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9 15:47:21 作者:花小落 來源:1
春晚小品《不差錢》讓小沈陽一夜成名,紅遍大江南北,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加上媒體和網絡的推波助瀾小沈陽成為了09年春晚的最紅明星。小沈陽為什么能火?分析整個過程后,也許會給我們的營銷探索帶來一些思路。
先說說老百姓到底想看啥?
從1983年春晚開播以來,每年都有小品。春晚小品確實給了大家很多快樂。像趙本山的《賣拐》、《賣車》每次看都讓人笑破肚皮。
但春晚小品經過這么多年,始終是那些老面孔。其實大家期待春晚小品,主要是期待兩點:一個是希望老一輩的演員能夠在小品的題材、表演形式上推陳出新;另一個就是希望能夠突然出現向洛桑、小沈陽一樣的黑馬,讓人眼前突然一亮。比如說《賣拐》、《賣車》,說的好聽一點,那叫語言藝術,說的直白一點,那就是純忽悠。我們也看到趙本山的小品根植于東北二人轉,是有深厚的文化基礎的。幾個腦筋急轉彎,就是幾個小包袱,包袱一抖,出人意料的幽默怦然而出。這就是表演形式上的創新。再說到洛桑,其獨樹一幟的風格本身就讓人耳目一起。
反觀像黃宏、宋丹丹、郭達、蔡明等演員,不客氣的說,真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連前幾年紅極一時的潘長江、鞏漢林等大腕都因為缺乏創新而日漸“失去民心”。老面孔,老戲路,怎么能引起老百姓的興趣呢?好飯也怕天天吃啊。
一句話,中國老百姓需要的是"新"!
終于,今年春晚我們看見了我們所想要的“新”。雖然節目形式上沒太多創新,但是新人小沈陽卻給我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
“我的中文名叫小沈陽,我的英文名叫xiao shen yang!”
“眼睛一閉一睜一天兒過去了,hang!眼睛一閉不睜,一輩子過去了,hang!”
幾句再簡單不過的話,走的依然是二人轉的老路,但是通過小沈陽的演繹,讓你不得不捧腹大笑。這就是表現形式上的創新!
只是新就一定能火?未必。我們還需要差異化。
就是說,你不僅要新,而且要新的不一樣。那我們來看看小沈陽的特點。小沈陽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對了!小沈陽最大的特點就是俗!
俗有很多種俗,但最能惡心人俗的就是男扮女裝和娘娘腔!寶潔的廣告不俗,那你記住了幾則?腦白金夠俗了吧?甚至被痛罵,但是我們是不是都記住了?是的,“俗”也要俗出來個差異化才行。
只是娘娘腔就一定能火?也未必!
“你說我是男是女嗷,這個問題給我也整矛盾了!”
很多人都學過娘娘腔。但要說當下眾多的小品演員,誰最娘娘腔?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說小沈陽。這就是定位。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長的河是尼羅河,那中國最娘娘腔的小品演員呢?對了,就是小沈陽!
“女人之中我最爺們,爺們之中我最女人“!
得,完全是差異化的市場定位!
突然想到了吳孟達,他的娘娘腔,惡心的你都快不行了。
但大家依然愛看,這就是惡心并快樂著!當然小沈陽沒有那么惡心到家,香港的無厘頭是出了名的,要比無厘頭你肯定比不過香港。小沈陽要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差異化的娘娘腔!因為最惡心的娘娘腔非吳孟達莫屬!和吳孟達比惡心?!恐怕整個中國都找不出來。但是有中國特色的娘娘腔呢?哈哈哈,是的,肯定是小沈陽!小沈陽是地地道道的根植于大陸文化和生活的娘娘腔!
從營銷的角度來說,這些都是差異化的具體表現。這么多的差異化,滿足了老百姓的需求,再加上趙本山這棵大樹,春晚這個大舞臺,小沈陽能不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