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29 9:36:20 作者:網風 來源:1
對比
“1994年我國通脹達24.1%”
觀點 我國目前通貨膨脹的水平,與國際上其他國家和我國歷史上的通脹水平相比較并不高。
分析 與國際上的其他國家相比,比如,在金磚國家中,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就是最低的。巴西、印度、俄羅斯都要比中國高,所以從國際來看,中國的通貨膨脹水平并不能算高。
和我們國家自己比,我們現在也不是處于通貨膨脹的歷史最高水平。1994年的時候我們國家通脹水平到了24.1%,1998年的時候通脹水平也達到了18.8%,都要比現在高得多。那時候真是搶購啊,什么都搶,現在是比不了的。
名詞解釋
金磚國家:2001年,美國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磚四國”概念,囊括了全球最大的四個新興市場國家。傳統“金磚四國”(BRIC)引用了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該詞與英語單詞的磚(Brick)類似,因此被稱為“金磚四國”。南非加入后,其英文單詞將變為“BRICS”,并改稱為“金磚國家”。
態度
不能忽視這輪通貨膨脹
觀點 雖然與別人比,與自己比,我們的通脹都不算處于高位,但是這輪通貨膨脹引發的社會反響較大,是不能忽視的。
分析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輪通貨膨脹主要表現為食品價格上漲,食品是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要接觸到的,所有社會群體的切身體會自然要大一些。
二是,收入增長水平沒有跟上通脹水平?,F在雖然國家加了幾次息,但實際上仍然是負利率,存款在銀行里還是貶值的。居民收入增長水平超過物價的通脹水平應該是一個常態,但現在這卻成了一個很難實現的目標。
原因
通脹是各種原因糾纏所導致
觀點 對于本次通貨膨脹的原因,姚景源認為比較復雜,是各種因素相互糾纏在一起導致的。
分析 一、國際因素:2008年金融危機后,各國政府靠印鈔票來應對危機,而其中美國的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最根本的原因。美元泛濫導致了國際原材料價格飛漲,而我國又是世界第二大進口國,其中不少是購買原材料,這也就形成了輸入性的通脹。
二、國內因素:2009我們新增信貸9.6萬億,這確實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是我們應該歷史地看待問題。2008年金融危機,對于歐美國家最大的沖擊在于金融系統,但是對我們最大的沖擊是實體制造業,一個直接的結果就是工人失業。我們必須出臺這樣的刺激政策,保證就業水平,保障社會穩定。可以說,目前的通貨膨脹,是我們為了戰勝2008年金融危機,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調控目標
控制物價過快上漲能實現
觀點 對于今年宏觀調控的目標,控制物價水平過快上漲,姚景源表示他的觀點可以總結為六個字“有難度,能實現”。
分析 首先,今年夏糧取得豐收,但更主要的是,還有一個月左右就要收獲的秋糧。我國每年糧食收獲中,秋糧要占到75%,其中秋糧主要看黑龍江、吉林和遼寧,而這三省今年秋糧豐收在望。同時,我國有充足的糧食儲備,所以糧價不會發生大的波動。糧價穩,則百價穩。
其次,我國工業品的強大生產能力。目前我國工業消費品的供求情況是總供給略大于總需求。供給大于需求,那價格還怎么漲。舉例說,有人問,生產電視機的原材料都漲了,電視機會不會漲價?我說不但不會漲價,還要降價。首先,去年我國生產近一億兩千萬臺電視機,占世界總產量的1/3。2006年,我國城市每百戶家庭電視機擁有的數量是136臺,2010年,我國農村家庭每百戶擁有電視機的數量也接近了100臺,在這樣的電視擁有率的情況下,電視機在中國還能有多大的需求呢,我看也就剩下衛生間還有地方安電視了。電視機的供給比需求多出這么多,怎么會漲價。而且原材料雖然漲價了,可是技術創新也是在不斷進行的,生產商品的成本未必就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