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我國小商品市場的聚集地,在這里也有個創業傳奇,我們一起來看一則關于縫衣針創業故事,相信一定能讓創業者們獲得一些感悟,幫助創業者實現自己的夢想。
站在義烏街頭,滿眼轎車,別克本田起碼,奔馳寶馬不算啥。義烏市慈善總會成立,從2005年7月下旬至2005年9月底,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從民間籌得資金1.14億元。中華慈善總會范寶俊說,在全國縣級市范圍內能夠籌集到億元資金的沒有5個。義烏參與慈善捐款的不僅是一些大中型企業,個體經營者、單位職工、學校學生都能夠拿出錢來,說明義烏市民手中的可支配資金越來越多。
近半年來,筆者替在澳洲做生意的一位親戚辦貨,去了7次浙江義烏的小商品市場。在上海七鋪路10買3雙的白色棉運動襪,那里賣7角;100支裝的雙頭棉花簽在上海家樂福大賣場賣1.2元,那里賣0.19元;牙刷,嶄新保健型、窄頭、牙刷毛帶波浪形的,100支外配一個很好看的塑料手提包,15元;護瘡膏、拜迪牌和邦迪牌的形狀一樣,馬路上有巨幅廣告,100片一盒,2.7元。一個在上海要賣到100多元的洋娃娃,在這里只賣20!十幾元的玩具手槍這里3元!至于各種女孩子喜歡的漂亮飾品和工藝品,50可以買一大堆。
賣100根牙簽只賺1分錢,一個姓王的商販每天批發牙簽10噸,按100根賺1分錢計算,他每天銷售約1億根牙簽,穩穩當當進賬1萬元。有個攤位賣得是縫衣針,粗的、細的、長的、短的一應俱全,平均1分錢2枚,這個小商販一年賣針也能掙到80萬元。
小小的牙簽為何能有這么多的利潤?這就是義烏商人的精明所在——以令人難以置信的低價搶占市場。小商品周轉快,銷售量迅速變大,使義烏成為某個小商品的全國集散中心。這樣的“中心”越多,義烏也就慢慢成為全國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在義烏,靠做這樣只賺1分錢生意起家的老板不計其數,人稱“螞蟻商人”。“螞蟻商人”是:家家自己開工廠,把成本拉到大約,每件商品只賺一分錢就賣!他們算賬:一雙襪子賺一分錢,一個普通攤位每個月要銷出70萬到80萬雙襪子,也就有7000到8000利潤,一年下來將近10萬元。租10個攤位,就是100萬!
義烏一家很大的服裝集團在上海的超市里賣三四十元一條的西褲。集團董事長解釋:“盡管超市西褲價格比較低,利潤不大,但是3個月就結一次款,資金可以馬上回籠。去年我們在上海幾個大超市做了1000萬元生意。”
一位商人在公路旁開了一家飯店,菜味鮮美但價格非常便宜,因此每桌飯菜約虧10多元,生意火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食客說這樣的飯店恐怕堅持不了多久就要關門。但出人意料的是這飯店不但能堅持下來,而且還增開了一家分店,生意越做越好。
在用幾間民房改裝的車間里,李老板有條不紊地安排著40多個工人生產時尚的無頂太陽帽。這個開足馬力的作坊,一天可以生產出20萬個太陽帽,它們經過貿易商的中轉后,全部掛進沃爾瑪的賣場里。
金洲公司以每米11-12元人民幣把布供應給香港的貿易公司,香港公司把布轉到泰國一家服裝廠委托加工,再把成衣(如襯衫)以3(約25元人民幣)價格賣給沃爾瑪,沃爾瑪掛到美國商店售賣的價格一下子上漲到30(約合240多元人民幣)甚至以上。
抱怨歸抱怨,金洲公司始終沒有放棄這個卷走其工廠30%產量的大客戶,這間接的供貨關系已經維持了8年。說到底,是金洲公司依然還覺得有利可圖,一年30萬的利潤對于一個百人小廠并非可有可無。
人稱義烏是一個“全民皆商”的城市,每一個人都在想著賺錢,小學的課本中加了一本《義烏的城鄉貿易》。更讓人感慨的是,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可以在這個城市賺到錢。本地的、外地的,還有外國的,都在義烏尋找著他們自己的淘金夢想。
“這里的小商品為什么這么便宜?”俗話說,便宜無好貨,好貨不便宜。許多初到義烏的人,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對此,義烏市委宣傳部長陳秀仙說:“價格是市場競爭取勝的有力手段,同一類同一質量的商品,在義烏要便宜50%甚至更多,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成功,就是能夠始終在全國乃至世界上保持著較低的市場價位。”
一件襯衫5分利,一雙襪子幾厘利,這樣的生意恐怕擱在哪里也沒人會放在眼里,但義烏人不但放在眼里,而且極為樂意接受這樣的生意。就是這起不起眼的交易。
四年前,我們曾為義烏小商品市場作過咨詢。此后,我們與義烏一直保持聯系,也多次到過義烏。我對義烏的總結是,從買全國、賣全國,到既買全國也買本地,既賣全國,也賣全球。
義烏小商品市場(又稱中國小商品城),以前所經營的商品主要是小商品,現在產品的范圍越來越廣,幾乎是無所不有;以前是偽劣產品的形容詞,現在產品都是貨真價實,其中不少是。以前,義烏本身沒有什么工業,所經營的產品都是來自溫州、廣東、福建等地,義烏只不過是一個大賣場。
至今,義烏小商品市場每年出口交易額約300億元人民幣,且逐年大幅度增長。每天有來自世界各地的5000多名外商采購商品,有200多家外國公司常駐義烏將義烏的商品批發到本國銷售。義烏小商品市場已經成了國際市場。我甚至在考慮,有了義烏市場,還有沒有必要年年辦廣交會。因為義烏市場已經是天天開門的“廣交會”。
其一,成功之道在于三低,即低成本、低稅費、低價格。所有到過義烏的人,都對義烏的東西感興趣,主要是因為便宜,便宜得你不可想象。過去,義烏商品價格低主要來自于大批量采購,大進大出;現在,既有大進大出,又有本地生產。本地生產成為支持低成本的重要因素。
一個攤位,15年前的管理費是800,年經營額上千萬元甚至幾千萬元,管理費還是800。我們常說雁過拔毛,全國各地的“雁”飛到義烏后,義烏的政府幾乎不拔毛,因此,這些“雁”又可以遠走高飛,飛到世界各地。
我國許多地方市場為什么垮掉,就是因為當地政府拔的毛太多,全國各地的“雁”飛到那里,毛都被拔光了,飛不動了,只好賣給當地老百姓,結果,批發市場成了零售市場,成了掏本地老百姓口袋的市場。
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成功,不是因為房子建得好,而是因為有一大批特別能吃苦、非常能干的商人。正是這些商人將全國各地的貨物集中到了義烏;也正是這些商人,將這些貨賣到了全國各地,全球各地。因此,市場建設的奧妙在于培養商人,保護商人。
通過以上的相信解析我們了解到,:創業不在于項目的大小,而在于投資者的眼光,作為一名合格的投資人,就一定要有長遠的眼光,否則很難讓創業獲得一個長久發展的意義。希望廣大的創業者明白,創業致富不在于項目的大小,抓住市場商機,努力去做,相信你也會獲得成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