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19 8:56:06 作者:sc001 來源:1
3月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回答提問時表示,組建“金融國資委”一事,國務院有關部門還在進一步調查研究過程中。
聽到這個消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顯得非常興奮,他表示,這是官方第一次公開對“金融國資委”表態,而且出自財政部部長之口,不管研究的情況怎么樣,提到這個概念就意義重大。
據李曙光透露,他已經委托全國人大代表周瑤琪提交關于組建“金融國資委”有關問題的建議。而記者獲得的消息是,“金融國資委”的組建草案已經獲得國務院的批準,其整體框架由財政部制定。
鼓與呼
李曙光一直是籌劃單獨組建“金融國資委”的積極推動者。他在2010年便撰文疾呼為60萬億元金融國資找個總管家。
“龐雜的金融國有資產沒有統一的管理體制,許多金融資產管理機構管人、管事、管資產互不統一,權責不清。”李曙光甚是擔憂。
時至今日,這種擔憂非但沒有減少,反而隨著金融資產的壯大加劇了。
來自央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9月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資產總額達歷史新高105.71萬億元人民幣,國家外匯儲備達3.2萬億美元;截至2010年11月末,106家證券公司總資產超過2.24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產達4.9萬億元;再加上基金、信托、郵儲等金融資產,國有以及國有控股的金融資產已經超過150萬億元人民幣。
如此龐大的金融國有資產卻一直處于多頭管理的模式:匯金、財政部作為國有資產出資人,派駐董事行使股東權利;財政部負責有關會計、稅務、績效考核方面工作;央行作為國有銀行股改的牽頭單位,還承擔部分監管職責,如反洗錢、外匯頭寸等;銀監會作為銀行監管機構,主要負責業務監管。
李曙光說,金融國有資產的實際出資人多頭而不統一,財政部和匯金公司是主要的中央金融國有資產出資人,地方金融國有資產出資人狀況更混亂。
進展
事實上,2006年上半年,財政部就牽頭開展了“關于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改革”的調研課題。
財政部金融司在金融國資管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如加強金融國有資產基礎管理、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結果確認、績效評價、金融高管的薪酬厘定、金融國資的轉讓和劃轉處置、監交國有資產收益等等。
更為重要的是,“財政部作為行政監管機關,應當專注于公共行政管理職能的行使,而不應當扮演金融國有資產出資人的角色。”李曙光稱。
可能的方案
這是官方首次承認“金融國資委”,“金融國資委”似乎離我們也越來越近了。
據了解此方案的人士透露,新機構擬由國務院直屬,中央匯金公司將脫離中投公司歸屬“金融國資委”;同時,財政部金融司也將被歸并進來。這樣,以前由中央匯金公司、財政部金融司以及銀監會和央行等機構對于金融企業的管理權限,將集中起來統一歸并到“金融國資委”。
在財政部制定的整體方案中,財政部、匯金所持中央級國有金融資產劃撥至“金融國資委”,央行也將逐步從管理出資人職責及部分金融監管職責中退出,而銀監會、保監會及證監會應當從出資人角色中逐步退出,集中行使金融監管職能。尤其是,將“三會”的人事權盡快劃撥至“金融國資委”。
“一個扮演明確出資人角色的"金融國資委"加上一個擔當市場監管職能并整合"一行三會"職能的金融協調委員會,如果這套機制得以構建,中國未來的金融改革和金融發展就會有一個清晰的思路與明確的前景。”李曙光說。
另一個進展是,三大保險公司的組織關系及人事權將統一交至中組部。去年11月,中投公司發布公告也稱,全資子公司中投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的職能逐步得到落實,高級管理人員已到位,聘任樊功生為中投(香港)總經理。
李曙光認為,中央及國家有關部門對金融機構進行調整和改革,既是出于防范和應對金融風險的考慮,也是為了理順匯金和中投的關系,為“金融國資委”的組建鋪路。據華夏時報 (來源: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