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3 10:38:46 作者:sc001 來源:0
【提要】200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為420萬,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為495萬,大學畢業生人數激增,無疑加劇了就業競爭,從而使“大學生創業”成為一個熱門詞匯。大學生群體是年輕而充滿理想和激情的,他們中的一些人坦然面對就業壓力,走出象牙塔,根據自己的特長,憑借智慧,在社會上打拼。有人成功了,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有人在殘酷的競爭中敗下,短暫的老板生涯使他們得到歷練,豐富了人生。搜創商機網與廣大創業者一起,看看這個被人看不起的行業,靠擦鞋也能成為百萬富翁。
步步爽擦鞋連鎖機構總經理徐成春
一個大學生白手起家,靠擦鞋成為百萬富翁。通過幾年的創業,在全國13個省、市建立了幾百家連鎖店,并闖進央視《贏在中國》108強,站在武漢大學講臺上演講,被全國十幾家省級以上媒體爭相報道。
他就是畢業于十堰廣播電視大學的徐成春——步步爽擦鞋連鎖機構總經理。
大學時到武漢進貨推銷
徐成春來自鄖西夾河鎮大山里,今年30歲。10歲父母雙亡,哥哥姐姐和他年齡相差太大,早已自立門戶,他像被遺忘在山石下的一株小草,艱難地成長。和山里有的孩子一樣,徐成春想靠知識改變命運,做夢都想到山那邊去,創造屬于自己的未來。
靠著這種信念,年少的他艱難前行,他清楚地記得,因為要到縣城上學,才有了一雙回力膠鞋,就像他后來在武大演講時所說的那樣“我幾乎是光著腳走進大學校門”。
徐成春告訴記者,他認為自己有商人的天分,從小就立志成為商人,所以在十堰廣播電視大學學的是市場營銷專業。
許多校友至今還記得,在他們上大學那陣,有個瘦小的男生經常從武漢進些襪子、運動鞋等東西,一個個寢室推銷,那時他們都很驚訝,這個貌不驚人的男生商業意識“醒”得這么早。
“自己得掙回每年的學費,當時沒有辦法就做些小生意,窮則思變嘛!”徐成春說:“賺的錢不多,但對當時的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勵!很感謝學校的那段經歷,它讓我在進入社會前積累了一些經驗。”
大學時每逢周末,徐成春就會去武漢進貨,因為沒有多少資金,進的都是些廉價的大學生需要的生活用品,然后趁著晚上下課時間挨個敲寢室門推銷。“當時有一些同學對我這種行為不理解,甚至嘲笑。有同學當面諷刺道‘真會學以致用啊,這么快就鉆到錢眼里了’,我感覺自尊心受到踏踐,但從來不辯解。”
他告訴記者:很喜歡比爾·蓋茨說的那句話“生活是不公平的,世界并不會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你在自我感覺良好之前先有所成就”,所以他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
開擦鞋店一年賺到十多萬
從1998年大學畢業那一天起,徐成春就想創業。“我沒有錢,沒有社會關系,除了熱情,什么都沒有。”他賣過東風卡車,做過食品銷售,可又感覺這些并不是他真正想做的。通過一次偶然的擦鞋經歷,他發現了商機。
“擦鞋投資小。一個箱子,一個凳子,一套簡單的工具就可以干了,正適合窮光蛋的我。利潤大,又幾乎沒有風險。最主要的是,擦鞋是一個很多人看不起、不愿干的事,大學生擦鞋更是少之又少,競爭對手少。”徐成春說。
他想開一家專門擦鞋的店,可考慮到顧客不可能為了擦一雙鞋從很遠的地方來店里,而且一旦開店,需要支付人員工資、房租、稅收等費用,開銷很大,如果只有擦鞋這個項目肯定無法支撐,更不可能賺錢。那么能不能把相關的鞋油、鞋墊等產品引進店里,以擦鞋帶動產品的銷售實現利潤呢?
他對市場做了一次調查,發現兩個問題:中高檔的鞋油、鞋墊市場上根本找不到,蘊藏著巨大的商機;一雙很好的皮鞋穿一段時間以后就會出現小的問題,需要修理,而鞋底特別容易磨損,后跟外面的部分磨損最快,用傳統的方式修理不美觀。能不能找到一種又耐磨又美觀的產品代替呢?他說干就干,迅速收集到這方面的產品,在十堰市開了一家擦鞋店。
開店需要1萬元的本錢,徐成春沒有,向17位朋友借錢,終于湊齊了。
2001年, 新店開業第一天,他在店門口豎了一塊1.5米高、1米寬的牌子,上面寫著“免費擦鞋”。一時間吸引了眾多好奇的市民,4個擦鞋工根本忙不過來。免費擦了一天鞋,產品銷量達300元,這讓徐成春信心倍增,他不無自豪地說:“請的擦鞋工都是營銷高手。”
說起來,第一批員工還是被徐成春“騙”來的。當初在招聘啟事上寫的是招促銷員,要求初中以上學歷,工資也不低,每月500元底薪外加10%提成,有20個年輕女孩報名。徐成春對她們進行了嚴格的營銷培訓,讓她們了解其代理產品的功能。一周后,他帶她們到店里參觀,可只有4人愿意留下來,和他一起打拼。
一連4個月,免費為客人擦鞋,該店在十堰小有名氣;一年下來,徐成春賺了十多萬元。一些老顧客得知擦鞋店投入少,紛紛要求加盟,均被婉拒。
4個月發展20余家加盟店
徐成春不是不想做加盟,只是認為時機尚未成熟。店鋪連名字都沒有,如何打響品牌?他尋思著要給擦鞋店起個好聽的名字。正當事業呈現好的發展趨勢時,發生了一場意外,那時保健品“海王金樽”在全國賣得火,2001年底,徐成春做了它的十堰總代理,投資15萬元。半年后,倉庫被盜,虧了12萬。這個打擊是沉重的,他帶著僅剩的2萬元錢來到武漢,決定從頭開始,2002年8月,在一元路開了家擦鞋店。
他希望快速打響品牌,鼓勵員工、朋友開加盟店,不僅免收加盟費,還幫他們找店鋪、裝修、培訓員工、配送貨物。那時2萬元就可開家擦鞋店,加盟店2002年底已多達20余家。直到2003年,徐成春才收取一個店一年3500元的加盟費。
2003年,他注冊“步步爽”商標,寓意到店里消費過的顧客每一步都感覺很舒爽,同時告誡自己:只有步步為營,才能步步為贏。他還對“步步爽”的未來做了規劃,從組織產品到網絡建設,從人員培訓到店面管理,從市場拓展到品牌建設,一切都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
隨后兩年,是“步步爽”加盟最火的時候,一年下來能發展上百家店鋪,到2006年高峰時期,全國加盟店多達300家。
品牌打響了,問題也層出不窮。由于無法取得所售產品的全國總代理,一些加盟店開始自行找廠家拿貨。早在2003年夏天,徐成春就跑到廣州,找鞋類維護產品廠家談貼牌生產,打上“步步爽”商標。當年9月,徐成春要求所有加盟商必須全部出售“步步爽”產品,否則取消其加盟商資格。
面對市場敢于嘗試
擦鞋店的門檻低,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徐成春意識到,只有尋找新路子,才能取勝,否則店遲早要關門。
街頭擦鞋以皮鞋為主,旅游鞋擦洗曾是個空白。2004年夏,徐成春組織擦鞋高手研究旅游鞋的干洗,買回干洗劑,一遍遍地嘗試、改進,最后終于成功。這樣,夏天穿皮鞋的人少了,可穿旅游鞋的顧客依然會光顧店鋪。
2005年夏,徐成春又想延伸服務項目,涉足皮包修理、皮服、皮沙發的翻新,他專門在循禮門擦鞋店旁租下一間門面,專營皮具維修。為了招攬生意,他分派員工到各個干洗店發傳單,承諾凡是介紹業務的,給予一定提成。
這一次并不成功,3個月下來,虧了四五萬元。“這項服務大概只能兼營,專營的可行性不大。”徐成春總結。
自從品牌銷量上升后,徐成春也考慮過借別人的生產線,自己生產產品,打自己的品牌,成為其它擦鞋店產品的供應商,“加工廠都聯系好了,可去擦鞋店聯系業務時,均被拒絕,最后不得不放棄。”
雖然大膽的嘗試遭遇失敗,在徐成春看來,做和不做感覺完全不同,他說:“就像小馬過河,水深水淺光聽別人說沒用,只有自己下河走一趟才知道。”
徐成春告訴記者:其實創業的道路不可能是平坦的,一勞永逸不屬于創業的詞匯,必須不斷突破現狀,守株待兔只能走到盡頭。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面臨新的發展和挑戰,同時也是機遇,只有把握住了,才有更大的發展。
如今,徐成春瞄準了中高檔鞋,提供精細服務。他說現在進店擦鞋的多為男士,穿800至900元的皮鞋很普遍,有時還會遇到幾萬元的鞋。女式涼鞋,五六百元的比比皆是,而長筒靴過千元的更是司空見慣。這些顧客進店擦鞋,特別追求品質。徐成春和顧客交談了解到,他們并不放心鞋攤上擦鞋的方式,甚至有人開玩笑說“能不能給我設個包間擦鞋”。新的市場變化,讓徐成春立志革新。
“目前,擦鞋店已進入瓶頸期,多數店鋪都靠低價競爭來吸引顧客,我們如果加入到與街頭擦鞋工搶生意的陣營,只有死路一條。我個人認為細分客戶群,主抓中高端客戶的做法是可行的。”接下來的兩個月,他將召集全國加盟商進行市場調查。
徐成春算了筆明白賬,以循禮門的店面為例,30平方米的店鋪,月租3500元,5張擦鞋椅占去了80%的空間,擦鞋占用了一半的員工,產生的收益卻不到總營業額的10%,投入和產出完全不成正比。
“這次變革就是要提高店鋪的利用率,搬掉擦鞋椅,改變即擦即走的模式,讓顧客將鞋留下來保養,多出的空間可做其它用途。”徐成春說。
下一步,他打算實現“步步爽”的再次騰飛,立志在未來3年里把“步步爽”加盟店在全國發展到1000家。
經過幾年的苦心經營,“步步爽”從一家店發展到現在幾百家店,從一兩種業務發展到十來種,從3種產品發展到100多種“步步爽”自有品牌的系列產品,資產從2萬元發展到100多萬元,形成“步步爽”特色的管理方式及技術、物流配售體系,幫助4050名農民工、下崗人員、高校畢業生成功實現創業。
徐成春笑著說:“自主創業不僅改變了我的命運,同時幫助不少弱勢群體實現了創業夢想。”
遠大的抱負必須從小事情做起
——對話徐成春(摘錄)
記者:你參加中央二臺《贏在中國》,在武漢大學演講,有什么感想?
徐成春:我感覺到了學習和交流的樂趣!去年9月,我報名參加了“尋找創業英雄 ”CCTV經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