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5 13:17:37 作者:網風 來源:1
十一國慶假期,圖雅像平常一樣,早上不到8點就來到辦公室。她翻看著辦公桌上的《市場營銷學》,不時被一旁的電話鈴聲打斷。
這個辦公室是一間簡易平房,不足50平方米,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北郊。房屋中央有一臺取暖用的爐子,靠墻豎立的陳舊書架上,除了一排排的書,還擺放著十幾塊長方形的磚,它們就是圖雅15年前下崗后的“創業伙伴”各種規格的粘土質、高鋁質耐火磚。
“人們都說我白天繞著磚頭轉,晚上圍著孩子轉,不會享受生活,但創業就是這么辛苦。不過,國家的幫助和自己的付出,讓我的生活越來越好。以前騎著自行車,現在也開上了私家車。”圖雅說。
年近四十的圖雅經營著一家耐火材料銷售代理公司,孩子剛上初中,一家三口住著100平方米的房子。她衣著樸素、短發齊肩、說話直爽,即使回憶下崗、創業的艱難經歷,也依然話語輕松、面帶微笑。
上世紀80年代末,圖雅離開家鄉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來到當時的呼和浩特市耐火材料廠工作。耐火材料廣泛用于冶金、化工、石油、機械制造、硅酸鹽、動力等工業領域。
“進入這家國有工業企業,捧上了"鐵飯碗",我當時覺得特別幸運。”圖雅說,可好景不長,1996年前后,由于訂單減少,工廠越來越不景氣,工人們每月300元的固定工資也經常拿不到手中。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城市工業布局、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推進,呼和浩特市的磚瓦廠、耐火材料廠、洗滌劑廠、制版中心等工業企業效益逐步下滑,2005年前后陸續破產。
“拿不到工資,我吃啥喝啥呀。被生活所迫,我只能出來自己干。”圖雅有些激動地說。
1996年秋天,她主動離開工廠,成為了一名下崗女工,打算自己創業。“我能干什么呢?”在下崗后的一個月里,圖雅每天都吃不下、睡不好,總想著如何創業,卻絲毫沒有頭緒。
一天,呼和浩特市勞動就業部門打電話說提供再就業培訓,圖雅半信半疑地報了名,并免費參加了創業培訓班。學習中,她不斷梳理創業思路,最后決定選擇自己熟悉的耐火材料行業,從事銷售代理業務。
多年來,中國政府通過開發就業崗位、加大資金投入、強化技能培訓等政策和措施,幫助大量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圖雅也是這些再就業政策的受惠者。
當她確定了創業目標,便只身一人,騎著笨重的“28型”自行車,幾乎跑遍了呼和浩特市的鋼鐵廠、發電廠等企業,與需要耐火材料的客戶廣泛建立聯系。與此同時,她還常坐長途汽車去山西省陽泉市、左云縣等地,聯系耐火材料廠家,商談銷售代理事宜。
圖雅至今清晰記得她創業中的尷尬與艱辛。1996年底,她電話通知山西陽泉的耐火磚廠家發一車貨到呼和浩特。由于沒有銷售店面,家里又沒什么積蓄,當廠家代表從山西趕來時,她極其無奈地把客人約到一個不起眼的飯館,點了兩三個小菜,當面支付了對方4000元運費。
“當時我們全家只有4000多元存款,付了運費就所剩無幾了,好在丈夫理解和支持我,我們終于挺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日子。”圖雅說。
回想起自己的創業歷程,圖雅覺得她能走到今天,關鍵靠誠信和吃苦。
1998年,圖雅的生意有了起色,找她進貨的客戶也越來越多。為了按時送貨,對客戶講信譽,她雖有身孕,卻仍馬不停蹄地忙著找車裝貨、聯系運輸。當時不少人都勸她回家靜養:“你挺著大肚子還在忙呀!都快把孩子生到路上啦!”不過,她只要感覺身體能撐得住,就繼續落實客戶發來的訂單。
“正是這種拼勁,我的生意越來越好,客戶都發展到蒙古國了!”圖雅說,隨著業務范圍的擴大,她招聘了4名同樣從耐火材料廠下崗的工人。
圖雅說:“我希望與我并肩奮斗的同事們繼續努力,把這份事業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