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6/7 15:44:24 作者:無名 來源:1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加深,藝術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各種為兒童開辦的藝術培訓班如雨后春筍,非常火爆。各種以藝術為特色的學校、幼兒園也應運而生。在眾多的藝術領域中,樂器的學習為越來越多的家長所選擇,而且,不斷趨向低齡化,越來越多的幼兒開始學習器樂演奏。但是,不少此類的培訓班在對幼兒實施器樂教學的過程中沒有正確定位,比較重視早期器樂演奏技能的強化訓練,有較多的功利性和實效性,在具體的教學方法上,沒有遵循幼兒的身心特點,沒有遵循藝術教育的一般規律,存在著較多的問題。
幼兒器樂教學只是一種手段,其出發點和歸宿,應是幼兒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所以,個人認為,在幼兒器樂教學活動中應該把握好以下原則和關系:
啟蒙性原則
早期開發幼兒的個性潛能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就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而言,對幼兒的各方面的教育,都是啟蒙教育,藝術教育亦不例外。因此,在器樂教學中,所選擇的教學內容應是基礎的、啟蒙的,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的。要求幼兒具備的器樂演奏能力和素質也必須是淺顯的、初步的、符合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的,決不能期望過高、過偏。
陶冶性原則
藝術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健康、積極的藝術教育,對人的情感有動力作用。因此我們必須以優秀的音樂藝術作品的美和情去感染、熏陶幼兒,充分發揮音樂作品的情感陶冶作用,像和風細雨般地滋潤幼兒心田,讓幼兒體驗到愉悅,感受到心靈的舒暢,不僅從中獲得器樂演奏的初淺技能和審美情趣,而且陶冶情操、發展智力,進而提高素質,實現個性全面和諧地發展。
游戲性原則
幼兒期是游戲期,游戲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是促進幼兒身心、智能、道德品質、情感、創造性以及個性成長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器樂教學過程中,應通過游戲引導幼兒體驗、想象、創造,把器樂演奏活動當作是一種有趣的游戲活動,在游戲和活動中喚起幼兒的藝術興趣,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審美感知、想象和創造能力。
器樂教學與幼兒發展之間的關系
幼兒園應當幫助教師樹立培養“完整兒童”這一現代的幼兒教育觀念,以開發幼兒智能、培養情操、鍛煉意志為目標,培養身體、社會、情感、認知、道德全面和諧平衡發展的兒童。幼兒器樂教學過程,應當是幼兒獲得身體、智力、情感、意志、能力全面和諧發展的過程,除了掌握必要的一些粗淺技能外,更應注重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手指的練習、活動,促進幼兒右腦的發育,開發智力;通過練琴,培養幼兒的耐心、意志、陶冶幼兒的性情和情操;通過樂器的齊奏、合奏,培養群體合作意識;通過舞臺表演和展示,培養幼兒自信、大膽、大氣的個性品質。
所以,從這一點出發,幼兒園器樂教學的目標,不應定向為造就藝術的專門人才,而是培養受過藝術熏陶的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從而做到心中既有育**目標,又有器樂教學的具體目標,在活動中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審美教育與技能訓練之間的關系
幼兒學習樂器演奏需要一定技能的參與,但在引導孩子學習這些技能的過程中,應以審美藝術活動為中心,以游戲為手段,避免單調、枯燥的重復練習。如在進行手指基本訓練時,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體驗手指的彈跳與音樂的關系;學彈樂曲時,引導幼兒聯想生活,充分發揮想象等等,從而,引導幼兒更好地在審美實踐中感受美、體驗美、理解美、追求美,達到審美與技能的和諧統一。
器樂教學與家庭教育的關系
學樂器到底是為考級、拿證書,為將來升學、擇業多一條出路,還是為了顯示孩子的才能,滿足家長的虛榮心;是為了將來孩子能從事音樂工作,還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多彩幸福的人生。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產生不同的方法,最終導致不同的結果。如果不顧及兒童的年齡特點,以及孩子全面發展的要求,對孩子的期望越來越高,一味把孩子當成“音樂神童”來對待,結果往往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厭學心理,走向家長美好心愿的反面。所以,要針對這樣的情況,幫助家長端正器樂教學的動機,統一目標和要求,幫助家長學習、掌握一些科學的器樂學習方法,達到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