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4/21 15:59:04 作者:搜創編輯 來源:0
后危機時代,民營企業都在圖謀管理升級、產業轉型,似乎家家有此認識,個個有此想法。然而我們民營企業的負責人似乎從來不缺好想法。他們不是想法少了,而是想法太多!今天一個想法、明天一個主意。所謂“朝令夕改”似乎就是專門為老板們準備的詞匯。他們恰恰欠缺的就是把好想法變成好方法的能力。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民營企業老板有一大半以上人士不知道咨詢為何物?
他們一方面感嘆培訓不解渴,他們需要想法實現、需要方案落地,但就是找不到能夠幫助自己實現好想法的人!也就是說,他們需要咨詢,但他們不知道找誰咨詢。
因為咨詢師做項目,一個就是一年半截,出鏡率不高,因而名氣也不會太大。咨詢師還有一個特點,都是踏踏實實做事的人,很多咨詢師不善于推銷自己,更主要的是他們沒有時間推銷自己。他們一到企業就一頭扎到員工中間去了,他們有談不完的話題、有答不完的請教、有分析不完的數據、有數不清的任務要分解、有“著作等身”的文字材料要撰寫或審閱,還有數不清的明暗阻力要排除。我要不是每天早起二小時或更早也沒有時間寫文章。當然也與企業人員特別是高管們對我的支持分不開。我目前做的這個咨詢項目也得益于培訓師的無私推薦。
我們做咨詢的發現有個規律,企業權力最大的人往往也是阻力最大的人(注意不是必然如此,但是多數如此)。雖然項目拍板也是企業最高權力擁有者。但阻力仍然來自于他。
為什么會如此呢?簡而言之:思維定勢,習慣而已。一是能夠請得起咨詢公司的企業老板,大多都是比較成功的人士;二是他主觀上可能還不一定就真看得起咨詢師,不過借助咨詢師的力量達到他的目的罷了;三是他身邊的紅人要挾他、影響他,讓他變得搖擺不定;四是他完全支持咨詢師,但他不懂咨詢的規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求速戰速決。
越是成功的老板越是看不起周邊的人,越是成功的老板越是不放權,自己累得不行,還埋怨手下工作不力。事必躬親由此養成。有的老板雖然請了總經理,但總是不放心,總是在后面遙控指揮。習慣成自然,養成了習慣改起來就難。咨詢師來了之后,他仍然忘不了要左右大局。他要左右大局,就會對咨詢師提出諸多要求,今天把這個給解決了,明天把那個給辦了。不知不覺干擾了項目進行而不自知。
我以前就碰到過這樣的老板,按他個人意愿,要求我先這后那,當然都被我拒絕了,但前期對項目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當時我夫人跟隨我一起做項目,她直接對老板說:管理變革就是“不打麻藥做手術”,并且從你老板開始,你能忍受疼痛,手術(項目)才能成功。
這次,我是太幸運了。我碰到了一位“明君”他完全尊重我的安排,聽從我的建議,并要求全體高管人員嚴格按項目計劃書的進度穩步推進。他說欲速則不達。他手下的高管,特別是總經理對項目的支持勁頭可足了。老頭年屆花甲,熱情卻不輸青年。他們倆人給予的支持和幫助讓我對項目的成功充滿了自信。
年輕的同行們,我不得不對你們說,遇上董事長和總經理共同支持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等一的美事!因為更多的情形都與此相反。對此,你們必須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因此咨詢項目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就看你能不能把老板轉化為真正的董事長,而不是董事長兼總經理。總經理的作用不能真正發揮,項目的作用就不可能顯現。
管理體系能否運轉自如,關鍵在于沒有人為的力量破壞,能夠破壞管理體系的也只有二個人:董事長和總經理。能夠推動管理體系運行的也是董事長和總經理。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也。
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成功的標志,就是老板角色轉換成功。企業規范化管理體系成功的標志是具備不依賴個人作用而自主運轉、自我修復的機能,具備自我完善的機能。這樣的管理體系即使在老板長年在外的情況下都能運轉正常。因此,民營企業管理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就是老板。老板學會了做一個真正的董事長,總經理以下職務就能真正各司其職、各負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