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紅薯,給人的印象就是冬天里那抹香甜。而說起賣紅薯的人,人們印象中不是大爺就是大媽,年輕人賣紅薯是很少見的,更別說大學生賣紅薯的故事了。而今天,咱們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名靠賣紅薯發家的大學生。
"賣紅薯沒有什么不好的。"湖南的小李直言不諱地說出了自己的大學生身份,這天是25歲的他在大學賣紅薯的第235天。
小李來自邵陽,5年前來到湖南某大學就讀國貿。由于家里困難,大學期間擺過地攤、收過廢品、開過壽司店。2009年升入大四后,他面臨就業的選擇。2009年9月到11月,通過招聘會和網絡,他一直在投簡歷、找工作,但回音很少,好不容易有幾家單位打來電話,雙方卻在待遇上談不到一塊兒。"我原本期望實習期月工資1500 元,轉正后月工資3000 元,但很多單位給的工資都很低。"小李說,受金融危機影響,他和同學們都感受到就業形勢的嚴峻,期望值一再降低。10月分,小李在北京游玩時意外發現了烤紅薯的商機,一個念頭在他腦海中出現:"求職難,那就自己開店收益"。
回到學校后,他自己開起了紅薯店,賣烤紅薯、紅薯干等產品,"開業235天,收益超出我的期望值。"小李說。 "早晨8點開門,晚上9點關門,工作不累,生活挺開心的。人多的時候,要排隊半個小時才能買得到我的紅薯。"
小李開了3家店,加上機器費和店面租金,一共投入5萬余元,他沒向家里伸手,除了自己打工存的2萬元,再向同學借了3萬元,他還邀請同學入股,并考慮分紅給他們。不到一年時間,小李用自己的品牌創立了10家連鎖店,“我希望1年內招100名大學畢業生做'紅薯郎'”
"我是從困難中走過來的,所以特別理解那些找不到好工作的大學生,有他們的加入讓我非常自豪。"小李有個目標:在湖南發展100家連鎖店,讓家庭條件不好、找工作無門的大學畢業生加入到自己的賺錢隊伍中來。"我可以不收加盟費,只希望大家能在畢業后少一些彷徨。
創業咱們不能存在行業歧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努力,肯創新,把行業做精,你也是棒的創業家!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