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中,有很多大學生創富的傳奇故事,其實有很多的大學生的家庭條件并不是非常的寬裕的,在畢業之后,它們毅然決然的走上了創業的道路,寧且獲得了成功,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個貧困大學生的創業路。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創業故事吧。
彭麗浩創業主要是來自家庭的壓力。2006年,彭麗浩父親出現問題,家里僅有的積蓄幾乎花光了,為了照顧父親,彭麗浩在中學階段輟學了兩年。家人都不贊成他繼續讀書。彭麗浩堅持不管多艱苦也要上大學,“一直告訴自己,一定要在大學里做出成績,不僅要好好讀完大學,還要幫父親。”
入校后,學校發來通知,說有創業想法的學生可以向學院提交創業計劃書時,彭麗浩認認真真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做市場調研和策劃。經過認真的調研,他認為小的陶瓷飾品禮品符合大學生的需求。經過多次評選后,項目因為有想法、有創意、有前景被學校批準入駐創業孵化基地,獲得了一間22平方米的店面。在這里,不僅店租全免,水電費減半,政府還給予一定政策扶持。
說起自己為何把瓷器店作為自己創業的目標,彭麗浩說,與其在景德鎮生活經歷有關。彭麗浩說:“我從小就有個陶瓷夢,景德鎮陶瓷是江西的名片,中外出名。”在“瓷緣”瓷器店,瓷器飾品琳瑯滿目,記者卻沒見到一件上百元的產品。“定位很重要,主要是些小件商品,適合大學生消費。”彭麗浩說。
創業需要啟動資金,家里已經拿不出這筆錢了。彭麗浩便向合伙的朋友借來了8000。次去景德鎮進貨時,彭麗浩和朋友早上5時就起來去進貨,挨個與作坊主談合作事宜,直到晚上小作坊關門才回到住的地方。
彭麗浩每天早上6時起床,打理好店里的事情,晚上一個人去貼廣告,11時30分才回到宿舍。“我也感到很累,但我就是不想放棄,總是相信自己的項目一定能做得好、走得遠。”彭麗浩不斷總結經驗,耐心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和創意,到景德鎮定制陶瓷作品,與他保持經常聯系的廠家已達10多家,其中包括景德鎮陶瓷學院學生自己開的手工作坊。
彭麗浩說,創業成功就是要注重每個細節。他說:“除去每年學費,平時生活開銷,我每月都有結余寄回家給父親。”彭麗浩現在是學校的名人,他在孵化基地創辦的個體企業“瓷緣”陶瓷店已成為學校具有潛力的創業項目,并得到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的關注,邀請其參加“創業谷”訓練營。
“我希望成為高校陶瓷文化傳播的者,讓更多學生熱愛陶瓷藝術。”彭麗浩經過調查發現,現在不少學校開設了陶藝課,卻沒有制作陶藝的作坊,很多學生都是從書本了解怎么制作陶藝,卻沒有親身體驗過。“我在昌大、南航等做過調查,發現30/次體驗課學生能接受。產品已經從景德鎮訂好了,8月底就會在江西科技開設高校陶藝體驗店。”
“目前,我們正在籌劃‘瓷緣’走出校園,融入江西高校市場,還打算再做些項目延伸,在今年暑假開個陶藝培訓班,面向在校學生推廣陶瓷制作工藝。我想讓更多學生熱愛陶瓷藝術,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行動為更多的大學生提供學習和就業的良好平臺,激勵更多的大學生走向成功!”彭麗浩信心滿滿。
上述故事為我們介紹了這個大學生的艱苦的創業史,他的創業歷程真可謂是非常的艱辛的,同時從以上的文章中,我們也可以學習到創業過程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技巧。希望你能從中汲取創業的技術,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