合留給了互聯網行業強大的公司,單純給新公司的機會并不多。
當然開心網就將業務延伸到手機,開通了手機WAP版,提供開心網基本服務和功能,使用戶間可以通過手機保持聯系。
在9月的“百度世界”大會上,鄧鋒比較兩種機會:其實無線互聯網和B2C相比來說,這兩個行業有很多投資的企業,但是相對來說,我覺得B2C機會很大。整個B2C還是在發展的初期,因為整個零售和電子商務是有很多很多機會的。
當然北極光早在2006年就投資了紅孩子,對其定義是,“領先的為中等消費者提供多品種產品經銷商”。“這是一個渠道的游戲,非常本土化的團隊,幾個年輕人很聰明勤奮。”
而在2010年投資了跨境電子商務公司大龍網。這家位于重慶的公司自我介紹,核心業務為“跨國B2C電子商務在線零售運營服務、由中國制造直接銷售海外終端消費者,推動中國制造走向世界品牌”。
(投資人論述的過程是一個思路梳理的過程,但是投資項目則是明確的判斷。)
“無線互聯網的投資、創業的關鍵詞是速度,這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而不是大魚吃小魚的時代。”鄧鋒似乎沒有開通微博,或者他有另外一個用戶名。2011年3月的中國IT領袖峰會上,他指出:
例如微博,誰都沒想到微博會讓人的生活方式發生多大變化,從這個角度來說創新還有很多;從創業角度來講,有很多機會,年輕人的嗅覺非常靈敏,不需要攢幾十年的工作經驗,Facebook就是這樣的例子。
“我覺得今后十年無線互聯網會給很多行業的商業模式帶來改變。”到年末的第三屆中國行業領袖論壇上,鄧鋒指出:
大家聽過一個詞O2O,Online to Offline,就是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比如說送餐服務,跟無線互聯網結合起來,我們投一家他們把送餐服務和無線互聯網結合起來。
他說的大概是2011年投資的到家美食會,定義是“中高端家庭最佳的第三方餐飲外賣服務提供商”。每家餐廳收6元送餐費,單一餐廳訂餐金額超過200元,免送餐費。首頁的宣傳是“拿出手機定美食”。
當然無線相關公司不止這一家。基于地理位置的本地服務移動社區覓我信息。以及CocoaChina,公司致力于開發基于IOS平臺的手機游戲,并運營著國內最大的IOS開發者社區。
安卓終端用戶的需求在不斷增加,而要求成本不斷下降。鄧鋒著重提及的,2010年投資的Android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中科創達。ThunderSoft提供技術支持和開發服務,幫助客戶開發出新款手機和平板電腦產品。
“中國的無線互聯網行業以及其他一些行業已經走到世界先進前列,包括我們自己投的幾家公司,這是破壞型的創新。” 2012年4月28日的首屆清華創業年會上,鄧鋒總結。
當然,關于未來創投業重點,有多種觀點。前一天27日,董事總經理楊磊談到清潔技術:這個市場的大小跟談到不管是互聯網、無線互聯網,不是一個量級的,我們談的是能源、環保、材料、制造,這個基本上是中國經濟的命脈,比無線互聯網要大不知道多少倍,所以分別去分享本身不是一個問題。
數字問題不是問題,2011年10月北極光創投宣布,已完成美元基金北極光創業投資三期基金和第三支人民幣基金蘇州禾源北極光創業投資基金的募集。前者獲得4億美元承諾投資,而人民幣基金已經完成募集6.3億元。兩支新基金募集后,北極光創投管理的資金規模已達10億美元。
2012年5月23日《光明日報》刊載鄧鋒的《要培育世界級的中國企業》一文,文中回顧:北極光成立七年來,我們先后在高科技、新媒體、通訊、清潔技術、消費及健康醫療等領域投資了70多家公司。
這是《我的“中國夢”系列》文章之一,鄧鋒:北極光的宗旨就是“扶持世界級的中國企業家,培育世界級的中國企業”,專注于投資早期和成長期初期的技術驅動型或商業模式創新型的“中國概念”企業。
結語
七年時間對人生揮灑寫意的鄧鋒來說,是耗費時間最多的一次努力,而且會繼續努力下去。以往他更多是自身努力,現在需要推動其他人合理的努力。
對技術驅動型的創業投資而言,如何布局,如何理解市場機會,如何不錯過大的趨勢,都是課題。與市場互動過程要非常快。理念的堅持很重要。當然,機遇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