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0 14:15:08 作者:sc001 來源:1
2012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于5月10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小米共CEO雷軍就整體移動互聯網形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談到做天使投資人時雷軍表示:“我過去做天使投資,每一次我只投200萬,我覺得就是選擇一兩個點,用這種方法逼迫你聚焦,逼迫你把所有點放在這兒,這樣才有爆發力。”在談及米聊與微信的區別時,他坦言,米聊就是QQ的馬甲。
以下為現場文字實錄:
王利芬:
接下來有請小米科技CEO雷軍先生上臺。首先請雷總評價一下剛才馬總他的主題講演您的心得,看能不能傳遞給大家。
雷軍:
我覺得剛才馬總講的挺實在的。講的非常多干貨也講了很多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王利芬:
您的產品小米在哪個上面發力,跟馬總相同嗎?
雷軍:
互聯網行業之所以有這么多創新,發展這么快,互聯網有一些共通的東西。比如馬總講的其實我們也都非常認同,也都是在這么做。無論做什么產品,互聯網比較忌諱的是布局,我們所強調的都是單點切入,一點點長大,只有這樣的業務才能夠生存下去,才能做的比較好。所以我們在做每一個產品的時候都是先尋找一個有很大用戶需求的點,一點點的擴張開來,一點點做這點是大家很重視的。實際上互聯網企業都是一點點長起來的,騰訊、百度這樣的企業都是一點點長起來的,所以單點切入是互聯網很重要的一個原則。
王利芬:
單點切入過程顯然跟傳統模式不太一樣,單點切入非常強調速度這點有什么分享的嗎?
雷軍:
我們需要快速迭代,方向掌握不對要快速調整方向。今天互聯網很少有人有這個洞察力。我們需要用快速迭代做出市場反應。比如你的產品今天有一百個人選擇一個星期后會有多少人選擇,這些測試都非常關鍵。
王利芬:
測試過程里它的點成為發散狀,不是說在哪個狀呈現特別清晰,這時候怎么判斷?
雷軍:
我過去做天使投資,每一次我只投200萬,我覺得就是選擇一兩個點,用這種方法逼迫你聚焦,逼迫你把所有點放在這兒,這樣才有爆發力。
王利芬:
您投了很多互聯網公司,我覺得互聯網領域傳統商業認知,一個公司要掙錢原理過時了嗎?
雷軍:
這個問題因為我自己也創業,首先做的是金山軟件,這個問題是我99年那一年里最焦慮的問題。傳統領域的人轉到互聯網商業模式是最頭疼的方式,能不能通過高投入獲得高的市場份額?獲得高的用戶口碑,獲得這些模式的時候,你的商業模式能不能把賠的錢賺回來。十年前我們看新浪、搜狐、網易都在燒錢,十年之后他們是最賺錢的公司。歷史已經證明了互聯網模式的先進性。
王利芬:
比如說陳年最近也說他最近把毛利率提到15%?
雷軍:
凡客毛利率可不是15%。絕對不是15%,是15%凡客這個模式就不用玩兒了。
王利芬:
是多了還是少了?
雷軍:
太少了。因為在互聯網上做品牌服裝,只有15%抗不住。我們門口大的廣告牌有春天無所謂,廣告牌都是錢的。
王利芬:
我想請您評價一下京東的模式,它的模式是先打市場,它的毛利率肯定比15%要低?
雷軍:
電商整個模式我比較了解。電商它很容易擴張,但是真正的問題是互聯網競爭及其殘酷,價格戰,各種手法反應比較快,今天是中間過程,各家公司都在血拼,我相信幾年之后只剩下一兩家公司大家就比較掙錢了。我相信京東和京東的同行們為這個位置在做非常殘酷的競爭。
王利芬:
有一個評價說京東活不到半年左右。
雷軍:
他們都是我尊敬的同行。
王利芬:
您憑什么說話現在虧的錢未來是可以賺回來的?因為互聯網爭市場,擴張團隊,這樣的方式是超過了我們過去經營傳統公司的方式。這是一部非常大的危情?
雷軍:
如果京東有3C30%以上的銷售份額,它就擁有定價權,這時候可以要求廠商給他足夠好的利潤。其實亞馬遜當時也是毛利率非常低,一定規模以后可以把毛利率提到20%。
王利芬:
那時候會殺出來一個人跟大競爭呢?
雷軍:
比如你在美國再開一個書店,跟亞馬遜一點競爭沒有,亞馬遜服務質量和整個倉儲物流體系都是非常高的門檻,上游供貨商給他非常低的價格,所以這時候就有了規模效應,競東最重要的是規模效應。互聯問大規模燒錢的公司最需要控制好的是,高速公路上開車,每小時130公里速度最重要的是不能翻車,只要不翻車就能贏。
王利芬:
我想問一下您本身小米手機和米聊這樣一個軟件產品,其實大家很期待中國是有操作系統的。因為未來最能主宰世界的是操作系統,設備據說是越來越不值錢,我不知道您同不同意這個?
雷軍:
的的確確大家覺得操作系統對整個手機來說非常重要。我也是這么看的,但是我可能比大家務實。因為我自己在這個領域做了20多年,也看了這么多變化,說實話,做操作系統不難,難的是建立操作系統上的生態系統。過去十多年、二十年手機的變遷,真正形成生態鏈的公司不多。形成生態鏈的就是早期諾基亞,今天的蘋果和Google。連微軟做Wphone都沒有形成一個產業鏈沒有形成一個生態鏈,做操作系統技術難度不高,難的是把操作系統推況開來形成生態系統,這才是真正難的。今天我們是依托安卓的生態系統,在這個平臺上往前推進,小米是做了MIIU我們基于這個生態鏈考慮的。我們是依托成熟的平臺在上面做東西。
王利芬:
設備會越來越便宜,甚至不要錢?
雷軍:
其實運營商早就送手機了。送手機不是一個新的模式,今天全球運營商送手機的比比皆是。關鍵送了手機之后有沒有足夠的商業模式支撐你送手機這個產品。因為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
王利芬:
雷總很少機會出來訪問,我一個人不要獨占這個機會,我相信今天參加大會的都是想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尋找機會的人,我想大家定會有非常迫切想問的問題問雷總,大家舉手示意。
提問:
MIUI為何當初偽裝成民間團隊?
雷軍:
不能叫偽裝。其實我在去年接受采訪的時候講過,第一個原因很簡單,對于我這樣的人再創業,最難過的一關是面子問題,怕輸的心態。怎么讓自己跨過這一關?其實我看過很多再創業,我看過不少成功企業家再創業,其實80%以上樓房摔的亂七八遭的,怎么走的平穩一點呢?我找的第一個思路是低調低調再低調,我們隱姓埋名干了一年七個月才出來有自己的聲音,我當時告訴自己不成功告訴自己沒做過,就可以了。
我做了一個廣告,明天下午我有一個主題發言,講我對互聯網的理解,互聯網里我最想分享的是口碑。什么東西有口碑?我琢磨很長時間,不僅僅是好的產品有口碑,也不僅僅是便宜的產品有口碑,有口碑的產品核心思想是超過用戶的預期,只有超過預期的東西才有口碑。如果你打了很多廣告,把用戶胃口掉了很高,最后用戶一定會失望的。
所以我們剛創業的時候,我們做的MIUI,我們甚至沒有說明白MIUI是小米做的,整個目的都是為了超越用戶預期,正是因為這樣的低調,MIUI被短短幾個月翻譯成二十幾個國家的版本,甚至前年年底我們被美國一個博客站提名成年度產品。在今天浮躁的移動互聯網世界里,你可以靜悄悄的進去做出超出用戶口碑的東西。
利芬:
我不明白,您的個人選擇上,您原來做的金山軟件創業也算成功了,為什么不能像薛蠻子那樣生活呢?就做投資,不用自己再創業了,為什么還要做產業呢?
雷軍:
我最近跟薛蠻子天天混在一起,我也非常羨慕他的生活狀態,也喜歡他這種性格。可能唯一有點不一樣的是,總覺得我還有一個夢想沒有實現,其實我蠻想試一試辦一個世界一流的企業,尤其是消費類的企業。因為我其實覺得像華為、中興他們是中國企業的驕傲,成為世界一流的企業,但是消費類的企業中國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自己在想我們有沒有機會辦一個世界一流的消費品的公司?就是有世界品牌的。因為這個夢想一直沒有實現,所以兩年前,我再次創辦小米的時候,我就是在想說,我們怎么能夠做一個品牌的公司,怎么能夠有足夠的粉絲?甚至我不希望這個企業有多大,但是這個企業一定要有衷心擁戴你的用戶群,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競爭力。
王利芬:
現在離您說的一流企業還有多遠的距離?
雷軍:
我們才剛邁了半步而已,雖然這個夢想有點大。但是在座每一個人不都是有夢想才投身了火熱的移動互聯網行業嗎。
王利芬:
因為馬化騰在下面,我問一個你們兩個都有聯系的問題,你有米聊,馬總開發了微信,(大家鼓掌),您知道我的問題是什么嗎?
雷軍:
跟騰訊競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很驕傲。米聊戰場是騰訊正面核心戰場,我們在這里還能活下來,擁有1300萬用戶,這是中國所有創業公司里面創造的奇跡!我還可以很驕傲的跟大家說,米聊還在茁壯的成長,我們現在用戶群每年還在以幾萬的速度增長,也歡迎在座各位下一個米聊試一試,米聊會有更多的創新。90%小米手機都是米聊活躍用戶這就是我們大號的QQ。米聊輸給微信很正常,因為微信本身是QQ的馬家,我們要做的是保證服務器非常流暢,這對剛剛開始前年年底只有3、4個人的團隊是一個巨大的壓力,一年半時間我們趕上這一步很料不能了
王利芬:
您是微信的用戶嗎?
雷軍:
因為米聊先發布兩個月,創業公司速度比大公司快很多,我們發布以后,微信推出以后,我們大家也都在研究微信,當然微信的很多同事也在米聊里,他們兩個組經常切磋。
王利芬:
我的問題沒有回答。
雷軍:
我早期用過微信,現在主要用米聊。
王利芬:
您用微信主要是想去馬甲?
雷軍:
我是實名用微信。我做米聊跟微信走的路有點不一樣,我是堅持實名的。
王利芬:
比如現在想給人家發個語音的時候,你的米聊上沒有,想用微新怎么辦?
雷軍:
這一條是米聊先做的,微信是跟進的。
王利芬:
接下來觀眾有沒有提問的?
提問:
我是來自清華大學,今天驚訝的發現我調研組的一個同事用小米手機,而且是忠實的粉絲。我想問小米會不會推出平板電腦,小米如何看待教育這個市場?
雷軍:
我今天不是來做廣告的,其實不太想回答小米手機的問題,就小米手機而言我們還是很小的公司,還是需要專注于一兩款產品把它做好,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王利芬:
問一些大家心里長期想沒有答案的問題,這樣的問題讓雷總幫你思考一下?
提問:
現在安卓系統分裂狀況非常嚴重,基本每一個安卓開發者非常痛苦,要試配200多款機型,您覺得有什么辦法?或者讓Google提一些意見,如果繼續分裂下去可能不太好。
雷軍:
這的確是做安卓系統所有開發者的痛苦,我也很希望今天的百團戶混戰能夠成為三國爭霸。我覺得這需要好市場的力量,真正有幾家公司在市場脫穎而出,他們的手機在市場占90%幾的份額,這樣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提問:
希望哪三家?
雷軍:
我希望小米是最后的三家之一。
王利芬:
如果跟騰訊正面交戰,一般交戰的時候都會非常深入的研究對手我們特別想聽聽您研究馬總的心得?
雷軍:
這個我們私下交流吧。
王利芬:
能說的說一些?
雷軍:
沒有跟馬總競爭可能不知道騰訊有多強大,競爭完以后,還是會覺得騰訊是中國互聯網企業最具競爭力的,反應速度最快的。我們做米聊的時候,考慮第一個因素是騰訊做了怎么辦,我們判斷騰訊做出來需要六個月時間,騰訊兩個月推出微信這個產品,我覺得非常了不起,而且騰訊這么大規模的情況下馬總還能盯到產品第一線,關注產品的細節,我覺得這也是中國企業家的楷模。尤其不少企業家成功以后,把精力花在飛機、游艇上,可能騰訊有今天,馬總也給我們這一代企業家鑒定了一個非常好的楷模。
王利芬:
其實剛才在馬總的這樣一個談話里面,有兩點是特別的要注意的。一個說在推出一個新的產品的時候,硬件的東西要看它的用戶留存率,整個公司構架和管理上主要是所有公司管理手段都要為產品服務,因為一個公司是否盈利,是否能夠讓用戶喜歡,最后還是產品的質量。我覺得這是他今天上午至少從我的角度看到的,非常要命的兩點。很多公司抓管理,希望有效率,但是最后圍繞審核的目標中間是有所迷失的。
雷總也說了很多閃光點,第一個基本每一家互聯網公司都可以用,就是互聯網公司切忌布局,應該是一點點長大,某個步驟里面把資源一點點根據市場需求來布陣。
第二點,其實在互聯網領域里面存在著普遍的盈利模式,就是急速的擴張,占領市場份額把對手甩到沒辦法抗衡的時候,這時候可以提高定價權,把以前虧損的掙回來,但是虧損和資本關系要特別密切,否則這一步走不上來。互聯網生存發展已經探索出了它和傳統模式不一樣的東西,但是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玩這一套的。
第三點,一個公司你的產品如果宣傳過早、鼓噪過早,過早調動用戶預期值,最后會讓你的預期值管理陷入巨大難度,人你的產品口碑無法傳播。
第四點,我問中國為什么沒有操作系統?因為只有操作系統真正在主宰移動互聯網產業,他說操作系統要命的不是操作系統本身,而是系統的生態鏈。非常感謝以上兩位嘉賓給我們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產品發展,布局上的這么多有用的干貨,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