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4 8:31:51 作者:sc001 來源:1
[提要] 2002年湘西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千方百計啟動民間資金”,明確表示企業(yè)發(fā)展需要調動民間投資。短短幾年,吉首房價從800漲到2000,而該市城鎮(zhèn)居民月均收入不到千元。有當?shù)毓賳T認為,整個集資案更像是地方政府官員與開發(fā)商的“共謀”。2008年3月,開始傳出“民間融資非法”的消息。湘西政府對于民間集資的態(tài)度,由鼓勵、支持轉為禁止。州委、州政府2008年6月采用內部通知的方式要求黨政干部退出民間融資后,黨政干部提前收回本金和利息,立即引起了擠兌風潮。律師稱,曾成杰案是一起比“吳英案”更為離奇的冤案。
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核準吳英死刑,將案件發(fā)回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社會高度關注的吳英集資詐騙案的結局再次成為懸疑。
無獨有偶,江蘇的顧春芳不久前被捕,而與吳英一起“等待死亡”的,還有湖南湘西三館集團總裁曾成杰。
2012年1月19日,就在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就吳英案二審作出判決、維持死刑原判的第二天,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就一起同樣因民間集資引發(fā)的刑事案件作出了相似的判決以“集資詐騙罪”,二審判處湖南三館房地產開發(fā)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曾成杰死刑,現(xiàn)等待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這一紙死刑判決的背后,是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長達10年得到當?shù)卣С值拿耖g融資所引發(fā)的一系列復雜問題。曾成杰作為湘西州首府吉首市最大的企業(yè)之一三館公司的總裁,通過民間融資成就了他事業(yè)的輝煌,但也釀就了他如今的悲劇。輝煌與悲劇的轉折點則是當?shù)卣畬γ耖g融資態(tài)度的180度急轉彎。
銀行貸款不足,政府為求發(fā)展鼓勵民間融資
改革開放以后,湘西被確定為少數(shù)民族改革實驗區(qū)。改革是需要資金的,貧弱的地方財政無力支持多個項目建設,企業(yè)只能求助于銀行貸款。然而,各家銀行由于具體的歷史原因(計劃經濟時期,湘西國有、集體企業(yè)破產給各家銀行造成了大量的呆賬、死賬),采取了嚴格的貸款限制措施,湘西民營企業(yè)唯有把希望寄托于民間融資。
為了當?shù)匕l(fā)展,政府對于民間融資也是持鼓勵態(tài)度的,這在當?shù)氐母鞣N政府工作報告等政府文件中均有體現(xiàn)。
2000年的湘西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調動民間投資和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積極性”為當年全州經濟結構調整的第一項措施,首次明確表示企業(yè)發(fā)展需要調動民間投資。2001年,州政府明確自治州“十五”計劃六大籌資渠道之一便是“要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引導社會資金參與重點建設”,并首次系統(tǒng)闡述了對民間融資的具體要求。
在其后的3年中,湘西州政府報告連續(xù)提出州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始終是“千方百計啟動民間資金”(2002年州政府“計劃草案報告”)、“拓寬融資渠道、激活民間投資”(2003年州政府工作報告)、“引導和推動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拓展民間資本的融資渠道”(2004年州政府工作報告)。2005年的州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善于公司運作,敢于舉債建設”、“開放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市場,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市政公用設施建設”以“破解基礎設施制約”。同年的州發(fā)改委計劃草案報告中也把“進一步拓寬投資領域、鼓勵引導民間投資”作為籌集項目資金的三大措施之一。
在其后兩年的州政府“計劃草案報告”中,盡管當?shù)卣验_始意識到金融形勢趨于緊張,甚至在2007年首次提出要“進一步規(guī)范民間集資行為”,但在當?shù)卣疇幦≠Y金的五大措施中,一直都有“進一步拓寬投資領域,鼓勵引導民間資金”這一明確提法。
據(jù)了解,湘西州首府所在地吉首絕大多數(shù)家庭參與了集資,甚至還吸引了長沙、懷化以及重慶、廣東、福建等外地省市的個人資金,融資的企業(yè)近百家。據(jù)媒體報道,湘西非法集資案涉及34萬人次、6.2萬余集資群眾,20家公司涉案,涉及本金總額高達168億余元。案發(fā)的2008年,湘西州的GDP為226.66億元,這一集資額接近湘西州GDP的75%。
湘西州一直是湖南最貧窮的地區(qū),七縣一市中,七個縣均是國家級貧困縣。但在“全民集資”的背景下,湘西獲得了超常的發(fā)展。當?shù)亟y(tǒng)計部門資料顯示,在非法集資最瘋狂的5年,湘西州GDP年均以11.1%的速度遞增。
當年這一大規(guī)模蔓延的高息集資現(xiàn)象,可以從中國人民銀行湘西州中心支行的研究報告中找到記錄。據(jù)《中國經濟時報》報道,該行于2007年上半年完成的《對當前湘西州民間借貸情況的調查》說:“2004年以來,在銀行貸款難的大背景下,湘西州中小企業(yè)特別是民營經濟實體紛紛通過民間融資渠道募集資金,尤其是近幾年來房地產開發(fā)熱的影響和拉動,湘西州民間借貸總量以年均32.4%的速度快速增長,已初步形成游離于主體金融之外的第二金融。”
超常發(fā)展的背后,也有虛假的繁榮,最明顯的體現(xiàn)是房地產市場。短短幾年內,吉首的房價從800元/平方米漲到2000元/平方米,而該市城鎮(zhèn)居民月均收入不到千元。有當?shù)毓賳T認為,整個集資案更像是地方政府官員與開發(fā)商的“共謀”。
以“參與開發(fā)”為名的民間集資
曾成杰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開始他的“宏偉事業(yè)”的。
法院審理后查明,2003年湘西州政府招標開發(fā)三館商務房地產,曾成杰掛靠的吉首市國土房屋綜合開發(fā)公司和另外兩家公司同時中標,后按照政府要求成立三館項目房產聯(lián)合開發(fā)公司,開始建設“三館房地產”項目。此后,曾成杰依托“三館項目”,從2003年11月15日開始,以簽訂《關于參與“三館”開發(fā)項目的協(xié)議書》的形式,面向社會公眾非法集資。期限為1年,年回報率為20%。
曾成杰的辯護律師王少光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三館融資并不是偷偷摸摸進行的,是用在櫥窗里公開張貼的協(xié)議。這份協(xié)議實質是融資協(xié)議,但字面是房屋認購承諾書,以違約金賠付的名義支付利息。融資合同經政府事先審查,經當?shù)毓C處公證,政府“三館指揮部”還現(xiàn)場解答融資群眾的疑問,三館公司的融資得到官方認同。
協(xié)議書約定,乙方“參與”金額為5萬元至40萬元不等,甲方保證2004年底前辦好房屋預售證,在乙方購房時給予20%的優(yōu)惠或購房總額10%的優(yōu)惠,或者在期限屆滿甲方的承諾未兌現(xiàn)時,由甲方賠付乙方參與金的20%。
王少光告訴記者,當時其他公司也一樣,都是靠公開的民間融資來開發(fā)項目。曾成杰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由于各家公司均缺乏資金,又都有拿到地塊和項目的機會,因此需要籌集巨額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搬遷安置資金和建設資金,而從銀行貸款希望渺茫。于是,融資市場開始形成激烈的競爭態(tài)勢。
法院查明,從2003年11月至2008年8月,曾成杰先后使用多種集資形式向社會集資,集資利率從年息20%(月息1.67%)逐步提高到月息10%。隨著集資利率的提高,三館公司的集資額急劇增加,高額的利息支出,導致2008年9月因資金鏈斷裂無法再按期兌付巨額集資本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