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地球中的每個人都有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想法,可是真正能成事的人還是少之又少,要想就大事業就要開動腦筋、勇于實踐,只有這樣才能有實現想法的機會。下面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因為源于內心的想法從而成就了創業收益的大事業,一起來看看他的創業之路。
看鱉池,解凍,攪拌,投料,成了黃揚隆每天早上必做的工作,天天如此卻又樂此不疲,這個鱉場已經成為黃揚隆創業的樂園了。黃揚隆的鱉場位于浦北縣大成鎮六村的一個山溝里,占地4畝多。在一年多的時間里,這個鱉場實現了由無到有,由小到大的兩級跳發展。
在養黃沙鱉前,黃揚隆已經在外地從事10多年小汽車修理工作。由于是幫別人打工,但他始終總有種漂泊不定的感覺,多年來一直都想擁有一份真正屬于自己的事業。
2008年年底,黃揚隆像許多農民工一樣踏上了返鄉之路。不同的是他是帶著多年來的積蓄想回鄉創一份自己的事業。種樹?種香蕉?開廠……黃揚隆思考了一段時間都還沒有找到合適自己的發展路子。
2009年1月,從小就喜歡養殖的黃揚隆,聽說在鎮上舉辦返鄉農民工養殖技術培訓班,即刻報名參加。在培訓班上,老師講到大成鎮也可以養黃沙鱉,而且技術易學易把握,市場前景廣闊,他就非常興奮。在外多年,他對黃沙鱉效益也曾耳聞目睹不少,于是他決定投資發展黃沙鱉養殖。
養殖黃沙鱉在當地可是頭一遭的事情。許多人就是想不明白,為什么放下收入幾萬元的修車工作不做,卻要回到農村發展。但黃揚隆自有想法,他說:打工終究不是長久之計,30多歲了,特別渴望擁有一些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
想到做到,找到了理想的養殖項目,黃揚隆決定大干一場。為了能確保學到一手過硬的養殖技術,黃揚隆還借助朋友的關系專程到博白縣一養鱉場學習了兩個多月。把握了一整套養殖技術回到家鄉后,他馬上開始投入創業。先是建了6個面積共1250平方米的魚池,拉電線,鋪水管,砌圍墻,再從市場上買回2000多只成鱉,一個標準的黃沙鱉養殖場出現了。黃揚隆邊干邊學,除購買養鱉書籍刻苦鉆研外,還經常向縣水產技術人員請教,很快他就把握了養鱉的技術。
為了黃沙鱉有充足的食物,黃揚隆買回了攪拌機、冰箱,成批購進魚蝦放到幾個冰柜里儲存,每天按時攪拌投料。在他精心飼養下,黃沙鱉,生長快、成活率高。由于是土特品種,肉質細嫩鮮美,口感好,在市場上非常暢銷。一年來,北海、欽州、南寧等地的客商慕名前來訂購。
黃揚隆去年飼養的批黃沙鱉,除了已經賣去的300多只,剩下的平均也有兩斤多一個,這更鼓舞了他養殖的信心。今年年初他又追加投入擴建鱉池,現在他共有養殖池、產卵池、育苗池等10多個鱉池,面積達到2000多平方米。
在采訪中,發現讓黃揚隆高興的事情不是賣鱉收入了幾萬塊錢,而是他自己喂養的種鱉也可以產卵了。在他的養殖場,記者看到擺放有十多個裝滿沙子的臉盤,沙子下面覆蓋著一百到幾十個不等的卵。
據黃揚隆介紹,去年到外地購買的鱉苗要花40多塊錢一個,要擴大規模的話,投入資金太大,自己一下子還承受不起,現在自己的鱉場能產幼苗,成本大為降低,擴大規模就不再是件困難的事情了,今年他的目標是計劃投放鱉苗8000多只。
一年前,黃揚隆的鱉場還是一塊荒蕪之地,現在兩米多高的圍墻把四畝多的鱉場圍成一個整體,悄然間,這里已經變成了一個現代化的養鱉場。這個偏僻的小山溝里,時不時有來參觀的人、有前來買鱉的客商。“創業之路在何方?腳走到的地方就有路。”黃揚隆如是說。
材料為我們解析了黃揚隆用腳踏實地的實踐精神為我們走出了一條明朗而又輝煌的創業之路,他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空想是無用的,實干才是硬道理。只有通過實干,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成就經營的人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