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聽到身邊或電視上的人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是要求人們要辯證地看待問題,在困境中我們不氣餒,或許還能找到成功的出路。下面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陳明就是在陷阱里發現創業的“餡餅”,從而從上創業的路。
從東北來京打工的陳明沒想到,自己初次創業就上當受騙,接手了一個虧本多時的爛攤子,遭遇陷阱又轉讓不出,他只好硬著頭皮自己經營。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這個頭腦精明的小伙竟能把一個虧本小商店經營得紅紅火火。
今年28歲的陳明天性不安分,在京打工8年多,他一直夢想的是一份自己的事業。一次,他在豐臺區馬家堡路邊見到一個門口貼有“轉讓”字樣,經營日常生活用品的夫妻店,有20多平方米。
老板娘說:“這間店可是旺鋪,要不是我們找到了更好的項目,才不舍得讓出去呢!”陳明猶豫道:“可是,這周圍的小店很多呀。”老板娘解釋說:“小兄弟,這你就不懂了吧,店多正說明了地旺。你看,這附近有好幾家大電器城,那么多員工,再加上當地居民,人氣這么旺,店能不多嗎?”老板也接過話頭,說:“你就放心好了,我們這個店在市場門口,又靠著大馬路,是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好地方!”夫妻倆一唱一和,把陳明的心說動了。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陳明用12000將這個店盤了下來。陳明就這樣變成了一個小老板。可是不久陳明就發現這里的生意不但沒有那對夫妻說得那么好,而且幾乎是在虧本經營!靜下心來一觀察,這樣的店鋪附近多如牛毛,雖然地理位置不錯,但租金也高。陳明終于明白,自己接了一個爛攤子,上了別人的當。
陳明叫苦不迭,他本想將店鋪轉讓出去,但來看店鋪的人都是做生意的老手,根本沒人接手。春節,絕望的陳明干脆關了店門,回家鄉過年去了。回到老家后,他到市里較大的一個超市里買年貨,發現那個超市正在搞促銷活動。
看著超市里熙熙攘攘的顧客,陳明突然間明白,大超市和大商場賣商品,而是在靠低價吸引顧客!這會讓顧客產生這里所有的商品都比其他地方便宜的錯覺,從而對其他商品也產生購買的欲望。難怪那些商家總是熱衷于促銷!
陳明恍然大悟。回到自己的小店,陳明粗略地統計了店里所有商品,拿出了毛巾、襪子、純凈水等40種小商品來做促銷品,這些促銷品占所有商品的1/20左右。接著,陳小明在店門口立了一個醒目的告示牌。
陳明的促銷貨真價實,所以,當顧客半信半疑地走進他的小店,會發現這里的商品果真比別家的價格低二到三成。結果,他的生意比往常火爆得多,顧客像走馬燈似的。一天下來,營業額竟是以前的十幾倍。雖然賣出去的許多東西是零利潤,但隨帶著賣出去的其他商品也是平時的幾倍。
更大的驚喜還在后面。陳明很快發現,好的開始帶來了連鎖效應:他的東西賣得多,在批發商那里進貨也多了,批發價格上就會有較大的優惠。商品看上去比別人的新,也就更有賣相。就這樣,所有的環節都進入了良性循環的狀態。
陳明想,雖然經營狀況開始扭轉了,但是別人很快就會模仿,所以還要想出新招促銷才行。于是,他一閑下來,就絞盡腦汁地想新點子。不久他推出了“姓氏促銷”。他每天選定一個姓,凡是這個姓氏的消費者只需用成本價就可以買到他店里的任何商品。這個新鮮的促銷方式一經推出,立刻就吸引了不少眼球,每天光顧他的小店的人更多了。
在“姓氏促銷”收到良好的效果以后,陳明又乘勝追擊,推出了“生日促銷”。“生日促銷”和“姓氏促銷”的運作方式一樣,只是所選的對象不同。這兩種促銷方式都有濃濃的人情味,很受顧客的歡迎。陳明的小店也因此得到了良好的口碑。
走進陳明的創業故事,他的創業經歷頗有些撥得云開見月明的感覺,在被騙的陷阱里挖掘出財富。他的故事告訴創業者在逆境中不要輕言放棄,要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戰勝逆境才能找到生機。希望廣大的創業者不要怕困難,懂得在逆境中尋找新的方法,成就美好新事業。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