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30 14:06:34 作者:花小落 來源:1
致證券公司的一封信:券商研報應"質"優于"量"
尊敬的證券公司高管:
你們好!
今年資本市場遭遇股市寒冬,你們的日子也不太好過。作為一個小散戶,我本來想頻繁操作幾次,增加些交易量為你們的經紀業務添磚加瓦,但無奈手中資金全倉套牢,只好寫信對你們說幾句心里話。
在過去的一年中,你們券商行業發生的事可真不少,最為突出的就是一樁又一樁的“研報門”事件。上半年,知名的中國寶安曾因石墨烯概念的誤炒,公司股價連續攀升,而助推股價上漲的動力則來自于數量龐大的券商研究報告。隨后,寧波聯合、中信證券、銀河證券、申銀萬國、興業證券等等都曝出烏龍研究報告,讓一貫以嚴謹著稱的券商們名譽掃地。
對于我這樣的小散戶,券商的研報可算是我的“投資風向標”,但一次又一次的出問題,實在讓我有點兒不知所措。我一個任職機構的朋友告訴我,之所以券商研報問題頻發,與背后的利益鏈關系密切。這讓我大吃一驚。
朋友說,從你們券商研究所目前的盈利模式看,基金是券商研究報告最大的購買者。基金為券商提供傭金收入自不必言,而證券分析師自身每年的排名打分更是靠基金經理來完成。為此,很多研究報告無非都是為基金建好倉的個股唱贊歌,讓普通投資者幫忙“抬轎”。
上市公司如果接下來有再融資計劃,或者股東有減持沖動的,都會來找券商寫正面的研究報告,并希望券商成為中間人,幫其聯系參與再融資的投資機構或者愿意接盤的投資者,并許以不菲的酬勞。正是這樣被扭曲的利益鏈使得相關概念個股在研報推出后大幅回落,令眾多跟風炒作的散戶損失慘重。在我看來,投資者沒有任何義務為這樣骯臟的利益鏈買單。
當然,據我所知,出現這些問題也與券商研究員高強度工作不無關聯。僅去年一年,多數研究員出具的研報在30份以上。我想今年也不會少于這個數字。也許真的需要給券商研究員多一些獨立性和喘息的時間,這樣才能有更多高質量的報告出現。
是的,今年以來,你們的業績大都出現了下滑,高端人才跳槽變動頻繁,很多券商還給員工降薪。但我認為,無論如何,研究所作為券商中非常重要的一塊業務,應該引起你們的足夠重視。最后,你們最近又在召開一年一度的投資策略會,希望這次你們的預測不要差得太遠。
一名長期關注你們的小散戶
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