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創業的故事屢見不鮮,但很多都因為種種原因半途而廢了,不免有點可惜。今天咱們故事的主角,創業時也是一個小女孩,如今已成為身價過億的美女董事長。讓咱們一起看看她的發家創業史。
16歲走上"成功路"
董思陽出生于1985年,原籍山西太原,但自幼在臺灣長大。15歲那年,留學新加坡,2006年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畢業,進入美國斯特福大學攻讀MBA。
16歲的一天,董思陽經過一家書店。這個書店在賣一本書,《亞洲企業奇》。 "這一本書很厚,價格很貴,但是買了。買了就看。從李嘉誠開始看,看他白手起家、經歷痛苦和風波等等,看到流眼淚。其實小時我很想當秘書,因為我那時看到電視里,很多老板身邊的女秘書都非常漂亮,于是就幻想長大了當秘書,自己的男朋友是老板。呵呵,那時想法很天真。后來又想當空姐,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直到看到這本書,我就確定我將來一定要成為華人史上的企業家。我覺得這樣的人生更有價值,可以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一路走來我更加堅定了這個目標。"
夢想從現實開始。這本書推進了她人生的第二次轉變。她開始利用業余時間在學校獨立經營自己僅有兩平米的小店,賣各種小飾品;后來發現,大陸的貨源充足,價格便宜,當時,僅有17歲半的她親臨浙江義烏購買新加坡罕見的小飾品。
她所在的學校離城市較遠,當地人愛吃的"海南雞飯"學校居然不出售,于是她覺得這是個新商機,努力奔波游說商家為學校送貨,自己取得差價。在學校的小試牛刀為她積累了寶貴的經商經驗也培養了她敏銳的市場洞察力。
董思陽人生的第三次轉變來源于結識國際出名的"成功學老師"陳安之。"當時這門課非常貴,兩天的課要花我一個月的零用錢,我一咬牙去聽了,受益很大。里面全是商場的們。在這里,我也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成功。大家看著我小,也都愿意幫助我。"
通過成功學環境的熏陶,她深深地迷念上了成功學課程,并有機會參加各種招商會和商務宴會。如何做點小生意?她的收益便是來源于一次貿易招商會結識的一位馬來西亞園林商。新加坡人比較相信傳統,他們過年的時候買橘子樹擺放家里期盼吉祥。但是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屬于熱帶雨林氣候國家,橘子樹也就非常地少。每逢新年很多橘樹經銷商都會從周邊的一些國家進口大量的橘子樹以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董思陽反應就是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商機,通過與那位園林商的交流,她很快與這位園林商達成了協議:兩天進一次橘子樹,每一次50株。后來,她在橘子樹上裝些跟圣誕樹一樣的小飾品,在網上出售。過了年之后,她發現自己的帳戶里有了50萬新加坡元。
成功、失誤與夢想
做貿易的人有機會。市場上到處是資源,都在等待交易,重要的是看你的眼光和你決斷力。
當然,她也出現過失誤。"我人生中的一次大的失誤,是在2005年。那個時候印尼巴旦島要開發一個工業園。希望日本、新加坡等國的房地產商來進駐。他們將工業園劃分為四個區。2005年印尼當局政局非常不穩,銀行利率下降,本來印尼當地的銀行是答應把這筆錢貸款給我們,但是由于印尼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于是決定把錢抽走,給本國人用。因此,我們的投資失敗了。這次失敗給了我很大教訓。我的反思很大。一方面我對房地產還是外行,了解不夠。另一方我缺乏足夠的風險防范意識,只是憑自己的一腔熱血和沖動就冒然進入。"
"我將來還是要回歸房地產,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我現有一批金融家在給我策劃上市。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得到更大的社會認同。有機餐廳直營加盟達到一定程度,我還是要回到房地產業。"
中國靠前家有機餐廳
2007年3月份,董思陽來到上海,注冊成立了上海喜客多連鎖餐飲有限公司,她想做的是,開設中國靠前家有機餐廳。
中國的有機產業剛剛起步,一家有機餐廳可以整合現有的資源,可以激發沉悶的激情,可以給大量的有機產品找到出口。
"中國的休閑產業剛剛起步,在大城市的人,難找到的就是吃飯的地方,難找到的就是邊工作邊休閑的地方。如果把有機餐廳與茶餐廳、咖啡廳的概念整合起來,也許是個出路。我們與旅行社談,讓顧客在我們的餐廳里,就能夠享受大量的服務。我們的餐廳也將是個書吧,比如環保的書,文化的書、藝術的書,我們都會提供一些給顧客閱讀。"董思陽說。
做產業就得做純粹,說有機就得有機。"搞餐廳成本高,而且我們要搞連鎖,如果搞一家店,我就開一個有機商務會所。要搞連鎖大眾化,價位要優惠,所以我們走的路是薄利多銷。像芥蘭,無機的成本是1.5塊錢,如果是有機的,成本是3塊錢,是一倍的關系。賺不賺?賺。賺得多不多?不多。比如說無機賣18,我可能有機賣22。高得不是讓大家看了就覺得貴的那一種。我也不全部賣有機,進軍市場的時候是屬于品牌,屬于引導消費,需要策略來自己的可持續。每一個顧客進來我們會宣傳有機怎么樣好。有70%的群眾不相信,30%可能試試看。如果企業想長久,還要考慮到利潤。
我們打有機的概念,但是我們以教育為主。我跟必勝客的中國總裁羅先生聊過,他教我該怎么做。,做推廣,是有市場,賠兩年撐不住。第二,你有兩份菜單。我有茶餐廳基本菜單,我也有有機的特色菜。因為墻上的VI設計和服務員給你傳授的概念等等,大部分人選擇了有機。即便遇到了不理解的顧客,不理解,就可以選無機菜。現在,家在營業,第二家、第三家在裝修,上海之后會到北京、廣州、成都等地發展。直營足夠成功之后會允許加盟。有很多顧客提出很多好建議。國內市場是一個特殊的市場,我要在國內學習一些新的東西去適應國內的市場。"
女同志創業本身就艱難,能堅持下來很不容易,希望董思陽的故事能激勵每一個籌劃或正在創業的姑娘!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