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當上小老板
王懷東今年34歲,10年前帶著妻子從老家鹽城來到六戶莊尋生活。當時,鄉下人大多喜歡往大城市、往南方去“淘金”,而王懷東卻偏偏看中了小小的六戶莊,因為他認為小地方的人質樸,好打交道。在城市里他吃過虧,他覺得憑自己的資歷,他“玩”不過那些城里人。當地人有個習慣,喜歡稱鹽城人為“冒子”,所以王懷東理所當然也就成為了“王冒子”。雖然“冒子”這個詞稍帶貶義和戲謔,但對別人叫自己“冒子”,王懷東似乎并沒放在心里,誰叫都樂樂呵呵地答應。
“冒子”非常討人喜歡。剛到六戶莊時,在一家飯店打工,老婆在前堂端盤子,“冒子”就在后院劈柴、挑煤、殺雞、打掃衛生,一句話,飯店臟活累活全歸他。“冒子”人勤嘴甜,每天除了把自己本份的事做完,還主動為老板家干這干那,整天沒有一刻閑著的時候,好像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老板夫婦打心眼兒里喜歡這“冒子”。
老板姓周,為人厚道。一天,周老板家來個親戚,提出要把“王冒子”小倆口辭掉,讓他家孩子來頂替,周老板說什么也不答應,說這個“冒子”實在太好,無緣無故把人家攆走不好意思。惹得親戚滿臉不高興,拂袖而去,從此再沒有登過門。
“冒子”知恩圖報,不但干活更加勤力,有一回周老板8歲兒子遇車禍要輸血,鎮醫 院血漿不夠。“冒子”知道自己是O型血,毫不猶豫讓醫 生抽了800cc,老板兒子得救了。周老板拿出1000作謝,“冒子”卻說什么也不肯收。周老板把“冒子”的這個好處記在心里。
“冒子”心思活絡,一有空閑,就買包煙跟燒菜師傅套熱乎。天長日久,師傅把煎、炒、烹、炸、熘各項手藝傾囊教給了他。有時候師傅有事出去,就由“冒子”來頂班,燒出菜色、香、味絲毫不遜色于老師傅。
老寄人籬下總不是辦法。手藝學到家,“冒子”有心想自己開個小吃店,又怕對不起老板夫婦知遇之恩,遲遲不好意思開口。他的心思很快被周老板看出來。周老板鼓勵他出去自己闖,并借給他5000錢做本錢,同時送給他一套新炊具。“冒子”小倆口感激涕零,臨走對老板夫妻千恩萬謝。
六戶莊早上很熱鬧。7點左右,正是學生上學,機關干部上班,老頭老奶奶買菜的時期,“冒子”就選準了這個黃金時間來賺錢。為了不跟原來的老板搶生意,他在遠離老板飯店的地方租了個小門臉,開起了小吃店。既然大家都“冒子”、“冒子”地叫自己,干脆店名就叫“王冒子小吃店”,既樸實又瑯瑯上口。小倆口剛起步,本錢不夠,就專蒸包子賣。“王冒子”的犟勁上來了,白天做生意,晚上看VCD,看書,學習面點制作。一本《面食制作精選》被他翻了個稀爛。功夫不負有心人,“王冒子”包子很快出名。“王冒子”又在經營上動腦筋,小店里不但免費提供開水,還提供報紙,播放輕音樂,并且使用一次性碗筷,這幾招在六戶莊這樣一個小地方,幾乎都算得上“開天辟地”之舉。“王冒子小吃店”的名聲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人聲鼎沸,經常吃個早點還要排大隊。雖然是薄利多銷,一個包子只能賺上八分一毛,但積少成多,夫妻倆一個早上也能賺上幾十塊錢。
賣包子每天只在凌晨4點到上午8點這幾個小時忙,其余時間大多閑著。“冒子”閑了幾天閑不住了,琢磨著是不是能夠開家規模稍大點的菜館。這可是一步險棋,當時由于鎮機關剎吃喝風,六戶莊小鎮上十多家像點樣的飯店倒閉了一半。“冒子”原先打工的周老板的店也跟著倒了,周老板改行到鄉下養蟹去了。“冒子”想來想去,覺得別的飯店都倒了,這反而可能是個機會。“冒子“決心逆流而上。“冒子”開飯店也與眾不同,他端出了小鎮人沒見過的“自助餐”,美味可口的系列套餐,有數十個品種可供選擇,每份10,需要單獨炒菜的話,可以另外算帳。這樣,不少人家來了客人都往他這兒領,一是方便,二是省錢,三是面子上也過得去,賓主盡歡。鎮機關領導聽說后,也認為這是個省錢的地方,來了客人要請飯就上“王冒子”,一年下來鎮機關竟節省了20萬元招待費。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