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8 14:00:01 作者:無名 來源:1
在諸多大型本土超市和洋超市的廝殺縫隙中,杭州3000多家小超市的這次“抱團”行為能否為它們尋找到新的生存空間?
過去十年,杭州超市業巨鱷角力、魚蝦惶惶。在沃爾瑪、家樂福等洋品牌與世紀聯華、物美等本土大品牌聯合擠壓下,隱于社區、城郊的小超市艱難生存、遑論發展。
這一局面在7月份被打破,杭州北部軟件園和余杭良渚鎮中心,兩個營業面積超8000平方米的購物廣場陸續開業。
這場破局大戲由3000多家小超市聯合出演,而背后導演則是一個去年9月才新成立的民間組織——松陽杭州商會。
商會組建后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名為“品全連鎖”的股份制超市管理公司。近半年來,以“品全”為品牌的超市以平均每星期10家的開店速度在杭州瘋狂生長。兩大購物廣場的開業就是“品全”推出的一大“力作”。
這不僅僅是一種建立在同鄉情誼下的相扶相助,更是小企業們在強大市場壓力下,結伴求存的破局之法。
商會會長葉洛華也是松陽人,從松陽杭州商會成立那一天起,他一直在游說在杭州開小超市的麗水人加入商會,“抱團”發展。
為此,同時也是“品全連鎖”董事長的葉洛華設計了三種合作方式:直營店、托管店和加盟店。托管的意思即投資商全權委托“品全”管理自己的超市,每月交納一定數額的管理費;加盟店則只是加入“品全”旗下的配送系統。而對于收編的門店,商會會進行統一裝修,更換店名。
一項明確的戰略還在于,無論是品全連鎖超市公司旗下的直營購物中心,還是托管在公司下面的門店,從地域分布上,都集中在杭州城郊接合部。
一方面是城郊租金低,人工成本也更低;另一方面是更容易控制損耗,且管理成本也更低。這成為小超市商品價格比大超市低的資本。低價帶來銷售提升,規模帶來成本降低。3000多家小超市整合后,按照葉洛華估計,一年營業額可達40億元。
這種“抱團”行為看上去的確可以帶來諸多好處。杭州主城區,諸多本土超市和洋超市廝殺已久,而從財力、品牌、影響力、管理團隊上,小超市沒有任何優勢。相反,城郊結合部特別是農村市場,競爭相對較少,且消費群對價格更為敏感,價廉物美是首要考慮。
在葉洛華設計的這條整合思路上,所有商品由“品全”公司統一采購,統一配送,可以保證商品質量和食品安全。而且,由于城郊賣場租金相對低廉,成本降低,商品價格就能便宜下來,將區位劣勢轉化成價格優勢。
松陽人何躍芳是首批加入商會的人,他原本在杭州有3家社區小超市。加入商會后,他的三家門店都統一更名為“品全”,并被納入對方的信息管理系統中。
大舉收編讓“品全連鎖”迅速壯大。該公司在短短九個月時間收編了6000平方米以上營業面積的直營購物中心7家,便利店15家,全托管門店30多家,加盟門店200多家。
按照葉洛華的設想,只要小超市愿意,都可以被納入“品全”旗下。
不過,小超市想要“抱團”成功,關鍵點還在于能否搭建起完整的供應鏈條和配送體系。這也成為不少業內人士對這一行為的主要質疑點。“搭建完整的供應鏈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不僅僅是信息管理系統上的整合,還包括資源上的整合,企業文化整合等。”
現實操作也還存在一系列問題。比如在“品全”的整合過程中,與小超市之間的合作方式尚不清晰,這在日后的發展過程當中極有可能形成很大的沖突。
無論如何,從“品全”角度出發,如此短時間內,供應鏈和配送體系的搭建能否支持3000多家超市的運營?反從超市角度出發,最早以“小賣部”、“夫妻店”起家,習慣單兵作戰的小超市,又能否適應“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管理”這樣一種現代賣場經營思路的沖擊?
這一切的一切,尚待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