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7/6 9:35:50 作者:浮云 來源:1
做為易中公司的一名管理咨詢師,不久前我為一家客戶做電話咨詢服務。該客戶是江西點亮藝術玻璃有限公司的老板。沒想到他提出的問題竟然是由于沒有流動資金,公司處于停產狀態,問我怎么辦?我暗想:這等事兒也用咨詢,沒錢就去借唄!說文點叫融資。他說,銀行貸不到,已和私人借了點,就差那么200多萬元,實在太難了!我也沒有高招,只好盡力安慰,說了些“做企業總會有難處,沒有過不去的坎”等大而空泛的話。
今年以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整體下滑,有76%的企業反映資金不足,融資困難。規模以上中小企業虧損面達15.8%,虧損額增長22.3%。存款準備金率頻頻上調造成銀行信貸規模大縮減,受傷最深的是那些過度依賴信貸資金的中小企業。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說:“溫州銀行已基本停止對中小企業放貸,有需求的企業被迫轉向地下高利貸。日前,溫州已有三家老牌企業因資金斷裂而破產或倒閉,且面臨倒閉的企業面正在擴大。”
成本漲、用工荒、錯錢難,如今的中小企業比金融危機時面對的壓力更大。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哲洙承認中小企業“最危險的時刻到了!”用錢荒,可能會成為壓垮我國中小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目前,我國有中小企業1000多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9%,提供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創造了60%的GDP,實現了國家稅收總額的50%。許多年前,就有民營企業家說:我們稅不少交,為什么貸款總是沒有份?能不能按納稅額的一定比例借給我們錢?09年我在北大百年講堂聽吳敬璉教授報告,他曾說:金融危機后,國家幾萬億的錢主要投向“鐵一公一基”,為什么不能拿一部分錢扶持中小企業,每個中小企業多用1個人就可以解決1000多萬人的就業。
沒有人承認“國進民退”,但國企差錢嗎?用去借高利貸嗎?2001年到2008年這8年間,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累計少繳納的利息、地租、資源稅及得到的財政補貼共6.5萬億。靠著政府嬌生慣養和關照扶持,依托市場的壟斷地位,可共和國長子的資產和收益卻沒有真正惠及全民。中石化的天價酒,中海油的天價薪酬所以廣受垢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誰都承認中小企業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戰略地位,但為什么就不能抬抬手解決他們發展中的資金困難呢?
救救中小民企,給他們寬松些的環境,給他們優惠點的政策。只有中小民企的發展,中國才叫市場經濟的國家,才能創造更大的奇跡。
又想起那位景德鎮做藝術玻璃的江西老俵,不知是否找到了救命錢。和改革初期相比,民企的生存環境要好多了,面包會有的,錢也會有的,好自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