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30 15:48:01 作者:網風 來源:1
猶太商人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商人,也是最會賺錢的商人,這不僅在于猶太民族數千年一以貫之的經商傳統,更表現在猶太人敏于市場變化,善于發現市場機會,精于把市場機會變成財富,這就是猶太人的智慧。而成就了猶太人經商的因素確實有很多,有許多值得我們中國的企業家去借鑒學習,去思考我們中國企業的成功與失敗。
來自《塔木德》的信用
猶太人經商的成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相信和捍衛商業尊嚴與道德,而他們遵從商業的尊嚴和道德,更多的來自于《塔木德》(Talmud)。《塔木德》是猶太人繼《圣經》之后最重要的一部典籍,是猶太人5000年文明的智慧庫,也是猶太人生存和發展的金鑰匙。《塔木德》包括《密西拿》和《革馬拉》,其中《密西拿》的主要內容是猶太拉比和先哲們對《舊約圣經》的講解和闡釋,《革馬拉》的內容則是猶太學者對前者的評述和討論。《塔木德》記載的戒律共613條,其中正誡248條,反誡365條。大至宗教、法律、民俗、倫理、醫學、迷信,小到起居、飲食、洗浴、著衣、睡眠等。其中包括敬奉父母,不要殺人,不要偷盜,不要貪婪別人的錢財,不要作偽證以害鄰居,不要崇拜偶像等等。總之,維護商業法律與道德尊嚴,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任何猶太人都不會試圖去踐踏這些律法。基于此,猶太商人贏得了全球最講信用的美譽,同時也成為了世界上最有錢的人群之一。《福布斯》雜志的美國400大富豪排名中,前40位中猶太人占45%。而且,在收入超過5萬美元的美國家庭中,猶太人的比率是非猶太人的兩倍。
事實上,我們有些企業或有些人在商業規則和商業道德的認知和履行時,往往有許多的差距。我的一位朋友,曾講過他與他朋友關于借錢的故事。他的朋友開了一家從事外貿服裝的小企業,由于經營上的原因,出現了資金短缺,他的朋友提出向他借10萬元來臨時周轉,當時講好2個月后歸還。2個月后,他的朋友沒還錢,也沒說明原因。4個月過去了,他的朋友還是沒有還錢,直到半年后一次朋友聚會上,他們見面了,他的朋友才硬著頭皮說公司業務經營發生了問題,資金緊張,還要拖幾個月還錢。他也沒說什么,能說什么呢。一年過去了,10萬元錢,還是沒有歸還,他朋友連面也難以見到了,自然也沒有了解釋。據說他朋友的服裝公司由于出口的服裝價格競爭太激烈,再加上政府調低了出口退稅的政策,公司還是不景氣。試想,借錢的朋友今后還會有朋友借錢給他嗎?借錢的朋友還會有多少個好朋友?一個沒有信譽的人怎么會經營好公司呢?當然,這類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有很多,正如《塔木德》所告誡的:“當你交一個朋友時,先考察考察他,不要急于信任他”。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更應如此,而且要牢記每次生意都是初交。
78:22法則的啟示
十九世紀末,意大利人帕累托在研究英國人的收入分配時發現,約80%的大部分財富流向約20%的小部分人一邊。經濟學家把這種不平衡關系存在的確定性和可預測性,稱之為帕累托收入分配定律,也就是大家常說的80/20效率法則。當然了,諸多的諸如20%的人,擁有80%財富的“80/20”說法和因果越來越多。
事實上,不管是大自然,還是人類本身,往往都存在諸多較為固定的分割定律。比如,空氣中的氮和氧的比例是78:22;人體中水分與其他物質成分比例也是78:22;據粗略統計,22%的人用脖子以上賺錢,78%的人用脖子以下賺錢;78%的人受失敗人的影響,22%的人受成功人士的影響,而這些78:22的自然分割法,或自然定律,往往更具有科學性和規律性,而且是人力不可抗拒的。而猶太人更信奉78:22的自然法則。所以,猶太人的生意經就是想辦法賺22%的有錢人的錢,同時,更是發現了一個家庭約78%的錢往往都花在了女主人和小孩身上。因此,他們經營所涉及的領域主要是鉆石、珠寶、金融以及婦女兒童用品等利潤較高的產業。
這里,我們要討論的是如何在國內的工業品中,能把利潤較高的22%的市場份額的商品設計生產好,經營管理好。包括目前受市場沖擊較大的紡織品行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約78%的企業受到了出口下滑的沖擊。分析下來,要做好一個有較高利潤的產品,至少應具備三個方面的優勢和條件:一是要有自己的品牌,不能老做“貼牌”生產的產品,只賺加工費這部分辛苦錢。二是要不斷開發出適銷對路的產品來,而且要把細分市場經營好。三是要有好的經營團隊,朝著遠期的業務發展目標,鍥而不舍地去抓落實,抓創新發展。因為鍥而不舍更是猶太商人的經商準則,而且他們深知,一個百年老店,一個優秀的公司,往往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去成就。
憂患意識與危機管理
對于猶太商人來說,“每當幸運來臨的時候,他們總是最后感知,而每當災難來臨的時候,他們總是最先感知。”因為財富無時無刻不存在于危機之中。
近期的原材料漲價,使許多企業的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個別企業虧損嚴重,而尤以鑄造企業為甚。因為鑄造企業的原材料漲價,不僅鑄鐵漲價,用于冶煉鑄鐵的焦炭也大幅度漲價,價格翻了一番還多。再加上電價,人工成本的上升,為下游企業提供的鑄件價格遠遠不能消化全部漲價成本,而造成賠本經營。不到半年時間,許多實力不強的中小型鑄造企業難以為繼,被迫停產。而相反的,也有部分企業憂患意識強,在原材料大幅漲價前,提前做了準備,把自己可以動用的資金全部購買了鑄鐵和焦炭儲存起來,而且還從銀行貸款用于原材料儲備。結果可想而知,這部分企業受到的沖擊和影響就小得多,安全渡過了危機,得以持續經營,而且還大賺了一筆。
事實上,對企業來講,大大小小的危機和風險,往往在一定時期內,就會來臨,就會發生。只不過是我們有些企業的風險意識不強,更談不上風險發生后,如何更好地進行危機處理和風險管理了。而猶太商人在這方面為我們樹立了好的榜樣,要不然一個流亡了近兩千年的民族,在備受歧視、迫害與殺戮,歷盡種種劫難后,能夠自強不息地生存下來,而且越來越發展壯大,越來越有朝氣,越來越有生命力,成為了世界上最有錢的民族,最會賺錢的商人。
尋找并抓住市場機會
“真正的猶太人會從稻草堆里找出金子來”。這是西班牙人對猶太商人的評價。事實的確是這樣,無論是金融巨擘羅思柴爾德利用最及時、最有價值的信息和廣泛的人脈關系,大賺拿破侖戰爭雙方而大發橫財;還是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安迪·格魯夫及時抓住了市場先機,不斷推出微處理器、PC機以及新型芯片,靠的就是尋找、發現市場機會,并及時抓住市場機會,不斷開發市場需要的產品,篤信“做追隨者是沒有前途的”的創新精神,而保持了英特爾永續的發展動力。同是猶太裔的電腦英雄邁克·戴爾,則是IT行業的另類傳奇,他不是依靠先進、創新的產品技術,而是依靠一種新的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成就了戴爾公司這個全球最大的電腦制造和直銷企業。
總結和反思中國企業在尋找和抓住市場機會方面,往往是“失多得少”。先不說在工商注冊部門統計的企業倒閉率居高不下,單講近期因政府部門治理通貨膨脹而采取的包括壓縮投資、緊縮銀根、降低出口退稅等一系列措施,就使廣東、浙江、江蘇等沿海地區許多民營企業被迫停產。究其原因,除了政府部門調控力度過大影響外,關鍵的一條就是不能及時地尋找并抓住市場機會,沒有做到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推出新的產品而贏得市場。當然了,市場機會的捕捉,除了商業運作外,更重要的一點是要關注政府的政策調整。比如近期針對我國人口眾多,能源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相對較弱的國情,國務院推出了節能行動,并將出臺一系列諸如鼓勵使用小排量、低排放節能環保汽車等調控政策,這對于相關企業來講,是一個調整、發展的機會,其他的環保節能產品也將會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同時,在尋找、抓住市場機會的過程中,切勿輕易地進軍自己不熟悉的行業,也不要輕易地相信分散企業風險的多元化經營,要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和資源掌控能力,理性、科學、客觀地分析后去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