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6/8 15:25:44 作者:無名 來源:1
近年來,隨著連鎖加盟的盛行,一些擴張起來幾近瘋狂的連鎖企業,逐漸暴露出了管理不善的惡果。事實上,所有出問題的連鎖加盟企業,都有一套非常詳盡的門店標準化運營手冊,卻實現不了標準化。究其原因,大多數企業犯下了三種典型的常識性錯誤:
1.盤剝加盟商。
翻開連鎖企業的加盟宣傳冊,一連串的加盟費用赫然紙上,品牌使用費、技術服務費、加盟管理費、質量保證金、工程籌備期管理費等等。這才只是個開始,投入運營之后的原材料、設備器材、產品供應方面,連鎖企業的霸王條款并不少見。
原因很簡單,獨家供應的壟斷地位,縱容了連鎖企業的囂張。
對于管理費,多數按照加盟商的營業額百分比來提取,而有些連鎖企業干脆收取固定的管理費,不管加盟商收入多少、是死是活,尤其是品牌影響、門店網絡足夠大的連鎖企業,更是肆無忌憚。時間長了,當加盟商發現利潤被盟主盤剝,他們便絞盡腦汁去抵制,偷工減料、私自采購、降低質量,最終損害的還是連鎖企業自身的品牌和利益。
2009年歲末,紅星美凱龍推出了“2010年度廠家戰略聯盟計劃”。按照這一計劃,如果供應商要與紅星美凱龍結為2010年的戰略聯盟伙伴,必須繳納200萬元的商業保證金和80萬元的推廣費。
家居零售業多是招商式運營模式,與家居品牌商采取聯營的合作方式,品牌商事實上也就成為了家居商場的加盟商。對于紅星美凱龍來說,所謂戰略聯盟,就是入駐紅星美凱龍分布在全國的60家家居商場,要交進場費了。紅星美凱龍仰仗其全國市場的領導地位,盤剝加盟商。聰明人一看就知道:缺錢花了。
最具有戰略眼光的盤剝者,當屬耐克體育用品公司。2009年,耐克與湖南經銷商的唇槍舌劍,終于讓加盟商們看清了跨國品牌連鎖企業的盤剝高招:
在早期開拓新市場期間,借力加盟商對本地市場的認知優勢,打造品牌知名度;一旦名聲在外,資金充足,便解除合約,建立直營店,過河拆橋,讓加盟商欲哭無淚。
廠家要加強對門店的控制,這可以理解,但是一定要釜底抽薪式地盤剝嗎?理性的企業會采取收購的方式,將加盟商全盤買下來,或實現控股經營,而不是絕人后路。畢竟,建立新的直營門店網絡,既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也要培育大量的人力,更要承擔投資的風險。
無論是后臺供應系統的暗自盤剝、加盟合約中提高費用的公開盤剝、還是先培育后宰殺的養豬式盤剝,都是連鎖企業管理加盟商的不仁之舉,當戒!
2.放任加盟商。
近年來連鎖加盟的紅火,著實讓人有些應接不暇。曾經路過一家新開張的日式料理店,門口的服務員很熱情地遞上來一個宣傳單,除了誘人的美食圖片外,赫然印著某某餐飲連鎖有限公司的字樣,“歡迎加盟創業”六個大紅字緊隨其后。再往下看,竟然只有兩家門店,其中一家就是這個新開張的門店,心中不禁疑慮:就倆門店,能有什么管理經驗?又如何管理加盟商?
不要以為給加盟商上幾堂課,甩給加盟店一套運營標準化手冊,就聽之任之了。人都有惰性,都想不受約束,加盟商也如此。
此前上市的小肥羊,曾經經歷了加盟商管理之痛。在快速擴張的背景下,總部無暇顧及加盟商的運作細節,無論是食材,還是服務,都出現了不少的問題。有些加盟商偷工換料,食材質量得不到保障,有些加盟商甚至在加盟合約到期后,仍然掛著小肥羊的招牌營業。事實上,加盟商的管理混亂,遠遠大于其他侵權者的干擾,以至于小肥羊曾經一度中止加盟多年,苦練內功,蓄勢待發。
因此,在正規的零售連鎖業,常常要排除現場巡查監督。他們并不僅僅是對照標準找差錯,更是一名技能嫻熟的服務員,一旦發現問題,現場示范指導。
好連鎖還派出神秘顧客挑刺,目的在于檢查門店的運作是否符合總部制定的操作標準。在麥當勞,督導員會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餐廳,悄無聲息地喝著可樂四處張望,尋找不符合標準的任何蛛絲馬跡。
聽起來令人毛骨悚然,但事實上,這一舉措著實對門店的運營起到了非常有效的監督作用。
3.游離加盟商。
對于連鎖企業門店管理,不少企業對直營店和加盟店的管理區別對待:直營店的管理非常精細,所有的門店運作都在總部的標準監控之下;而對加盟店,只關注關鍵的運營標準和業績結果,這使得不少的加盟商游離于總部的管理體系之外,疏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