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19 16:34:03 作者:網風 來源:1
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發布的最新娛樂與媒體展望(Entertainment & Media Outlook)報告指出,去年,全球數字廣告媒體支出增長了12.9%,至2015年將會每年平均增長11.5%。在未來五年里,數字媒體將會產生59%的娛樂及媒體增長。
在快步前行的同時,這一行業正產生裂變。社交媒體的崛起正催生行業生態改觀。這一擁有更強用戶滲透力、交互黏性和更大增長空間的業態,是否會取代其他數字媒體成為主流形態,未來各類數字媒體形態之間的競爭將會如何延伸?這些都已成為業內共同思索的新命題。
社交狂飆
無論從信息傳播還是營銷角度看,社交媒體都有著極強的爆發力。
DCCI研究發現,2011年上半年,微博已經躋身中國互聯網應用前十位,用戶占網民總數的37%。使用微博時間越長,微博上的社會關系對用戶的黏性也就越大。
而微博傳播與傳統的網絡營銷方式不同,具有速度快、覆蓋面廣的特點,內容一經發出,就能在短時間內通過粉絲傳向陌生人。這塊傳播效果顯著的“自留地”由此成為網絡營銷重點瞄準的對象。
此外,相比傳統媒體,眼下社交媒體的商業模式更為豐富。
在去年的移動互聯網大會上,新浪CEO曹國偉就曾明確指出新浪微博六大商業模式,即互動精準廣告、社交游戲、實時搜索、無線增值服務、電子商務平臺和數字內容收費。曹國偉說,他希望新浪微博的發展會對新浪整個數字媒體業務帶來積極影響。如今,新浪微博已成立獨立公司,其分拆上市被業內視為只是時間問題。
同時,其行業生態也更為廣泛發達,社交網絡、社交媒體營銷服務商、應用開發商、廣告主、用戶等各方均可分食蛋糕。這一龐大生態也帶來了更多的財富機會。如社交游戲開發商Zynga憑借Facebook平臺發展,目前估值達200億美元。社交媒體營銷服務商Buddy Media近日又募集資金5400萬美元,迄今融資總額接近9000萬美元。
工具性競合
美國互聯網廣告公司胡佛斯有限公司(NetPlus Marketing Inc.)總裁Robin Neifield表示,靠社交媒體,而沒有其他數字和離線戰術的支持,要同時吸引、激勵消費者,與其互動并將他們進行轉換,這是非常少見的。
她表示,因為即使以社交媒體為中心討論,仍需考量其他問題,如用戶通過何種途徑進入你的社交網站;用戶離開社交環境后,又將如何繼續與他們在適當的范圍內、以適當的節奏進行互動。而這些也不是社交媒體所能包打天下的。
視頻垂直廣告網絡商、分享傳媒CEO江瀾對本報表示,目前社交媒體與其他形式數字媒體正呈現出競合態勢。
他同時指出,就目前數字媒體行業演化方向看,社交媒體或行業的社交化已成進化主流,畢竟門戶品牌廣告等發展受限于展示位置和價格空間的有限性,增幅顯然不及社交媒體。
此外,在行業內部環境中考量,社交媒體輸出的工具性價值尤為突出。一方面,微博等社交媒體實際上已扮演起新流量入口、樞紐的角色。
而另一方面,“社交化”這一工具性價值也成為諸多數字媒體趨之若鶩的新元素。如在數字音樂領域,國外的Pandora和國內的蝦米、豆瓣電臺、百度聽等都已成垂直領域的社交媒體形態。
更為重要是,社交屬性也成為諸多數字媒體吸納、保持用戶規模,進而爭取廣告主的關鍵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