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6 9:08:11 作者:sc001 來源:1
導語:國外媒體今日發表文章稱,盡管Facebook即將啟動規模為50億美元的IPO,但公司同時也將面臨著尋求新營收源的巨大壓力。電子商務有可能成為Facebook的救命稻草,而且一些創業公司已經初步嘗到甜頭。甚至有業內人士預計,Facebook的電子商務規模將來甚至可以匹敵亞馬遜和eBay。
以下為文章內容摘要:
作為全球最大社交網站,Facebook即將啟動規模為50億美元的IPO(首次公開招股),但同時公司也將面臨著來自華爾街的巨大壓力,即希望Facebook挖掘出新的收入源,從而降低對廣告的依賴度。當前,廣告營收占到了Facebook2011年總營收的85%。
一些企業家和投資者認為,電子商務可能是Facebook的新出路,例如BeachMint、Yardsellr、Oodle和Fab.com等創業公司都推出了各種新穎的措施來吸引Facebook用戶購物,而不僅僅是聯系好友。
上述創業公司均由知名風險投資公司或投資人所資助,如高盛、AccelPartners和安德森·霍洛維茨(AndreessenHorowitz)等,這些創業公司紛紛通過購物應用、在線舊物出售和測試新業務模式等方式在Facebook上創收。
Facebook投資者薩姆·什沃林(SamSchwerin)稱:“電子商務潛力巨大,對于Facebook而言是很自然的事情。”什沃林稱,亞馬遜利用購買數據向用戶提供精準、個性化的推薦服務,從而為在線購物帶來了創新。同樣,憑借數據、分析和支付工具,Facebook也能推動下一代電子商務的發展。
盡管Facebook拒絕對此發表評論,但投資者表示,Facebook也意識到擁有電子商務戰略的重要性。
AccelPartners執行合伙人賽瑞西亞·格武·蘭澤塔(TheresiaGouwRanzetta)稱:“對于Facebook而言,擁有電子商務業務十分必要。Facebook也知道,讓電子商務公司在Facebook平臺上獲取成功至關重要。”
創業公司初嘗甜頭
截至2011年底,Facebook擁有8.45億月活躍用戶,遠高于亞馬遜1.64億的活躍帳戶和eBay在線市場的1億活躍用戶。
盡管擁有龐大的用戶群,但Facebook目前主要還是用戶與好友交流的工具,而并非網購用戶的首選目的地。C.Penney、Gap和Nordstrom等大型零售商此前也曾在Facebook上創建過零售店,但由于銷量欠佳而關閉。
盡管如此,這并未阻止一些大型風險投資公司所資助的創業公司在Facebook尋求電子商務機會。
例如閃購網站Fab.com,已吸引200萬用戶通過“購買”按鈕向其好友共享購買習慣。對于每位簽到的用戶,Fab.com每月會提供5美元的獎勵,從而吸引了大量用戶。
社交電子商務公司BeachMint聯合創始人迭戈·伯達金(DiegoBerdakin)稱,公司在去年圣誕購物旺季創作了名為“StyleMint.tv”的視頻,展示了所售商品,并可單擊購買。
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博格(MarkZuckerberg)的妹妹、Facebook全球市場總監蘭迪·扎克博格(RandiZuckerberg)也出現在視頻中,結果5萬多Facebook用戶觀看了視頻,很大一部分用戶購買了商品,并創下了BeachMint的銷售記錄。
eBay前經理丹尼·樂費爾(DannyLeffel)2010年創建了Yardsellr,根據用戶的共同興趣而將其歸入同類社區。當有用戶出售一件商品時,就會通知該社區內的用戶,點擊鼠標即可進行購買。結果,月毛營收增長了30%。樂費爾稱:“社交電子商務規模可能將超過eBay。”
專業分類信息網站Oodle也是如此,在Facebook上開通在線市場后,月獨立用戶數量達到了300多萬。Oodle聯合創始人兼CEO克雷格·多納托(CraigDonato)稱,當買家和賣家貼出商品后,Facebook會進行驗證,從而為用戶進行交易提供了信心。
尋求新營收源
當前,Facebook主要通過向商家銷售廣告而獲取營收。但業內專家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Facebook需要尋求新的盈利方式,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以Facebook與社交游戲開發商Zynga的合作為例,Zynga通過游戲獲得的虛擬商品營收,30%歸屬于Facebook。
游戲玩家通過Facebook虛擬貨幣FacebookCredits購買虛擬商品,但一些互聯網創業家稱,FacebookCredits最終將可以用來購買實物。
運營著數千家Facebook店面的創業公司PayvmentCEO克里斯蒂安·泰勒(ChristianTaylor)稱:“Facebook在電子商務領域擁有極大的機會,他們已經擁有了基礎架構和團隊。”
但同時也有分析人士并不看好FacebookCredits,稱與虛擬商品相比,實物的利潤率很低。
Facebook合作伙伴、創業公司Eventbrite聯合創始人兼CEO凱文·哈茨(KevinHartz)稱:“對于幾乎沒有成本的虛擬商品,30%的分成還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但如果銷售電視機,那利潤很小,30%的分成模式行不通。”
不管怎樣,如果電子商務能在Facebook上蓬勃發展,那么Facebook就找到了新的營收源。
在Facebook上運營著3000多家店面的Beetailer聯合創始人勞拉·瓦爾沃德(LauraValverde)稱:“在Facebook這樣的平臺上設立店面后,最常見的風險就是平臺提供商后來改變規則。”
瓦爾沃德說:“我們已經在FacebookCredits和游戲上看到了這一點。因此,一旦電子商務蓬勃發展起來,Facebook很自然地會試圖以某種方式獲取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