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7/13 10:01:39 作者:浮云 來源:1
現在,不讀書、不看報、不學無術的老板越來越少,而喜讀書、樂聽課、熱衷學問的老板越來越多了,這真是一件大好事兒。實踐也證明,學習型的老板才能更成功,學習型的組織才有競爭力。君不見,張瑞敏、柳傳志、宗慶后、馬云、王石這些大腕不僅企業做得好,他們的講話和文章也總是閃耀著思想光彩和知識魅力。
學習是好事,如何學習是大事,不會學習反而會壞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學習的定義是: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溝通,學會技能。學會學習確實是學習問題的精要,不可疏忽,但現實中確有不少人走入了學習的誤區。
要有選擇。谷歌最新信息,全世界有圖書一億兩千九百多萬冊,你讀得完嗎?古時候就四書五經那幾本文人還讀白了頭呢!全國管理培訓機構上萬家,課程五花八門,你聽得過來嗎?所以,一定要有選擇,要學習你最需要最有用的,而不是學習有道理的。宋朝的開國宰相趙普窮出身,沒什么文化,跟著趙匡胤干,他說過一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話。據說,他每遇大事拿不準的,也不急于決策,回到房間去讀《論語》。其實《論語》中哪有什么治國安邦之策,但他卻從中悟出道理。老子講:“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就是說:學習要多學,日積月累,但歸納的道理應該越來越少,因為世上真正有用的道理就那么幾條。換個概念出本書,變個題目講堂課,其實萬變不離其宗。現在是知識爆炸,資訊過剩,毫無選擇地去學,會撘進許多時光,反而誤了正事。
要能進出。讀書也好,聽課也罷,既要能進,也要能出。所謂能進就是要鉆進去,整明白,拋開成見,用心去體味。所謂能出就是要用腦子,想清楚,去偽存真,有獨立見解。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課,不如不上課。我接觸過幾個老板,聽某大師講經營管理智慧的課后,走火入魔,把老師的話奉為圭皋,回企業后照方抓藥,鬧得管理團隊心力渙散。這就是聽課聽成了奴隸,鉆進去出不來。其實就是這位大師也曾對其弟子們說過:“不要學別人的話,走別人的路,成功地過著別人的日子。”可見,學員們并未得師者的真諦。
要會應用。毛澤東說:“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知行合一,學習才有用。有人說:不是學習沒有用,而是因為你沒用,因為你沒用,所以你沒用。一個人秉賦再好,再聰明,也要學習,學習可以使我們開闊眼界,提升能力,陶冶情操。但最根本的是要會應用,在實踐中學習,要抓住本質,獨立思考,聯系實際,解決問題。IBM說:一個人的學習80%來自工作,處處留心皆學問,世事練達即文章。文革時有一句話,我看挺好,叫“帶著問題學,活學活用,學用結合,急用先學,立竿見影”。立竿見影的說法有點急功近利,但只要堅持邊學邊想邊做事,熱愛學習,又知道怎么學習,遲早會見到影的。
不論是對個人還是對企業,學習力就是生命力、領導力和競爭力,當然前提是要會學習。是不是這個理兒,也別聽我白話,自個兒琢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