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6/27 17:46:19 作者:浮云 來源:1
這是一場淘汰賽,獲勝者可以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并強化銷售網絡根基;而失敗者將被迫出局。
2010年1月農業部以第3號令正式發布《獸藥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要求在此之前已開辦的獸藥經營企業要在2012年3月1日前通過GSP認證并依法申領獸藥經營許可證。GSP的實施勢必會對獸藥行業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而在這場變局當中,部分企業將構筑未來成長的新模式。
6月16日,在大華農(300186)舉辦的中國獸藥GSP連鎖經營戰略研討會上,大華農副董事長、總經理陳瑞愛表示,公司將著力搶占中國獸藥行業GSP連鎖經營先機。在政府招標采購和終端用戶直銷貢獻了大華農九成以上主營業務收入的背景下,未來規范化營銷渠道的拓展將成為公司爭取更多市場份額的一大利器。
飼料添加劑將成新利潤點
事實上,早在大華農上市前,A股市場已有3家以獸用生物制品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分別為中牧股份(600195)、金宇集團(600201)和天康生物(002100)。中牧股份是行業老大,根據中國動物保健品協會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大華農在獸藥行業排名第2位,僅次于中牧股份。
對于中牧股份和大華農而言,獸用生物制品均是公司的核心盈利來源,兩者毛利率方面的差距不大。中牧的生物制品毛利率為65.96%,大華農為63.02%,對于一家剛剛登陸創業板的公司而言,大華農未來還有毛利提升的空間。大華農副總經理方炳虎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公司將繼續以高技術含量的各類疫苗產品為主導,向寵物、水產疫苗領域發展;延伸產業鏈,向胚蛋、佐劑等上游產業和疫苗免疫設備等下游產業發展”。
與中牧股份飼料占主營收入的46.60%不同,大華農飼料添加劑及添加劑混合飼料業務占比非常小,特別是在2010年上半年公司終止了添加劑預混合飼料業務,2010年飼料添加劑與添加劑預混合飼料業務較2009年的6390.56萬元有所下降,僅為5719.96萬元。不過,大華農飼料添加劑產品的毛利率達到31.99%,高于中牧股份19.72%的毛利率。
方炳虎表示,“除了疫苗產品外,公司將積極發展獸用中藥產品及綠色飼料添加劑。飼料添加劑將是公司重點發展的業務之一,該項業務發展前景看好。”
據了解,大華農的飼料添加劑主要包括三珍散、維生素C等,這些主要通過用于添加在飼料中起到補充畜禽營養,改善畜禽產品品質等作用。目前,公司擁有1個飼料添加劑車間,擁有中草藥提取物添加劑應用技術、多維包被與復配技術等在內的多種飼料添加劑核心技術。截至2010年9月,公司飼料添加劑產銷率達到106.79%。
《全球動物飼料添加劑類型、牲畜種類、區域、法規趨勢及預測(2009-2016)》的報告顯示,亞洲市場將成為推動全球飼料添加劑銷售的主要動力,并在2016年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28.5%。另據了解,中國每年出欄生豬約6億頭,活雞約120億只,飼料添加劑的市場容量預計可以達1000億左右,行業前景看好。
“公司已經成立飼料添加劑籌建辦,把添加劑業務作為重點積極發展。該項業務基礎比較好,去年實現營收5000多萬,今年目標達到8000萬。未來5年內將通過自建、合作及并購等多重方式把添加劑做強做大。”方炳虎表示。據業內人士透露,飼料添加劑的平均毛利率在35%;一些特色產品,如酶、微生態等毛利甚至可達50-60%。分析人士認為,飼料添加劑業務的快速發展,將為公司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欲搶占GSP連鎖經營先機
與中牧股份一樣,在銷售模式上,大華農也主要依托政府招標采購。由于政府招標采購和終端用戶直銷貢獻了九成以上的主營業務收入,未來規范化營銷渠道的拓展將成為公司搶占市場的一大利器。
據陳瑞愛介紹,目前我國有注冊獸藥經營企業15萬家。由于規范管理增加了經營企業成本,如果沒有規模效益,企業難以有較好盈利。據預計,經過GSP認證后估計有50%的經銷商和零售商將被迫退出獸藥市場。
獸藥連鎖經營的雛形早在2000年前后出現,當時廣東一些企業開始嘗試。中牧于2005年成立中牧連鎖,截止2009年11月,中牧連鎖已發展直營店21家,加盟店150家,不過2010年面臨擱淺的危險。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全國性連鎖企業做的比較成功。
據記者了解,大華農早在上市以前就已建立了獨立的營銷網絡,截至2010年底公司按GSP模式開設了24家直銷店,公司IPO募投項目其中之一就有6000萬元投向動物保健品營銷網絡建設及改造項目。
“連鎖經營對大華農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有業內人士對此評價稱,“不可否認,作為行業龍頭,大華農在技術、資金、行業經驗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和優勢,這些都有助于公司業務的開拓;不過,公司也有自身的短板,比如單一企業品種不夠豐富、作為渠道企業缺少影響力等,特別是由于目前并沒有運作特別成功的企業,這也給公司出了一道難題,如何不重蹈失敗者的覆轍,而建立一個符合自身特色的、實現穩定盈利的模式。”
陳瑞愛透露稱,“公司首選公司特許加盟為連鎖經營模式。在重點養殖省份江蘇、安徽、廣東、山東、河北、四川等6個省區的省會城市設立分公司,每個省區分別在適合的地市級城市或鄉鎮設立GSP經營店,計劃在1-2年內開成GSP經營店100家以上。”
工銀瑞信基金1季度加倉
3月8日登陸創業板,4月26日公布的1季報即凈利潤出現了5.32%的下滑,大華農被投資者毫不留情地稱作是“變臉”公司。對此,大華農的解釋是,“第一季度處于上市前期,相關的各項費用支出較上期增加較多。”記者也注意到,1季度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46億元,同比略降1.27%。方炳虎對記者表示,“獸藥行業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政府招標采購的春防強制免疫疫苗一般會提前到年底采購,秋冬季一般為免疫旺季,而每年的夏季是淡季。目前公司的經營情況一切正常。”
盡管1季度業績出現小幅下滑,但卻有基金現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截至3月31日,工銀瑞信穩健成長基金以169.99萬股的持股數位列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之首。
事實上,在大華農IPO初步詢價時工銀瑞信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就有三只基金積極參與,且工銀瑞信雙利基金的申報價格為所有申報對象的最高價,達到 28元;工銀瑞信穩健成長基金申報價格是27.60元,擬申購數量為880萬股,最終該基金實際獲配88萬股。從3月底該基金持股數達到169.99萬股來看,在大華農上市短短18個交易日里,該基金已加倉了81.99萬股。在大華農業績和股價均下滑的背景下,該基金的逆市加倉耐人尋味。
據記者統計發現,在大華農上市之初,共有13家券商對公司2011年每股盈利進行預測,給出最低值的華安證券為0.60元,給出最高值的海通證券(600837)為0.71元,算術平均值為0.65元。以大華農目前股價計算,市盈率在21倍多,已回歸行業平均估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