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中,但凡每一個成功人物的背后都有一段成才之路,正是這段路磨練了成功所具備的素質,在充分享有素質過后就有一定能創造出成功的人生。下面我們就來讀“流動小販”的掘金生涯,這個昔日“流動小販”就是貝發集團董事長邱智銘。我們一起看看他的創富故事吧。
他長期致力于中國制筆工業和文具產業的發展,開發的中性墨水筆、直液式針管筆填充了空白;鎳白銅筆頭技術指標已達到國際水平,替代進口。企業產銷規模連續十年居全國靠前,全球行業內產銷量排名第三,是亞洲較大的書寫工具制造商,零售商和文具供應商。貝發集團積極支持公益事業,近幾年,慈善捐款700余萬元,贊助中國女排、奧運等公益事業近4500萬元。
1993年春節,北侖小港。在一次氣氛凝重的家庭會議后,當時36歲的邱智銘從父親手中接過只有30多名員工、搖搖欲墜的家庭作坊。“我來到余姚臨山、溫州龍灣和桐廬分水鎮這三個圓珠筆廠家集中的地方,搜集樣品,并把自己作坊生產的2支多色圓珠筆和三角形塑料圓珠筆搭配進去,上百種樣品筆就裝在兩盒木箱子里。”邱智銘回憶當時的情形。
他拎著這兩盒木箱子裝的圓珠筆,到1993年春季廣交會上去推銷。沒有展位,也不是正式代表,他花了50 元錢,從“黃牛”那里買了張臨時參觀證,站在廣交會場館外和樓梯口守候,偷偷給國外客商塞名片。
10天過去了,幾乎沒有一個客商正眼看過邱智銘拎著木箱子的“土筆”。但他仍不厭其煩地向客商遞上名片,還向客商索要名片。熬到第11天,已經心灰意懶的邱智銘,終于碰上了一個。
“我記得第七天時曾向一名中東地區‘長胡子’客商塞過名片。到第11天時,這位來自也門、名叫穆罕默德·沙易特的客商,讓我晚上10點去他下榻的廣州白云賓館10樓一個房間洽談。我仿佛撈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很興奮。晚上9點就趕到那里,但房間門口早已排起了長隊,還有10多名筆類生產商同行在等候洽談。輪到我進房間洽談時,時針已指向次日0點40分。穆罕默德·沙易特從我的木盒子里挑出其中2支筆,在我本已薄利報價的基礎上再砍價30%多。”
可還沒有好好回味勝利的味道,一封來自也門的加急電報——2個集裝箱圓珠筆全部漏油,邱智銘碰到了麻煩事。原來,裝有貝發筆的輪船,在跨海經過赤道區域時,60多攝氏度的高溫環境,讓堆在甲板上層集裝箱里的幾乎所有的貝發筆芯漏了油。當時,圓珠筆內國產技術制造的油墨,根本經受不起60多攝氏度以上高溫。查實后,邱智銘賠了訂單2倍的錢給客戶。
這一教訓,讓邱智銘下決心成立一個研發中心,改造生產線,提升產品質量。貝發開發的中性墨水筆、直液式針管筆還填充了空白。并且,其鎳白銅筆頭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水平,替代進口筆頭……由于產品質量過硬、款式新穎、種類繁多、交貨及時、價格低廉,貝發迅速被海外眾多采購商列為核心供應廠家,客戶群如“滾雪球”般擴大。
2004年,貝發記號筆以自有品牌進入美國沃爾瑪超市。正當邱智銘為此而開心時,美國大制筆企業Sanford公司一紙訴狀,借“337條款”指控貝發集團侵犯其“商業外觀”。
當年11月29日,他專程赴美國與Sanford公司高層開始談判。對方同意貝發公司可以在不改變所有涉案產品外形、尺寸的前提下,繼續在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范圍內銷售自己的產品。貝發方面也主動提出改變部分記號筆的筆桿顏色。就此,中美較大的制筆企業握手言和。
近,貝發集團還與全球較大的禮品郵購公司——美國Myron集團達成合作協議,按照聯合開發模式組建研發團隊,由Myron集團承擔海外的市場調查、信息收集及技術支持。今后,銷往歐洲與北美市場的貝發筆,其創意及設計理念將全部源自美、英、意等國家。沃爾瑪、史泰博等世界企業,也將貝發集團當做核心供應商來對待,加大了采購量。
目前,“貝發”已完成了股權重組、戰略投資者引進、管理規范和上市輔導驗收等階段,現在排隊等候上市審核。“當前,越是在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越是要站穩‘底盤’練好‘樁功’,屹立不倒。企業應提升資源運用能力、研究設計能力、產品開發能力,不斷向價值鏈的上游環節挺進,積極參與全球資源的配置,在國際產業分工中取得新的位置。”對于這場危機,邱智銘充滿信心。
讀完上述的創業故事,從貝發集團邱智銘的創業經歷中,我們能深刻感受到創業過程所需要經歷的艱辛,學習到邱智銘那股不放棄、勇往直前的精神。希望廣大的創業者,學習他的創業精神,讓你的事業更加成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