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28 9:49:48 作者:sc001 來源:1
國內Path式隱秘社交爆紅 SNS進入細分時代
微博刷過了,美圖刷過了,微視頻也刷過了。有沒有想過,刷給誰看?
你那3000多個粉絲,真的關心你?不過是圍觀而已。為了虛榮心出賣隱私,不劃算。
“我最近把微博上一半的粉絲都刪光了,和朋友調侃幾句都要被人看光光的感覺很差。”網友“微微笑”的這種觀點有個專門名稱:隱秘社交。
陌生人請勿打擾
無論是一天增加10萬用戶的美國隱秘交友網站unthink,被人大罵抄襲無下限的個人日志軟件“點滴”,還是只能情侶之間互相傳情的蘋果手機軟件“兩人世界”,都在做同一件事——“拒絕陌生人”。目前把這件事做得最棒的,非手機軟件Path莫屬。
而隱秘社交在中國突然爆紅,是因為這兩天一起沸沸揚揚的“網上討伐”事件。
3月23日,有史以來被噴口水最多的軟件“點滴”上線。這個軟件號稱,無論你“在哪里”、“做什么”、“睡覺或者醒來”、“和誰在一起”都可以分享給你的真正好友。結果近萬名網友倡議:一起向蘋果舉報,下架抄襲Path無下限的軟件。大家才知道,原來玩隱秘社交的人這么多。
“屬于我自己的隱秘空間,很重要。”當網友“b玩”發現,自己微博上說句“健身”就被10多個減肥廣告圍堵的時候,他就明白了,微博上討論的所有話題都在后臺被人分析,進行所謂的精準營銷:“好像被迫脫光了衣服一樣,沒有半點隱私。”
當你在河坊街吃飯,同桌3人才看得到你發的照片;當你聽《愛我別走》,只有大洋彼岸的她才懂你的心情;當你凌晨2點在酒吧位置簽到,只有鐵哥們才知道該去載你回家了。
“好像回到了小時候記日記的感覺,隨便什么心里話都能說,很放松。”這是Path用戶“胚芽豆芽”的心得。
一個人最多150個穩定朋友
英國人類學家、牛津大學教授羅賓頓巴爾的研究指出,“一個人在特定時間最多能與150人保持穩定好友關系”,這被認為是人類可信賴關系的上限,也是由生物學原理決定的。
社交網站盛行的今天,有人把粉絲數量當做自信指數,更有瘋狂者,甚至買堆僵尸粉來裝點門面。除了忽悠人和滿足虛榮心以外,有多少粉絲是你的真朋友?當你說句“失眠了”,哪個粉絲可以判斷出你是吃太撐還是餓得慌?
于是,有人說,互聯網的下一步“不是認識所有人,而是只和熟人打交道”。
Path的創始人是兩個facebook的前員工,后者是全球最大的社交化網站。它的最大特色是,你最多只能加150個好友,還得是有你手機號碼的,一旦超過這個數字,就必須刪除老朋友——你的朋友最多就這么點了。
“在門邊與你的姐妹合影,這對很多人來說毫無意義。但如果你在另一個國家的母親看到,那么將會很有趣。”這是Path副總裁馬特范霍恩眼中的私密世界。
當你睡得太晚,發在軟件上,都會被啰嗦兩句的時候,這種網絡好友會不會感覺更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