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30 10:53:19 作者:sc001 來源:1
今年一季度已至尾聲,雖說股市較去年末已有所回升,但絕大多數股民依舊愁容難展。令多數人郁悶的是,無論股指是漲是跌,參與市場博弈的結局都只落得個“虧”字。于是,在一次次的挫敗中,股民的信心便如燃燭般漸漸消耗。
那么,阻礙散戶們盈利的“絆腳石”究竟在哪里?對此,市場人士眾說紛紜,有的認為中小投資者缺乏專業知識與實戰技巧,也有的認為是經驗積累不夠,還有的則認為是投資心態不成熟。誠然,這三大因素確實牽絆著眾多散戶,卻并非投資虧損的根源。
俗話說,思想決定行為。炒股亦是同樣的道理。通常情況下,投資的主導思想不外乎趨勢投資與價值投資。前者是指在操作中順勢而為,在看準趨勢的情況下主動與趨勢保持一致,被稱為華爾街“魔術師”的彼得·林奇便是趨勢投資的典型;而后者是指當一家公司的市場價格相對于它的內在價值大打折扣時買入其股份,投資者只須待股價補漲至真實價值附近拋出即可,“股神”沃倫·巴菲特的成功便源于此。不難看出,雖然兩位投資大師皆成為了市場中的佼佼者,卻依從著各自不同的投資思想。
反觀市場上的中小投資者,盡管亦能對趨勢投資與價值投資思想倒背如流,但運用到行動中卻總是“自欺欺人”。通常,那些堅持趨勢投資思路的投資者在遭遇行情急轉而被套時,非但未及時采取止損措施,反而用價值投資思路來安慰自己繼續持有,以待股價回升。與此同時,那些秉承價值投資思路的投資者,按常理說不應計較短期價格的漲跌,可是現實中,他們卻偏偏在買入一只股票后頻繁追漲殺跌,未曾想,市值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折騰”中不斷縮水。
掩耳盜鈴的典故人人皆知,聽過這個故事的人,幾乎都在嘲笑偷鐘人的愚蠢與無知,但在嘲笑之余,作為投資者的您是否想過,自己也曾經或正在犯著類似的錯誤?是否也在秉承著一種投資思路的同時,卻不斷地用另一種思路來掩蓋不當的投資行為?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奉勸您還是先停下手中的操作,檢視自身的投資行為,重新定位。因為,只有明確思路,并將其貫徹于投資過程的始終,摒棄僥幸心理,才能逐步接近成功。否則,一切都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