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7/7 9:29:53 作者:浮云 來源:1
又加息了!
這次央行領先一籌。相比較而言,國家統計局遲遲未發布的上半年CPI,而央行對于市場預期立即作出反應。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
不管是處于對抗CPI的壓力,還是處于回籠市場資金,可以確定的是,貨幣當局已經將貨幣杠桿的調整作為年內抗擊通脹的有效手段。第一領導力中心發現,豬肉價格上漲已然成為眾矢之的,全國人大將個稅起征點確定為3500元還是不能滿足大眾所需,而借助黃金白銀的投資分散通脹風險的努力十分有限,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感覺到:錢的購買力正在貶值,與其在放在銀行等著貶值,不如拿到市場置換成投資品保值升值。
于是,市場上的所有產品都進入到價格上漲的快軌道,而決定價格上漲的動力,早已經不是功能性的供需關系,而是投資性的供需關系:投資的人多了,價格自然就高。
對于企業而言,似乎不能像消費者那樣用簡單的投資來抵御風險(除非是所處投資行業本身)。第一領導力中心發現,面對原材料上漲、人工成本上漲、CPI上漲的現實,企業采取單純的產品漲價方式并不能化解通脹壓力本身,競爭對手環伺四周,你稍微的漲價舉動就有可能給對手以可乘之機,除了漲價以外,到底有什么方式幫助中小企業抵御通脹壓力?
方法一:用流通速度拼成本提升。如果提升資金周轉率和產品周轉率,降低包括庫存在內的占用現金流較大的存量,那么最大的好處是,在維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流通與終端銷售速度,這里的方法包括促銷、小包裝、新產品上市、老客戶優惠等等方法,總之必須要將產品銷售的流通速度提上來,才可能較好的抑制成本的上漲速度。
方法二:用人力效率拼通脹之痛。在人、財、物這三個企業經營的要素中,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只有人才可能會產生剩余價值,而財和物本身是不創造價值的。如果是這樣,對付企業成本高企的方法之一就是,如何提升人力資源效率與效能,增加人的單位產出,實現“一個頂倆、一個頂三”的結果。第一領導力發現,這里的方法包括針對性的技能與管理培訓、能驅動團隊的利益分配機制、將非熟練員工打造為熟練員工等等。核心還是需要提升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單位產出,繼而才能真正的對抗通脹之痛。
方法三:用減少浪費拼資源流失。減少浪費曾經是豐田生產方式之魂,這里的“減少浪費”不僅包括看得見的浪費(諸如原材料、產品合格率等),還包括看不見的浪費(工序、流程等),在減少浪費的過程中,大多數中小企業往往只會處理前者,而忽略后者,其實真相是,當你在“看不見”的浪費上多做一些,最后的收獲一定是你的,
方法四:用心態打造拼外部環境。面對內憂外患,企業家最苦惱的除了業績增長,還有一個關鍵點是,以什么樣的心態來處理內外部事務。第一領導力發現,外部的誘惑很多,外部的機會也很多,但大多數情況下,“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用積極主動的心態來凝聚團隊,這要比純粹用技能搞定員工來的更有人情味一些。
方法五:用團隊打造拼激烈競爭。盡人事,聽天命。這句話最恰當的表達了中小企業在危機到來時的真實處境。我們沒有大企業的規模,也沒有外資企業的完善機制,我們有的更多的是人、是團隊。而提到打造團隊,人們往往會大談“執行力”。其實,這些年來,人們最執行力的最大誤讀是:認為老板只要向員工要結果就可以。可以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認識到:我們要結果,我們更要完成結果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恰恰是團隊領導打造團隊的最好方式。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