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從誕生以來,都要面對一切,要面對命運所賦予我們的一切,但是面對的同時要有不甘于平庸的心理,面對它們并超越他們是創業者具有勇氣。想要創就一番事業,就要舍得一身勇氣。接下來,本文將為你講述一個鍋盔小販到富豪的創業之路。
事實上,退回去三年,才是拉閘門窗生意真正的黃金季節。每天從西安、西藏、貴州等地飛來的訂貨單讓姚安全忙得不可開交。
當業內提到“拉閘老姚”時,大部分人所知道的只是他的身家,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就在8年前姚安全還是成都街頭隨處可見的鍋盔小販。迫于生活壓力,他來到成都打工。“無學歷,無技術,無資本。”姚安全笑稱,自己當年是個“三無人員”。蹬著一輛三輪車,23歲的他開始走街串巷打鍋盔賣。
如果沒有同行的“苦苦相逼”,或許姚安全就繼續這樣“小打小鬧”下去了。1998年,隨著成都市容整治,凸出窗外的防護欄漸受冷落,拉閘門窗逐漸興起。2000年底,一位老人要求姚安全給他做一個拉閘防護窗,并給了他50訂金。雖然接下生意,但姚安全對拉閘門窗一行是“門外漢”,他只能找到別的廠家訂做,不料對方不但要價奇高,還把交貨日期一推再推。姚安全只得灰溜溜地去給老人退訂金,“別人刁難你,你可以自己學啊!”老人的一句話點醒了姚安全。他用了3天時間,騎著自行車圍繞二環路觀察市場,每找到一家做拉閘門窗的,他就去旁邊看,然后又花了500多元錢買回模具拆了又裝。經過半年摸索,姚安全終成“正果”——與人合伙在府南新區開了一家拉閘門窗店。
“說起來我還算半個老板,但只能打打雜,掙的錢連家都養不起。”雖然跟人合伙開了店面,但姚安全并沒有因此走向創業路。由于干不了技術活,他的工資比請來的工人還低。思索再三,姚安全舉債2500,開始自立門戶。交完1800的房租后,剩余的錢只夠買一個電錘、一臺焊機,姚安全成了“光桿老板”。新開張的鋪面坐落在府南新區不起眼的角落里,直到30余天后,才接到筆生意。生意雖然接到了,但當時姚安全窘迫得連買材料的錢都沒有,只得騎著自行車到處借錢買材料。
那時的姚安全常常陷入資金困境,“不怕你笑話,困難的時候家里吃塊肉都要謙讓,出門跑生意,我連一塊錢的礦泉水都買不起。”但姚安全充分發揮了他賣鍋盔的本事,在自行車后綁個樣品,走街串巷去推廣,“別人賣200/平方,我才賣160/平方。”憑借薄利多銷和良好的信譽,姚安全的生意開始好起來,“拉閘老姚”的名頭也逐漸在圈內打響。
不過,姚安全現在已感覺到行業競爭加大,回報空間逐步壓縮,近來訂單少了三成左右,“以前每天都有幾車貨發往省外,現在是幾天才有一車貨。”不過老姚表示,自己不會坐以待斃,“下一步我準備進軍不銹鋼防盜門市場。”
上述材料為我們講述了姚安全的創業故事,從他的創業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創業經歷也不是一番風順的,他是在經歷一切困難中走出一條創業的路。相信他的故事,會為每位創業者帶來幫助,成就你輝煌的人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