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腳步的加快,人們對生活的價值觀也有了不同的看法,就在過去的2010年,我國南方部分地區,遭受到幾十年不遇的大旱,即使在屬于熱帶雨林的西雙版納,也已經兩個月沒有下雨了。
在別人都在抗旱的時候,在景洪市普文鎮的一座咖啡園的主人劉新民,已經想到了防澇的事兒。劉新民:“劉光霞,今年我們還有一個問題,久晴必有久雨,到時候雨多水又多得很,到時候我們要注意,低洼的地方還要注意排水。”
直接進下。抗旱,防澇還要收獲去年的末了一批咖啡,劉新民這段時間忙的是不可開交。劉新民是重慶人,來到云南已經有十四年了,當初他離開重慶,到千里之外的西雙版納來種咖啡,他盡管經歷了多年的磨難,但他始終保持著樂觀的生活態度。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一次沖動,這次沖動也改變了他的命運。
劉新民今年56歲,九十年代開始下海做生意,93年開了一家有色金屬公司,妻子蘇明鳳在重慶開餐館,劉新民開朗、熱情,為人豪爽仗義,公司做的一直不錯,夫妻倆在重慶日子過得是相當的滋潤。
這種平靜、按部就班的生活,卻因為一件事兒打破了。1996年秋天,劉新民剛剛學會了開車并且拿到了執照,剛學會開車,手一摸上方向盤,就有很大的癮,一不開車心里就癢,他向朋友借了一輛老式伏爾加車開著練手,整天在重慶開車轉呀轉,還是不過癮,一天,他帶上妻子一路駛出了重慶,對他十分了解的蘇明鳳也就當著是一次旅游兜風。
就這樣,夫妻倆經過三天四夜的奔波。竟然來到1000多公里之外的西雙版納,在景洪市普文鎮的曼干納村一個老鄉家里住下了。那個時候隱也大,一坐上去就不想下來,一路上從重慶一路開到昆明,昆明再開到那邊,技術上,這一趟就是1000多公里,技術純屬很熟練,一下就出來了,過五關斬六將。
第二天,在和村民們聊天的時候,劉新民有了新奇的發現,這里的村民竟然種植咖啡!劉新民本人很喜歡喝咖啡,但是從來沒有想到在中國,居然也有人種植咖啡。出于對咖啡的好奇,劉新民干脆就做起了調查,這讓他發現了一個的商機。
咖啡生長在熱帶地區。要3年才能結果,可分為小粒種和中粒種兩個品類,世界上好的咖啡產至牙買加的南山山脈,接下來就是哥倫比亞的咖啡,我國的云南省與哥倫比亞在一個北回歸線上,種出來的咖啡品質可以保障,劉新民發現,在這個邊疆的小鎮上,還有一些外國人的身影出現,他們都是為了咖啡而來。
劉新民在景洪市待的每一天都熱血沸騰,一個讓人窒息的想法冒了出來,他要留在西雙版納種咖啡!做這樣的決定,劉新民自己都嚇了一跳,但他還是為這件看似不靠譜的事尋找理由。
他得知在普文鎮的曼干納村有300畝的荒地,劉新民一刻不耽擱,馬上找到村里希望承包這300畝地,但村支書巖章丕卻讓劉新民承包1000畝地,因為在劉新民要承包的那300畝地旁邊,還有閑置的600畝地,因為那個承包人經營不善,欠下了村里的20萬元承包費,巖章丕的想法是,既然有個大老板來投資,干脆一起把那600畝地接手下來,劉新民考慮了三天,答應了村支書的要求。
劉新民開始沒有打算整那么大的地,沒想到這一答應300畝變成了1000畝,這一千多畝的地,不是要種當地人普遍選擇的橡膠,而是全種上咖啡,此消息一出就全傳開了,大家對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大老板,說什么的都有。
一個重慶人,因為拿到了駕駛執照,一時興起,借了一輛舊車路開到了千里之外的西雙版納,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敢租下1000畝地種植咖啡,難道就是因為劉新民所說的他是容易沸騰,還是他聽到了一種什么召喚。
1999年,12月25號一大早,劉新民拉著妻子就上了山,熱帶雨林遭遇寒流幾十年來這還是頭一次,咖啡園80%的咖啡絕收,面對此情此景,劉新民腦袋瓜子生疼。眼看三年的努力和投入就要變成效益,結果現在卻顆粒無收,不僅是劉新民,云南剛剛起步的咖啡產業也遭遇了打擊,咖啡種植的數量迅速減少了三分之二。這些咖啡要見效益,還要等上三年時間,很多人流著淚把咖啡樹砍了,劉新民咖啡數量多,受災也嚴重,但是他卻要繼續種植。
本想三年的投入就會有回報,沒有想到一場寒流之后,咖啡樹還要繼續等上三年,沒有后續資金跟上,劉新民逐漸感覺吃力,劉新民想寒潮不會年年有,再堅持三年就會有效益,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三年過后,咖啡的國際市場價格一路暴跌,原來可以賣到36元一斤咖啡米,在2002時只賣6塊錢一斤。
咖啡的價格低到成本價都不夠,對劉新民來說,更加是雪上加霜。劉新民留在普文鎮種咖啡已經是六個年頭,為了這座咖啡園,現在不僅一分錢沒有賺到,還欠了一屁股的債,絕望中,他想到了重慶還有一套房子,一直空在那里,但是把末了那么點老底都賣了,劉新民一百個不愿意,末了,劉新民把心一橫,委托重慶的朋友秦光隆幫忙把房子賣了,解決眼下的危機是關鍵。
他們這邊已經是很困難了,基本上山窮水盡了,他就叫我給他賣一下房子,我當時問他賣多少錢,能夠賣好多就賣好多吧,5萬就5萬,馬上給現錢,當時那個人一來什么手續都沒要,把房子一看就給了我5萬元錢,簽了個協議,他就給了五萬塊錢。
當時價值十幾萬的房子,因為急于需要現金周轉,五萬塊錢就賣掉了。朋友秦光隆帶著賣房子的五萬塊錢來到西雙版納,發現遇到這么大的困境,劉新民卻一點也沒有變。
秦光隆:“他愁不來,我看他愁不來,他不會愁的他一天,他今天不想明天的,反正不會愁,我跟他一起經常到山上去,他還不是高高興興的一天。但是生活很艱苦的,各方面都很艱苦的。”
雖然生活很艱苦,事業也遭到了很大的挫折,但劉新民飯量一點不減,床上一倒就扯起了呼嚕,妻子說他整個是沒心沒肺,雖然六年沒有賺錢,但劉新民對眼前狀況的描述卻很有詩意。但五萬塊錢很快就花光了,天還是沒有亮,有一只叫博克的拉布拉多犬陪著他,還自己找樂。
在劉新民困難的時候,博客一直陪著他們,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來,劉新民又籌集了30萬,維持了一年多的咖啡生產,從2004年開始,咖啡的價格逐漸回升,他開始有了收入,咖啡賣給西雙版納邊境的貿易公司,出口到越南。
當時劉新民借了一輛舊車,從千里之外的重慶來到西雙版納,難道這只是一種巧合?是一種機緣?其實它在響應著自己心靈的召喚,冥冥之中召喚他的究竟是什么呢?劉新民和蘇明鳳是同學,在16歲的青蔥歲月兩個人從重慶來到了西雙版納插隊,幾年的接觸中,蘇明鳳發現劉新民這個人感情很充沛。
他們在西雙版納結婚,生子,兩人美好的八年都在這里度過,人生美妙的一段情感都留在了西雙版納,這是每一個云南知青常夢到的地方。
黃家驄:“走的時候支邊青年留下的那個時候給我印象深的一句話,就是,就是很多人都說:撒尿都不朝著西雙版納那個方向,但是一下飛機,那個時候看見那一片紅土地,還有一片片橡膠林,那個眼淚就忍不住,很奇怪很奇怪的,非常留戀。”
當他拿到駕駛執照后,就和愛人開車來到了這個寄藏著他們的青春與愛情的地方,當劉新民發現了咖啡的時候,馬上租下了1000畝地種植,然而,六年之后,他的咖啡已經見效益了,賣到了越南,但是賣的價格還是比較低。
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有一只拉布拉多犬一直跟在劉新民身邊,他也叫博克,是當年那只博克的兒子。但是,就是當年老博克的丟失,讓他又一次沖動,也讓他的咖啡事業從此變了樣。
2006年的一天,劉新民與蘇明鳳帶著博克到普爾市去辦事,兩個人住在一家賓館里,劉新民在看電視,過了一會兒,發現博克不在屋里。幾個小時過后,發現還沒有回來,這下,劉新民著急了。
一連找了幾天,都沒有找到,劉新民找狗時正好走到了雀巢公司附近,當時劉新民的咖啡想賣給雀巢咖啡,但是,不知道如何才能與雀巢搭上話,就打算進去問問情況,雀巢公司是早在云南設立種植基地的跨國公司,這是雀巢公司在云南設立的一家咖啡收購站,公司在這里設立站點,直接從農戶手里收購咖啡原材料公司的采購主管羅玨成接待了劉新民,對劉新民當時來找狗,印象非常深刻。
羅玨成:“來到我們辦公室來咨詢的,然后呢說咖啡說著說著他就說哎呀他們狗弄丟了。非常細致的跟我們描述了一下,那個狗是什么樣的狗,從什么時候開始養的,從哪來的,多好的一條狗,多可愛的一條狗。”
劉新民越說越激動,末了竟哭起來,這讓羅玨成感覺這個人很奇怪,第二天,羅玨成又在辦公室見到了劉新民,劉新民拿著博克的照片給公司的人看。幾天之后,在大街上羅玨成再一次遇到了劉新民在找他的狗。
羅玨成:“但是沒想到這個事情過了一段時間,我跟我們的老板到城外邊去看咖啡的時候,看到劉先生還在到處問人嗎,我們知道他還在找他的狗。”
劉新民這番舉動,給羅玨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且知道,劉新民是種植咖啡的,雀巢公司對于收購農戶的咖啡,有很嚴格的篩選標準,劉新民當時的咖啡還沒有達到要求,所以公司一搞培訓,羅玨成就說讓那個滿世界找狗的人也來聽聽吧。
因為找狗時的沖動,劉新民和雀巢公司建立了收購關系,從2006年起,劉新民年產咖啡五十噸,每年挑選出好的十噸咖啡賣給雀巢公司。雀巢公司收購咖啡的價格都是按照當天國際市場行情,咖啡經過杯品定級后,按不同的等級收購咖啡,現在咖啡的價格達到了19。3一斤。
生活比較安逸了,妻子也常勸他,遇事不能再沖動了。以前還拽得住一點,現在拽不住了,不是正確的你應該要理性一點,感性的東西我都不管你,大的東西還是要理性一點,吃喝玩樂感性沒關系。但劉新民的字典里沒有吃喝玩兒樂這個詞,他有自己對生活的理解。
故事中劉新民在種植咖啡時,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成就了自己的創業夢想。希望你也能在創業過程中,不要被困難擊倒,通過自己的努力,勇于挑戰困難,讓你的事業獲得成功,成就你的創業致富夢。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