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5 13:17:37 作者:網風 來源:1
“今年以來打車尤其難”,成為很多北京市民的心病:早晚高峰,小區和寫字樓附近“一車難求”;節假日,大型商場和公園“出租告急”;下雨天,出租車“千呼萬喚始不來”。
打車難的困境,折射出行業哪些頑疾?專家認為,出租車行業存在隱蔽的壟斷。
打車像“搭車”
記者采訪發現,乘客打車至少遭遇三大困擾。
困擾一:遭遇拒載、打車像“搭車”。飽受困擾的夏小姐說,有天早晨,她急著去東三環,等了半小時,一連過去幾輛空出租車,要么暫停營運,要么問了地方就揚長而去。
困擾二:“趴活兒”、漫天要價。西單、王府井、北京西站、北京站……一邊是打不到車的乘客,一邊卻有多輛空車等在路邊。
困擾三:提前叫車車不應。撥打96103等約車電話,也是打車的選擇之一。但記者發現,在惡劣天氣里約車,往往叫車車不應。
各種罰款嚇怕司機
出租車司機多數表示也很無奈。說起拒載,一名姓李的出租車司機說,這個行業是“又苦又累不掙錢”。打著停運牌,是因為確實有事或要交班,問過目的地后不去,才能算“拒載”。當然確實存在真正拒載的情況,京通出租汽車公司宋師傅說,“很多人不愿去擁堵地段,因為堵車時拉活不僅虧錢,還費油費時間。”
對于“趴活兒”,北京銀建出租汽車公司王師傅介紹說,有些司機確實會等在車站或商場外漫天要價,拉走部分著急走或不清楚情況的外地人。
司機們也說,機場、火車站難打車,部分原因是很多司機“不愿或不敢去。”王師傅說,“比如輪胎上有泥點,到火車站就得罰200元。有些稽查人員會以各種理由罰款。”
管理部門:供求不平衡
對于“打車難”問題,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違章處理處處長岳秀軍介紹,這其中存在管理問題,但主要問題仍在于市場供求。
從7月10日到9月5日左右,北京多以家庭旅游為主,這時是出租車客流高峰,且這一高峰與每年鐵路暑運結合到一起,客流壓力較大。十一長假則基本以出京游為主,出租車客運壓力反而會減小。11月20日左右,北京的賓館飯店進入淡季,出租車行業也隨之進入淡季,到春節前后幾天才會迎來客流小高峰。
岳秀軍表示,這種不均衡的客流分布給出租車市場供求帶來很大影響,在客流高峰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打車難”,但又不可能按客流最高時期來配置車輛,否則淡季會造成更多司機拉不到活。
另一方面,目前交通擁堵也使出租車市場的供求關系形成不平衡。
另外,2011年初北京開始實施車輛限購政策,加上每周限行、城區停車費大幅增長等因素,使一些以前開車上下班的人不再開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早晚高峰期出租車的壓力。
■ 專家分析
癥結在于隱蔽的“壟斷”
在一些業內專家看來,打車難問題背后,折射出行業長期存在的弊病。長期研究出租車問題的傳知行社會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由晨立分析稱,乘客和出租車司機利益之所以都會受損,是因為這一行業并非健康發展,而是存在隱蔽的壟斷,其主要問題便是對出租車的“數量管制”和“公司化經營”。
1996年,北京市對出租車實行總量控制,并使車輛產權從司機轉移到公司手中,這種承包經營模式延續至今。
由晨立認為,數量管制政策使行業內既有經營者成為壟斷群體,其直接后果是塑造高額利潤,形成出租車牌照的高價格;數量管制的結果也事與愿違:一方面無法避免黑車群體產生,另一方面也無法抑制私家車的快速增長。
在由晨立看來,核心的解決方法就在于破除數量管制。首先可以逐步增發個體出租車牌照,包括將部分“黑車”合法化;二是推動“約租車”市場合法化。“改善法律環境、開放約租市場,可能是未來出租車行業改革最有效、最簡便的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