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26 16:40:17 作者:網風 來源:1
2011年7月19日晚,一個電話打入中國銀行內蒙古分行行長張鳳槐家。對方告知張妻,有快遞,出門取。張鳳槐妻子一去不返,就此被綁架。
綁架者提出了“離奇”的要求:要么交付2億元贖金,要么允許此前被調離崗位的中行呼和浩特市支行三名工作人員復職三個月。
次日,在與蒙古國接壤的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塞罕公安分局成功解救人質。綁架案的主使人圖雅落網。
這起綁架案,將一起涉及數家銀行、歷經數年的非法集資案拱出水面。多個當地信源告訴財新《新世紀》,圖雅操控著一個龐大的地下資金網,這個地下資金網的每一步都需要銀行工作人員配合。
第一步,她先將社會資金吸納進銀行儲蓄賬戶;第二步,儲戶除獲取銀行利息外,還與圖雅另行簽約,許諾20%以上的回報率;第三步,圖雅利用銀行大額無折存單管理的模糊地帶,操控銀行有關工作人員前后臺合作,將這些儲戶資金轉走,并按照圖雅的指示,進入指定賬戶,投機獲利。
知情人士透露,在過去數年中,圖雅從社會上吸納的資金在中國農業銀行內蒙古分行、包商銀行、中國銀行內蒙古分行等銀行之間輾轉騰挪,資金在銀行“內鬼”幫助下逃過層層風控關口,如出入無人之境。
直至今年6月,中行總行大額賬戶監控系統發出警報,內蒙古境內40多個賬戶資金異常,勒令分行即刻進行自查。中行內蒙古分行隨后將呼和浩特支行三名工作人員停職。
“圖雅綁架張鳳槐之妻,就是因為中行突然采取行動,導致資金鏈崩盤。綁架者想管銀行要兩個億。”前述知情人士介紹。
圖雅集資案實際涉及的資金規模,至今成謎。根據相關儲戶匿名提供給財新《新世紀》記者的信息,涉案資金一說不下20億元,一說在40億到60億元,并稱具體規模有待儲戶都到銀行取款才能水落石出。
中行和農行目前均稱“沒有這么高”,但不肯提供最終核實后的涉案金額,稱一切還在司法調查之中,而案情較為復雜。相當部分的儲戶資金來源不明,即便當事幾家銀行也未能廓清全貌。來自經偵和金融機構的消息稱,不排除部分儲戶與圖雅等人存在合謀關系。而儲戶現在也十分擔心,被凍結的賬戶何時能恢復取款。
知情人士透露說,此案目前由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接手偵查,涉案銀行至少有五家。案情已引起公安部及內蒙古自治區主要負責人關注。目前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的至少有九人,除綁架部分外,有六人涉及金融案件,其中四人被以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受賄罪逮捕。
一位國有大型銀行高管就此表示,這起由綁架案牽出的金融詐騙案中,涉案人員靠國有銀行信譽背書,又憑銀行“內鬼”形成結算平臺;其實質是上下游串通,內外部勾結,利用銀行平臺及漏洞,將風險轉嫁給銀行的非法借貸融資。他并稱,“此類案件各地甚多,但很多能壓就壓,內蒙古這次是因綁架案而泄露。”
9月1日至15日,四大行存款出現罕見天量負增長,較8月末減少4200億元左右,同期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增量僅870億元左右,顯示出存款可能正加速流出主流銀行體系。
今年以來,“一些地方擔保公司、投資公司、咨詢公司紛紛轉行從事高息貸款業務。而在資金雙軌制的誘惑下,銀行坐擁社會最多的資金資源和金融信用,很難保證個別人不會受到吸引,予以配合。”一位監管高層對銀行在民間借貸中可能越陷越深表示憂慮。
一位金融界資深人士進一步評論說,內蒙古這起惡性案件,相當于圖雅利用國有商業銀行的信用,構建了一個非法結算平臺。在銀行攬存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它警示著銀行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從未真正平息過。
40個異常賬戶
圖雅如何操控一個龐大的地下資金網,貫穿本地三家主要銀行的前中后臺?
綁架者最初的目標,是中行內蒙古分行行長張鳳槐。張鳳槐在該行工作多年,數年前經過短暫對外交流后,被任命為中行內蒙古分行行長。在當地同業看來,張鳳槐是一個“熟悉業務,頗有追求”的行長。
張鳳槐之妻被綁,始于張在今年7月做出的一個決定。
今年6月間,中行總行發現內蒙古境內40多個賬戶資金異常,勒令分行即刻進行自查后,呼和浩特支行三名員工違規行為就此曝光。三名員工包括一名叫通拉嘎的女性前臺業務工作人員,還有兩名男性后臺業務工作人員。
內蒙古分行旋即決定對他們實施崗位交流。通拉嘎承認其為圖雅的非法吸儲及放貸行為提供幫助,并提交了辭職申請。
中行內部人士稱,該女子系當地分行的勞務派遣工,其他兩名則為正式員工,三人在當地分行工作時間均在四年以上。
與圖雅合作的銀行內部平臺迅速崩塌,資金鏈被即時斬斷。在上游資金提供者的追索下,知情人士透露,圖雅鋌而走險,雇傭數名社會人員,原本意圖綁架張鳳槐,但張本人總有其他工作人員環繞,圖雅退而求其次,決定綁架張妻。多個信源并稱,圖雅和張妻,亦為舊識。
知情人士透露,張鳳槐妻子內退前曾為中行巴彥淖爾二級支行的領導,而中行向財新《新世紀》記者確認,張鳳槐之妻早已退居二線。
綁架案偵破后,圖雅等人實際控制的賬戶被凍結。案件偵查開始由綁架案向金融詐騙案延伸。
多位金融界人士稱,圖雅自稱“與中行內蒙古分行合作”,對外高息攬儲,專門針對大額儲戶,承諾比定期利率高的利率,出具存單給客戶。存單有真有假,資金則體外循環。
至于資金體外循環的辦法,知情人士稱,一種是存入銀行賬戶后通過銀行職工轉出。一種是正規存入后通過大額無折存單等方式被圖雅等人取走。在中行的無折存單管理中,無存折開戶的賬戶號不對外,一般看不到,只有分行系統里顯示,總行除非特別核查,否則很難實時掌握。
還有一種做法,圖雅通過銀行內應在柜臺給儲戶開立假存單,儲戶和圖雅約定將存單和密碼交由前者保管半年。圖雅則利用這一時間差,挪用存款謀取高利,將資金轉手貸給不同的企業,或從事礦權倒手買賣及房地產開發。圖雅自己就在北京置辦了多套房產。
銀行內應
中行內蒙古分行的前臺女客戶經理通拉嘎,伙同其就職于包商銀行的未婚夫,將相關賬戶資金在兩家銀行之間騰挪
多名受訪知情人士,為財新《新世紀》記者還原了圖雅打入銀行系統的經過。
他們描述,圖雅30多歲,胖胖的,漢名叫高霞(音)。在內蒙古很多少數民族人士同時有蒙、漢雙名。2010年,圖雅以大客戶身份在中行進行個人理財,前述女員工通拉嘎則是對口服務的客戶經理。圖雅對該客戶經理頗為關照,當后者攬存任務緊迫時,圖雅出手頗為大方。經過幾番交往后,雙方信任感逐漸加深,以至于圖雅將其存折、密碼等支付憑證交由前述客戶經理代為保管,后者亦為其操作資金進出。
這本是銀行前臺人員工作的分內之責。在金融行業有過一線任職經歷的人士介紹說,一線員工為大客戶提供方便,既是攬存手段又常有違規打擦邊球的嫌疑。例如,銀行普遍規定5萬元以上的資金出入需客戶本人到前臺辦理,可是客戶與員工相互熟悉后,資金超額、代為操作的行為相當普遍。
“資金不出問題,大家相安無事。”前述人士說,“一出問題,銀行員工就容易被拖下水。”
在交往初始階段,圖雅的資金顯得并無問題,通拉嘎欣然接受。但她對圖雅知之甚少。知情人士稱,圖雅并無特殊背景,但抓住了人們逐利的心理,特別是在找到了銀行內應人員之后。
通拉嘎覺察到個中端倪時,已被綁上圖雅的生意鏈條。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如果通拉嘎就此收手,未必被追究刑事責任。然而,在圖雅抽傭分成的許諾下,她由被動轉為主動,雙方私下簽署合作協議,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作為中行前臺客戶經理的通拉嘎,還伙同其就職于包商銀行的未婚夫,將相關賬戶資金在兩家銀行之間騰挪。
據知情人士介紹,這位包商行員工后來參與設計了整套方案,他本人亦成為重要操盤手。而圖雅是用一套房產收買了這對未婚夫婦。當地商品房均價都在6000元/平方米以上,且仍在不斷攀升,“這對他倆是個很大的誘惑”。而另一名中行后臺男性員工,據稱也收受了一套房子和數額不詳的現金。
在事發且銀行內應被調離崗位后,開始有儲戶發現其銀行賬戶資金不翼而飛,便向中行追索。有儲戶輾轉告知財新《新世紀》記者,其存款方式合理合法,是在存入銀行后去向不明的,“有人內外勾結,挪用了儲戶資金”。
實際上,儲戶并不天真,對于圖雅的操作方式心知肚明。圖雅、銀行內應、儲戶三方的操作方式,實際上是圖雅和銀行內應合謀,用銀行信用來為儲戶提供本金安全保障,同時資金體外循環逐利。如果一切順利,儲戶有高息回報;如果“龐氏游戲”垮臺,儲戶拿著存折向銀行要錢。風險則轉嫁給銀行。資深業內人士指出,圖雅劫持銀行信用,危害絕不低于打劫銀行。
與農行的“淵源”
雖然事發中行,圖雅的騙局并非始于中行,也遠不止于此
9月21日,包頭當地銀行收到當地銀監部門的通知,對30多人40余個賬戶進行協查。雖然未告知具體案因,但當地金融界均明白,置身案件漩渦的,除了中行、包商行,可能還有更多銀行,比如更早就與圖雅有“合作”的農行內蒙古分行等。
“雖然事發中行,圖雅的騙局并非始于中行,也遠不止于此。圖雅最初選擇的‘合作伙伴’是農行內蒙古分行。”一位當地銀行人士透露,迄今該分行已先后有至少五到六人接受調查。
他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農行內蒙古分行其實早在2009年就已經發現其巴彥淖爾支行有“高息攬存和放私貸傾向”。
巴彥淖爾地處河套地帶,是內蒙古在農耕時代最富足的地區,目前仍以農副產品作為主要的經濟來源。國內馳名的雪花面粉、頗具號召力的河套王酒,均產自該地。該地同時還是中糧屯河的西紅柿主產區之一,經濟發展風頭雖不及當前內蒙古經濟的三駕馬車(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實力也頗為不凡。
有關儲戶向財新《新世紀》記者發來匿名信息,稱這種“資金模式”在農行發生了至少五年。
2005年起,圖雅就已成為農行的合作伙伴,后因農行不斷排查,特別是農行股改上市前加大了案件排查力度,在發現問題員工的違規操作行徑后,將相關人員調離了崗位。圖雅發現難以為繼,只得轉而在其他銀行尋求機會,轉而進入中行。知情人士稱,一個多月前,農行內蒙古分行行長易人。從外地派駐的新任行長到任后,開始積極配合警方展開了相關調查。
他并稱,由于是滾動作案,圖雅始終在用后續資金補前面的漏洞,所以作為早期的參與者,農行涉案的人員范圍和時間跨度雖較長,但直接損失較小。反而是后期卷入的銀行,可能面臨更大的損失。
不過,他也介紹,目前該行已有五六名員工被查,原因與中行相關人員性質相當,屬于收受賄賂后幫助圖雅作案。
高息誘惑
“警方將來肯定會追回已經支付給儲戶的高額回報,按照有關法律,上述行為是違法的,相關回報亦屬非法所得”
案發后,最擔心資金安全的是儲戶。由于部分儲戶資金來源存在瑕疵,他們向有關銀行的追討行為并不理直氣壯,甚至并不敢公開。相關賬戶的資金目前已經被凍結,不少儲戶也十分憂慮,賬戶何時能解凍。
財新《新世紀》記者獲悉,目前警方和有關銀行都在密切關注和調查圖雅與部分儲戶的關系,并認為部分儲戶不僅資金來源有問題,而且屬于“主動受騙”,相關資金去向亦存懸疑。一位知情人士稱,在刑事和民事訴訟結束后,才會涉及最終資金的補償問題。涉案銀行方面目前對于有多少問題資金,尚未有底。
財新《新世紀》記者獲悉,警方偵辦此案時,面對儲戶也呈現兩種態度。對于明顯不知情的儲戶以安撫為主,對于資金來源可疑的儲戶,則希望繼續查辦所謂“儲蓄資金”是否干凈。這恰恰是一些敏感儲戶最為擔心的事情。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警方將來肯定會追回已經支付給儲戶的高額回報,按照有關法律,上述行為是違法的,相關回報亦屬非法所得。”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調查所知,2011年6月以來,包括此案在內,內蒙古已有三起銀行員工卷入的集資案曝光。
今年以來,在宏觀緊縮和利率雙軌制背景下,民間融資較往常更為活躍。必要的民間融資原本對于正規金融而言,是一種有益的補充,但一旦超越界限,又會落入非法集資的陷阱。貨幣當局的官員稱,二者的區別在于,民間融資是對特定的對象進行拆借,往往只有一兩個人,且資金用途主要是解決實際的生產和生活需要;非法集資則有聚眾攬存之嫌,往往是針對不確定的群體募集資金,許以較高的回報,而資金更多地用于所謂的資本運作,參與“錢生錢”的游戲。
前述人士并稱,當前局面的成因并非一般意義上的流動性不足所致,而是資金投向失衡所致,即更多的資金涌向虛擬經濟,造成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不足。他認為,解決上述問題,根本上說,還需要引導企業家更多地立足于實體經濟。
當地一位長期關注金融案件的律師亦表示,由于相關政策法規對民間資本的投資渠道限制較多,而國有金融體系又無法滿足社會的融資需求,供給失衡和利益驅動之下,民間借貸、非法集資的生生不息不足為奇。
前述監管高層也表示,從近期情況看,一些大量要案中,銀行內部人員涉案現象較多。即使是外部的案件,也都是和內部員工違規、管理疏漏有關,暴露出銀行對基層行監管不力。
銀行內控存憂
基層員工僅僅通過初級老套的手段,就可以避開層層的風險控制和系統監控,實現銀行資金的體外循環。銀行改革十多年,為何操作風險仍防不勝防?
數家涉案銀行都在事發后,通過自查發現了問題,證明其后臺的風控體系和合規管理并非形同虛設。但案件已經持續經年并造成惡劣影響,說明銀行的內部管理存在嚴重薄弱環節。資深的風險管理人士分析稱,存款支取環節出了問題,內部操作有待改進;而賬戶的大額異常波動未能及時發現,資金大進大出,說明后臺監控不夠到位。
當圖雅在農行實施詐騙多時后被發現,農行是否及時報告監管部門,當地監管機構又是否有對其他銀行進行風險提示,目前尚不得而知。不過,圖雅在農行走投無路后,仍能在當地其他銀行興風作浪,說明制度漏洞不小。
當地知情者表示,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之下,當地監管機構個別官員的家屬,也曾參與此類的資金拆借。
某大型銀行高管透露,類似案例往年也有,但今年更多。常見的作案手法是,銀行員工與有需求、有門路的外部人士內外勾結,虛構貿易背景等,從銀行貸款后,將資金投資于回報更高的領域或者轉手貸給他人。在正常年份,類似的貸款金額通常不會太大,而且往往到期都可以歸還,便可神不知鬼不覺地暗度陳倉。但今年以來,外部資金需求旺盛,此類借貸金額不斷攀升,部分資金貸出后又無法及時收回,導致貸款出現逾期,進而延伸調查,于是問題曝光。
早在2005年,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就曾總結過案件問題的三個“80%”:一是一把手的職務犯罪占到80%,二是基層犯罪占到80%,三是內外勾結占到80%。近年來,隨著國有商業銀行股改上市和監管的嚴防死守,銀行業的案件數量和金額都大為減少。但今年以來,在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風云突變的情況下,各類案件又有冒頭的趨勢,其中來自基層、涉及內外勾結的非法集資等事件,也在考驗著銀行的內控能力。
作為銀行的三大風險之首,操作風險是全球金融業面臨的共同難題。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中,就對操作風險的權重要求有所增加,說明操作風險是銀行日常風險管理的重點和難點。
然而,當前國內商業銀行的一些案件,基層員工僅僅通過初級老套的手段,就可以避開層層的風險控制和系統監控,實現銀行資金的體外循環,不得不令人反思,銀行改革十多年來,為何操作風險仍防不勝防?
有風險管理條線的銀行高官稱,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此輪銀行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很多理念和系統的建設是從總行開始的,各分支機構的跟進程度不盡相同,基層管理薄弱的問題,也遠非短期內可以煥然新生。個別銀行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甚至在總行層面也才建立不久,對基層風險的管控能力比較有限,所以基層發案的狀況仍時有發生。而管理層級過長,分行的權限過大,都使得總行的風險管理和信貸政策的實施,會在傳導過程中被削弱。
亦有業內人士稱,近年來,商業銀行的制度建設已十分完善,但問題往往出現在執法不嚴、執行不力上。一是照章辦事的做法仍未徹底深入人心,有章不循的問題屢見不鮮。一位大行地方分行的風險管理部門人士就大吐苦水,他們的制度相當完善,卻難以在基層得到落實,合規意識很差,常常一查就是問題。二是部分銀行的風險管理和企業文化仍有待改進。一些銀行過分講人情,出了案子到處有人求情,對當事人的處罰往往難以執行,也導致內部人對違規的后果并不那么忌憚。
有風險管理人士稱,操作風險的防范,還需要理順人的問題。銀行高管人員的行政任命,有時也會潛藏著巨大的道德風險。市場化激勵和約束體系的匱乏,加大了防范操作風險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