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7 13:48:35 作者:網風 來源:1
125年前,汽車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125年后,汽車的存在也徹底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狀態。大城市,交通擁堵已成家常便飯,從甲地到乙地,出門前必須算上堵車時間。而中小城市,對汽車的渴求則剛剛起步,兜里銀子不夠,親戚們湊湊錢買上一輛車,哪怕平時不開、加油只加少半箱,很多人也決意要擁有一輛。這還沒算上能源緊張、油價飆升等無法調和的問題。
存在125年,汽車對整個社會的影響似乎越來越負面,如何令汽車與社會和諧發展就成了本屆論壇上最為重要的話題之一。
●中國已接近汽車社會最低線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認為,按照國外的標準,每百戶家庭擁有二十輛車就達到了汽車社會的最低線。中國汽車保有量已經9000多萬輛,也就是中國已經接近這個線。雖然不能簡單地從汽車數量來定義汽車社會,但汽車的存在,確實已對自然環境、行為規范、政府管理體系等產生了影響,甚至對人口生態環境、城市和社區的變遷、文化和傳統習俗都有影響。汽車已成為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就要從社會這個角度來研究汽車帶來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環境保護要從社會角度,就是汽車對人類的健康、大氣環境、溫室效應的影響,關注不同群體的影響,對農作物生產的影響,汽車報廢對環境、對人類健康及安全的影響。
●機動車保有量或破3億 污染加重
國家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處長逯世澤認為,通過近10年的努力,新生產汽車單車污染物排放量已下降了90%以上,但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呈迅猛增長的態勢,據預測,“十二五”時期,我國還將新增機動車將近1億輛,這意味著將新增各種燃油1億到1.5億噸,由此帶來的環境壓力可想而知。工信部的一位領導更認為,中國汽車有可能到2020年或2030年達到3億輛,按照目前這個排放的控制水平,城市肯定無法承受,人群也承受不了,交通和燃油也供應不上。
目前,在各類大氣污染物中,汽車排放的氮氧化物排放量約占我國總排放量的1/3,而在氮氧化物排放中,一輛黃標車的污染物排放量相當于28輛國4汽車的排放水平。全國黃標車的數量約占機動車總量的17%,排放的污染物達到一半以上。重型柴油車的氮氧化物和顆粒物問題也十分突出,它排放的氮氧化物接近機動車排放總量的六成,顆粒物超過90%。
“十二五”發展規劃將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削減10%作為一項約束性指標,機動車將承擔1/3左右的削減任務。為完成節能減排這個任務,今年將重點做好三件事,一是淘汰黃標車,第二是要加快機動車新排放標準的實施步伐,第三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加快低硫燃油的供應步伐。
●社會對汽車工業的發展準備不足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這么快,是成就,但我們的社會也確實對整個汽車工業的發展準備不足。除了房地產,汽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產業,它產業鏈拉長、行業多,對整個經濟拉動加強。應該講,這十來年,中國汽車工業是神話般的發展,去年超過了1800萬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但問題也接踵而來,比如說交通擁堵,現在中國的堵車已經堵到縣城;空氣污染,現在大城市空氣污染是汽車排放太大;看到能耗、看到停車難、看到一系列的問題。對這些問題,各個地方都采取了一些措施,顯然這些措施對汽車行業的高速增長會帶來一定的影響。“能不能找出一個能替代汽車的這樣一個產業,來支撐我們整個經濟?沒有。所以回過頭來還是要研究把這個汽車行業搞得更加健康。”
●這兒不讓走那兒不讓走損害消費者權益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認為,汽車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水平,也擴大了人們的活動半徑,或者說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但是汽車普及也形成了獨特的汽車文化,像美國社會是汽車輪子上的社會,就是汽車普及到相當的程度,汽車使美國人不斷移居和流動,并改變了美國城市布局、城市規劃和道路規劃。而在中國,汽車與道路的關系就是道路建設、交通管理怎樣保證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現在路網建設、總道路面積不夠,路網建設也不合理,這兒不讓走,那兒不讓走,實際上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實際上,道路建設和交通管理已滯后于汽車和交通發展,城市規劃、設計、安全設施缺乏遷延性和預見性。很多城市是按照自行車或者公交車出行的方式設計的城市。
●汽車發展將促進道路發展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認為,汽車產業在中國發展十幾年,發展到始料不及的程度。那么汽車社會就汽車行業來說應該做些什么?不能把社會問題都歸罪于汽車產業。汽車行業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一個推動力,而不是阻力。好多道路建設者可能認為,是汽車把路網擁堵了,是汽車超載把橋給壓垮了。事實上呢?魯迅先生說過,世界上本來是沒路的,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世界上本來沒有高速公路,有了汽車就有高速公路了。所以汽車的發展是促進道路的發展,何況在道路建設當中,政府也從汽車中收了不少錢,比如購置稅、養路費什么的。所以,汽車不是害群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