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4/21 15:56:34 作者:搜創編輯 來源:0
2010年,中國汽車市場快速增長,但受巴菲特“寵幸”的比亞迪汽車卻表現得十分糟糕:年初經銷商大范圍的退網,使比亞迪一度陷入危局;緊接著,在西安投資50億元啟動的40萬輛產能擴張項目(比亞迪最大的擴產項目),因涉嫌“非法占用耕地”而被緊急叫停;在上半年銷量驟降的情況下,比亞迪將年度銷售目標調低至60萬輛,但最終只以51.98萬輛勉強收官在這些不利因素的綜合影響之下,其負面結果在財務報表上盡露無遺:比亞迪公布的2010年前三季度業績顯示,與2009年同期11.6億元人民幣相比,其第三季度的凈利潤大跌99%至1182萬元。至今,比亞迪在股票市場的表現仍舊疲軟,被評級機構調低目標價,并維持跑輸大市的評級。
2010年這些突如其來的打擊,讓躊躇滿志的比亞迪汽車被重新推回到聚光燈下,更是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那么,2011年,比亞迪汽車又會有怎樣的命運?
業內人士認為,造成比亞迪在2010年景象的主要原因,是其當前的管理體系無法支撐公司的高速度發展。對于一家正在成長中的企業而言,在制定發展戰略時,“急速發展”與“厚積薄發”這兩種發展模式往往前者更受決策者青睞。在這種發展模式下一旦打開局面,可以令企業在短時間內獲取豐厚的收益、贏得市場口碑和知名度。
但是,這種模式也存在雙刃效應,其弊端顯而易見。如企業決策者及高管往往將精力投入到市場前線(即銷售),企業內部規章制度的建設和管理無法得到重視;在銷售業績為主要考核指標的鞭策之下,后續的服務支持和渠道維護的重要性被忽略,經銷商不滿情緒容易被激發;為了適應快速發展的需求,企業往往會大量招聘員工,新員工未得到充分崗前培訓和能力積累便奔赴前線,人才培養機制嚴重缺位;更為關鍵的是,“急速發展”往往會對企業的規范化管理造成破壞,導致內部管理成本攀升,員工忠誠度和執行力下降,最終使得決策層諸多富有創意和獨到的市場策略無法得到有效傳達和執行,造成無可估量的后果。
比亞迪在品牌價值低、產品線薄弱、商務政策不穩以及管理體系滯后等產生的負面效應已經將“比亞迪模式”逼上自我反省的境地?,F階段,比亞迪所面臨的困境或許是階段性的,但癥結不除,它將長期受累。
不過,好在比亞迪的高管們已經認識到問題的根源所在,準備在今年卷土重來。比亞迪高級副總裁李柯表示:“我們現在開始十分密切地關注經銷商的庫存周期,從而不必要求經銷商維持大量庫存,我們不想在今后重復以前犯下的錯誤。”而比亞迪總裁王傳福則表示:“如今我們需要放慢速度,調整公司戰略,其中包括拉長新產品周期和花更多時間提升新車質量和款式,而不是一味追求市場份額?!?BR> 比亞迪正在嘗試改變,當然,效果還有待于時間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