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21 13:34:05 作者:sc001 來源:1
本報記者 劉芫信 “農夫,山泉,有點田”,這是都市人向往的一種生活,難怪百草園幸福農莊莊主鄧勇軍臉上時不時綻開笑容。12個月以前,他是杭州一家通信公司的白領,坐擁高薪職位,12個月后,他放棄了高薪,到湖州當起了現代農夫。當然,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做私募,利用空余時間炒炒股。
一年下來,鄧莊主自稱還是在“票友”階段,沒能在種植上賺到錢,但他收獲頗多,當地的村民在他的影響下,也開始學習種植有機蔬菜了。記者在上周六去拜訪鄧勇軍的農莊時,還碰到了幾位有機種植的愛好者,其中有一位是來自上海的私募。在關注食品健康的同時,他們都有著和鄧勇軍一樣的生活夢想。
喝一杯現磨豆漿,有機蔬菜現摘現炒
上周,喜歡云游四海的鄧莊主終于在杭州露面了,他剛從云南回來,背包沉甸甸的——里面裝著10斤水稻種子,還有好友送的有機葵花籽油、有機醬油等。
鄧勇軍的農莊位于湖州埭溪鎮黃泥蹾——離杭州50多公里。一進村子,碰到村民,都會和鄧勇軍熱情地相互問候,還有一位大嫂送了我們三只鴨蛋。看得出來,鄧勇軍在村子里很有人緣。
稍作休息,鄧勇軍讓我們喝了一杯現磨豆漿——黑豆是他自己種的,味道很淳。在村里他每天的早餐都能喝上現磨有機豆漿。隨后他領著我們四人到他的菜地,面積約有兩畝,離住處僅百余米,一邊摘菜一邊介紹他的菜。記者看到,種蒜苗、香菜和胡蘿卜的菜地上也長著各色的野草,在和蔬菜搶地盤。“所以我稱之為百草園”,鄧勇軍笑道。由于有機種植不用除草劑,也沒施過化肥,賣相上要比菜場里賣的遜色好多。
沒摘多久,蔬菜就裝滿了菜籃子,這是午餐的主要內容——韭菜炒鴨蛋、炒菜心、蒜苗炒臘肉和蘿卜燉肉。賣相并怎么好的這些蔬菜口感卻不錯,再配上村民自釀的米酒,這頓午餐超爽。他種的菜村民們也喜歡吃,去年下半年在村里還賣過100多斤蔬菜,剩下自家和親戚吃。
收支第一年持平 有機種植盈利不難
種菜,并非鄧勇軍幸福農莊的重點,在他的規劃中,租來的40畝田中8成以上都要用來種水稻。去年種的水稻規模較小,收割了600斤稻谷,自家和親戚吃掉了。 “去年就當是付學費,試錯。”鄧勇軍表示,為此,他還請了一位村民當師傅,免責日常農田的打理。今年他計劃擴大水稻種植面積,預計收成后的大米會有 12000斤。很令他高興的是,他今年的水稻秧還沒插下,就已經賣出去1000斤了。“都是省內一些喜歡有機大米的朋友預定的。”
在QQ群和天涯論壇上,鄧勇軍和他的百草園擁有了一批粉絲。去年下半年來,有幾十戶家庭來村里參觀過,基本都是省內的。對于自己的大米市場,鄧勇軍表示一點都不擔心,“我還有一年多的銷售時間。”
目前他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不用化肥,秸稈還田、綠肥、植物性堆肥、米糠、木屑等是他農莊的主要肥料。“這些東西都很干凈。”有機種植拒絕除蟲劑,鄧勇軍摸索出了一個獨家防蟲秘方——他稱之為漢方營養液。記者在他的農莊里看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壇罐,他告訴記者,里面裝的正是配制的漢方營養液,播種前,要將種子浸泡,之后生病蟲的概率就會大減。
去年,他的農莊種過水稻、小麥、黑豆、黃秋葵和各類時令蔬菜,實踐和試驗之后,鄧勇軍對農莊的未來充滿信心。“不出意外的話,今年都能平衡。明年開始就能盈利。”鄧勇軍說,幸福農莊的前期投入和目前的支出是靠在自己做私募賺的錢在平衡。他有一套自己的交易系統,在股票和期貨市場屢有斬獲。“去年坐在田埂上盤,仍取得了20%的收益。這種感覺很不錯。”鄧勇軍微笑著說。
在他臥室的墻上貼著一張成本核算表,人工、土地租金、種子、施肥和運輸等費用在上面羅列得很細,再加上自己的生活費用,每畝平均3250元,一年總費用在12萬左右。鄧勇軍告訴記者,幸福農莊現在沒有任何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