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成功創業人士,誰也不敢相信昔日的保安掏糞工,竟變成今日的地產商,這其中的傳奇變化著實讓人感到驚奇;從一個苦命農村娃,到晉身中國首富,許家印的成長經歷又會擁有哪些呢?
2009年11月5日,總部位于廣州的恒大地產在香港上市,當天收盤市值705億港元,使其成為在港上市的較大內地非國有企業,而擁有恒大地產近七成股份的許家印,身家升至480億港元(約合422億元人民幣),一躍成為中國首富。
小時候,有位先生給許家印看相,一番端詳,得出結論:“孩子,你將來是要端金碗的啊!”2009年11月,記者到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高賢鎮聚臺崗村許家印的老家探訪,發現許家印幼年其實很苦。
許父16歲參軍入黨,做過抗日部隊騎兵連的連長,負傷后復員回家在村子里當倉庫保管員,負責拿鑰匙、記工等事務,工作細心負責。許家印還不到1歲,母親匆匆撒手而去,許家印從此成了“半個孤兒”。當年的豫東地區,極度貧窮,十年九澇,曾出現不少“乞丐村”。許家印幼年生活也非常貧苦,但他卻也能自得其樂。許家正房的北面墻壁上,至今仍掛著一幅許家印奶奶的素描畫,是家印用“方格法”一格格按比例畫出。許還愛好倒騰“科技”——小學時,他用塊鐵片做開關,把破電線、鐵絲連在一起,連到被丟棄的手電筒電池上,就能制作出一個照明的“小家電”。
憑著一家人省吃儉用,許家印一直讀完了高中。當時學校有半年時間學工學農,急于“逃離”農村的許家印,開始學習開拖拉機,他甚至還請村長喝酒,以謀得開拖拉機的崗位。
許家印呆在農村干了兩年農活。因為文化程度高,他被重用協助生產隊隊長的工作,人家都不愿意干“掏大糞”這個活,他就要做表率。他還做過農村里的保安,那時候叫“大隊治保員”。
直到1977年,恢復高考才給了許家印把握自己命運的機會。因為時間倉促,準備不充分,他沒有進入大學。次年,每周靠一筐地瓜、地瓜面餅,和一瓶子鹽當口糧,許家印苦讀5個月,一米七六的個子瘦得只剩下90斤,終于如愿進入大學。在人口達1000萬的周口市,他的成績位列前三。
許家印進入的是武漢鋼鐵學院(現武漢科技大學),是冶金系的“金屬材料及熱處理”。一心想逃離農村的他尋思:畢業后不會再回到小山溝里去了——再差,也是個煉鋼工人吧。
許家印回憶,大學期間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時間他都用在班級活動和其他“準社會活動”上了,他用別人不到三分之一的時間,保持了中上游的學習成績。許的老師倪國巨回憶說,他印象中的許家印“勤于學習,善于思考,長于宏觀,精于細節。”
1982年,大學畢業的許家印被分配到河南舞陽鋼鐵廠,認為舞陽是另一個“小山溝”的許家印,剛開始還很不情愿。許家印被安排一間很簡陋的小房子,次日就進入工作狀態。那時候車間一個爐子都沒開工,當務之急是要把車間的工藝技術規程迅速建立起來,盡快投產。許被安排協助車間主任陸岳璋工作。他開始整天睡不著覺,天天鉆到鋼板縫里研究流程,后來竟總結出了幾百個問題。有些問題很細小,比如搶修設施的間隙,如果吃盒飯是在上面吃還是下面吃呢?問題看似瑣碎,卻會涉及安全。
許當時的管理概念很清楚:要用制度去管人。兩個月后,他主持制定出了“生產管理300條”,其中有一條是“150度考核法”——當時,企業要求工人24小時三班倒,很多值夜班的工人會打盹,很容易出現安全事故。無奈之下,許家印提出一個細節考核辦法:當坐在椅子里的值班人員身體打開的幅度150度,就定性為上班睡覺,要接受罰款。此法后來在廠里廣為流傳,許家印一炮打響,被人評價為“點子多”、“會管理”。許家印在舞鋼待了整整10年,“四面都是山,一直有離開闖蕩的想法。”
1992年,許家印揣著一份三十幾頁紙的簡歷,在深圳的招聘市場奔波,剛開始半個月,這個舞鋼的處級干部,愣是沒找到工作。直到受人點播將簡歷縮短至兩頁,很快,有3家公司愿意聘任他做業務員。“簡歷事件”對許家印是次沖擊。
在聘請許的中達公司,靠朋友貿易項目里的一單生意,許很快為公司賺10萬元的利潤。他由此也升任中達公司的辦公室主任。一晃1年過去,許建議中達老板跟舞鋼合作,在深圳注冊一家新的貿易公司,并由他出任這家新公司的老總。中達老板同意了。在中達旗下這家名為“全達”的新公司里,許任老總兼中達公司的辦公室主任。
直到1993年,許家印已是深圳全達的老總,他還被迫跟妻子兩地分居。后來,看不過的中達老板說,公司出錢,你去租套房吧。于是,許家印就跟人合租了個兩室兩廳。合租的人住一間,許家印和太太以及2個兒子,還有岳母、父親、朋友,一共7口人住在剩下的廳室。房子里只有合租人的那間臥室有空調,許家印的兒子怕熱,夏天就躺在合租人門口的地上“沾沾冷氣”,口里嚷著“這里涼快”。
鵬達在廣州搞了個房地產項目,名叫“珠島花園”。在當時以大戶型為主流的廣州樓市,這個項目迅速成為廣州房地產市場的一匹黑馬,另辟蹊徑主打“小面積、低價格”策略,還未發售就出名市場,首期項目很快脫銷。整個項目的運作過程,已經開始打上許家印的烙印——快點,快點,再快點——珠島花園項目需要的108個要蓋的公章,當年全部搞定,而“當年開工,當年銷售……”等“八個當年”,更是創下了廣州房地產銷售的紀錄。而實際上,在珠島項目之前,許家印并沒有接觸過房地產。
1997年5月1日,許家印與中達老板做了一次改變自己命運的深談。廣州鵬達珠島花園一個項目就為母公司中達凈賺2億多,而許家印的工資在當時卻依舊很低,一個月才3000多元。待遇落差下,許家印選擇了創業,當年,亞洲金融危機的風**已然刮起,但憑借一個“快”字,恒大地產在廣州地產界崛起。
早在2007年,許家印已經有意識地儲備大量人才,提高樓盤品質,囤積大量土地,當時的恒大地產想跨越式發展,缺的只是錢。錢本來也不是問題,因為恒大上市的號角早已經吹響。但到了2008年,受金融危機等影響,擴張中的恒大地產上市竟然意外擱淺。
上市折戟的那段時間,許家印承認:這是“天大的困難”。萬事俱備,東風卻不來。原定計劃沒有實施,帶來了資金缺口的壓力。當時,恒大向全國拓展的37個項目中有33個在建,都沒有達到恒大內部的銷售標準。有人建議他賣工地或者土地……
一切在堅守中過去。恒大迅速調整開發建設計劃,在2008年還不能開盤的,速度稍微壓一壓;財務管理上,錢要省著花。通過許家印的私交,他成功募集到5億多美金,這筆錢雖不富裕,但也夠用了。
晉身“首富”之后,許家印的心態有何變遷。黃光裕等曾經的富豪落馬后,面對這個“意外”頻發的富豪榜,許家印又是如何面對?
如果一定讓他自己說“首富心態”之類的問題,他寧愿交待一些細節。“我沒有亂花錢的習慣,經常在辦公室吃盒飯。經常深更半夜開會,一開就是一個通宵,如果真餓了,就讓家里給我送個饅頭,或者捎個湯、面過來。”
許家印與太太是在舞鋼工作期間認識的,兩人感情篤定,是恒大集團的“模范夫妻”。許家印不許太太參與公司的管理,是因為他寄望恒大做一家現代公司,而非家族企業。
許家印依然是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勢。去年12月的一天,天津一個樓盤的全日式溫泉設計出爐,幾位日本設計人員向他報告工作,從夜里11點一直談到凌晨4點。那一刻,成富或者不是,真的沒有任何分別。
材料中的許家印的頑強拼搏精神著實讓我們感知到創業成功所需要的力量,他以一個不斷奮進的精神成為眾多創業者的精神好。希望你能汲取他成功的經驗,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