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10 9:28:12 作者:sc001 來源:1
昨日下午,在北京希格瑪大廈一間被稱為“小劇場”的會議室中擠滿了媒體記者和環保人士,召集者是包括自然之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達爾問自然求知社、環友科技、南京綠石在內的5家民間環保組織。會議的主題是通報一項關于國內服裝產業鏈污染的調研結果。令人震驚的是,包括阿瑪尼、Guess、H&M、Levi's、阿迪達斯、Zara等48個國內外知名服裝品牌在華的供應鏈均被指存在嚴重環境污染。
由上述5家環保組織歷時9個月調查完成的這份“綠色選擇紡織品牌供應鏈污染”調研報告指出,一批大型紡織品牌和服裝零售商在華供應鏈存在嚴重環境違規,對中國的水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據介紹,僅在中國污染地圖數據庫中收錄的紡織企業就超過6000家,其中部分企業因私設暗管、污水直排、不正常使用污水處理設施、超標超總量排放污染物等,受到處罰或被限期治理。而這些企業中,不乏大型國際、國內知名服裝品牌的供應商。
相關環保組織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初步梳理出超標違規的紡織產品制造商與知名品牌間的供貨關系后,環保組織于3月下旬分別向H&M、Levi's、阿迪達斯、李寧、安踏、阿瑪尼、Zara等48家企業的CEO發出信件。在提示信發出后,有15家服裝品牌企業已經做出了答復,不過仍有33家沒有回應。這其中就包括Marks & Spencer、Esprit、Calvin Klein等國際品牌,也包括361度、安踏、雅戈爾等國內知名品牌。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還表示,一些品牌對社會監督表現出極大的抵觸。“我們看到Zara的部分疑似供應商存在環境違規問題,信件發出后,我們收到了Zara的回復,卻寫道‘很遺憾我們不能回答來自學校、大學和專業人士等個體對于我們業務模式問題的回應’。”馬軍說。他認為,該企業的回應違背了其在網站上宣稱的“真誠地與廣泛的利益相關方和社會建立聯系、進行對話,整體業務活動要透明性”等公開承諾。“因此,我們呼吁Zara停止以‘模式’為借口,盡快對環保組織的質疑做出回應,推動其供應鏈解決污染問題。”
《中國環境統計年報》(2010)顯示,紡織行業在39個主要工業的COD(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中排名第四,總廢水排放量排名第三。“由于監管資源不足,以及地方保護造成的執法虛弱,使紡織企業的違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導致企業缺乏遵規守法的動力,大量紡織企業超標違規,不能做到穩定達標排放。”馬軍說。
環保組織最后一致呼吁,政府應全面、及時地向社會發布紡織企業的環境監管記錄,同時,希望紡織品牌和零售商與利益方合力推動供應鏈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