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相信許多人都聽過,這首歌給人傳遞了蝸牛積極向上的精神,是一首勵志歌曲,給人們帶來深刻的影響。有八個男孩正是因為這首歌的緣由才創造了蝸牛俱樂部,走近他們,聽聽他們的創業故事。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陽光靜靜看著它的臉,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重重的殼裹著輕輕的仰望……”蝸牛俱樂部的主要負責人王義民小聲地哼唱了幾句后說,這就是取名叫蝸牛俱樂部的理由。蝸牛俱樂部、兄弟聯盟,一個是八位在校大學生將要打造的信息資訊公司,一個是已初具規模的國際電子商務平臺,兩個特別的名稱,讓記者忍不住一探究竟。
時間回到了2008年秋季,1988年出生的王義民和他的伙伴們剛剛進入新疆工業專科學校就“不安分”起來,校園里張貼的“挑戰杯大學生創新比賽”的宣傳海報,讓他們找到了“不安分”的目標。
“足足準備了三個月,拉贊助、做項目,還好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設計的跆拳道光信號測速手把獲得了自治區的優秀獎。”和王義民一起參加比賽的王有璞說,剛入校就得獎,大家都很激動。當時一門心思就想著如何能把它轉化成商品。
因為經費等原因,王義民他們的夢想破滅了。王義民說:“從滿懷信心到希望破滅,落差是很大的。我們都不愿服輸,就謀劃著一定要在上大學期間做點事。”
于是,八個有想法的小伙子走到了一起。在一次聊天中,他們不約而同地說到了同一個問題。“身邊的很多同學節假日想打工,但苦于地方難找。找中介吧,將近50塊錢的中介費對于學生來說不是小數目;自己找吧,又不知道去什么地方。”王有璞說,他們幾個在校園里做了調查,之后大家商量了一下就確定了目標———成立社團,幫同學們聯系兼職工作,從用人單位那里收取費用。
初春的大學校園格外的熱鬧,籃球場上的拍球聲,同學們的歡呼聲,從教學樓窗戶里傳出的講課聲……王義民指著熱鬧的籃球場說:“因為沒有辦公場所,我們經常在這里開會,而且往往都是邊打球邊開。”走在校園的路上,不少人都會和王義民打招呼。王義民說,因為開辦了蝸牛俱樂部,他們也算是學校里的“紅人”。
這個“紅人”的稱呼可是來之不易。為了聯系提供兼職崗位的酒店、公司,八個小伙子不知碰了多少次壁;為了頂替平時打工的同學堅守工作崗位,八個小伙子有兩個大年三十沒有回家。
“大一寒假,為了開展業務,三星級以上的酒店我們沒少跑。因為沒經驗,吃了不少閉門羹。一次不行去兩次,兩次不行去三次。就拿銀都酒店來說,當時我們被他們委婉謝絕了好幾次,但現在我們是不錯的合作伙伴。”王義民說,除了鴻鑫、銀都等酒店,他們的客戶還有諾基亞、創維等,大大小小固定的客戶就有十多家。
如今,蝸牛俱樂部工作人員已達40余人,工作網點幾乎覆蓋了首府的大中專院校,業務也從單純的工作介紹,開展到做促銷、幫培訓學校招生等。
“實現了一個小夢想,就會有另外一個更大的夢想,我們想把在校園里的學生社團,做成真正的事業。和朋友聊天時,了解到了一些創業政策。讓兄弟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王義民說,沒想到去烏魯木齊小企業創業基地咨詢之后,大家才意識到,原本他們認為很簡單的事情卻有那么多的困難。
“我們不懂相關的法律,在學校時,我們是以學生社團的名義開展業務的,可是現在入駐基地,我們就注冊成正規的社團或公司。”王義民說,公司一旦成立了,也就是說要把小作坊變成企業,各項制度、機構的設置健全也是大問題。
但是對于未來的新公司,八個小伙子都充滿了信心,他們說,雖然困難很多,但是他們會努力地為之奮斗,希望自己能夠成功。
如今他們已經注冊了公司的域名“烏魯木齊蝸牛信息資訊有限公司”,計劃做一個為大學生服務的網絡平臺。本月底,他們的公司就將正式入駐小企業創業基地。
王義民說:“我們會一步一步往上爬,相信流過了淚和汗后,總有一天我們有屬于自己的那一片天。”
上述故事我們詳細敘述了以王義民的這八位男孩將歌曲里的精神真正地融入到創業的過程中來,他們執著于自己的夢想,通過不斷努力并終贏得成功。希望他的故事,能夠帶給有創業夢想的人,堅持自己的夢想,敢于追求,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就自己輝煌的人生事業。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