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世界中具有眾多大亨,他們是如和做到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作為標準石油的以及芝加哥大學和洛克菲勒大學的創辦者,同時又是一名慈善家,洛克菲勒的一生可謂經歷多種身份的變換,他曾經有過一無所有的經歷,到后來成為全球首富,他的人生可謂豐富之極,那么這樣一個傳奇式人物又有什么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與很多抓住了上帝或其他類似于上帝的大人物給予的機會而成功的美國富豪不同的是,洛克菲勒的成功是個人奮斗的結果。后人發掘了條洛克菲勒的成功方法,但事實上,他成功的根本在于:天生就對錢這種東西始終保持著狂熱的興趣。種種歷史資料表明,洛克菲勒對錢的執著只是出于一種興趣,而非貪圖享受什么。他的一生都在斂財,這個基督徒甚至將此看作是上帝賦予的使命;而他自己也毫不掩飾對金錢的狂熱喜愛——金錢能令他神經高度興奮。與此同時,他也一直都在琢磨,如何能讓每分錢物盡其用。
大多數時候,洛克菲勒將自己隱藏在百老匯26號的標準石油公司辦公室中,通過較大的網絡,指揮著整個王朝。他自年少時便異常注意自我控制,每天仔細檢查自己的一言一行,稍有不妥言行或思想雜念便自行糾正;他能熟練地控制自己的臉部肌肉,使之不表現出任何喜怒哀樂。在商場上,這個奇瘦無比的老頭一直扮演著冷酷無情的角色,不過其私生活卻像清教徒般節儉:他上班時常常四處巡視,親自關小煤氣、擰緊水;他將生活中的一切開支數字,都記在了賬本上,并仔細研究;在1864年9月8日的婚禮上,其所購戒指也僅花15.75。
洛克菲勒曾說:“如果把我剝得一文不名丟在沙漠的中央,一行駝隊經過——我就可以重建整個王朝。”此言不是吹噓。盡管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洛克菲勒的傳奇在理論上似乎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1855年,由于家庭貧困,約翰。D.洛克菲勒被迫輟學外出打工,時離7月16日高中畢業典禮只差兩個月,當時他才16歲。他的雙親也頗為一般,父親是一個假藥販子,嚴重缺乏責任心,長年在外流浪,而母親則是一位教徒。洛克菲勒小時候給人的印象是目光有些呆滯,郁郁寡歡,沒人能看出他日后會有多大出息。
但問題的關鍵是,洛克菲勒從來沒有這樣認為過。很早,洛克菲勒就表現出了對商業和金錢的熱情,以及對遠大未來的堅定信念。幼年時,他曾將別人送他的一對火雞精心喂養成群,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12歲時,他積蓄了50,把這些錢借給了鄰居,然后收取本息;14歲時,他放學后常到碼頭上閑逛,看商人做買賣。曾有一天,有個同學問他:“約翰,你長大后想干什么?”年輕的洛克菲勒毫不遲疑地說:“我要成為一個有10萬的人,我準會成功。”
但是16歲那年,雄心萬丈的洛克菲勒為了尋找工作,受盡了打擊。他在克利夫蘭的街上跑了幾個星期,拿定主意要找一個前程遠大的職業。他一無學歷,二不會技術,但眼界卻頗高。他后來回憶道:“我上鐵路公司、上銀行、上批發商那兒去找工作,小鋪小店我不去。我可是要干大事的。”他按照城里較大的企業名錄一家家上門求職,并且提出要見企業較高管理者——顯然,他碰了很多壁。不過難能可貴的是,他找完了輪全被涮下來后,又毫不氣餒地按部就班執行自己的求職戰略,開始找第二輪。半年后的9月26日,他終于在一家經營谷物的商行當上了會計辦事員。從此,這個日子就成了他個人日歷中的喜慶紀念日,他把它作為第二個生日來慶祝,盡管過了三個月他才收到筆補發的微薄報酬。
很顯然洛克菲勒的工作是較為努力的:工作中他替老板要債,在欠債者門前一等數小時,神情像是如果要不到這筆錢,他馬上就得死去一樣。盡管他感到,與其工作中所做貢獻相比,自己待遇嚴重偏低,但在真正變強之前,他選擇了忍耐。不過他始終無法掩飾自己對金錢的狂熱——他曾將老板一張4000的期票從保險柜中偷出,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激動無比,如此反復數次。
這時候人們在美國 賓夕法尼亞州發現了石油,像當初采金熱潮一樣涌向采油區。一時間,賓夕法尼亞土地上井架林立,原油產量飛速上升。但洛克菲勒經過實地考察后,冷靜地選擇了按兵不動。
事實也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3年后,原油一再暴跌之時,洛克菲勒決定在石油上大舉投資。但在不久后,他與合作者克拉克在石油業務的決策上發生了嚴重分歧,末了不得不分道揚鑣。
當時兩人都不愿意失去對已有的石油合資公司的控制權。在股權拍賣會上,彼此喊價的情景十分激烈。拍賣底價從500開始,一路快速上揚。洛克菲勒已下定決心要投入石油生意,因此每次都毫不猶豫地喊出比克拉克更高的標價。當標價達到5萬時,他們都意識到此價格已大大超出公司的實際價值。但標價仍在上升,6萬,7萬……當克拉克無力地喊出7.2萬時,洛克菲勒面不改色的喊價“7.25萬”。克拉克愿賭服輸,揚長而去。26歲的洛克菲勒終于取得了勝利,他后來在回憶這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時刻時說過:“這是我平生所作的較大決定。”
1870年1月10日,一家資本額為100萬的新公司成立了,它的名字就是標準石油公司。身為公司創辦人和總裁的約翰。D.洛克菲勒獲得了公司1/4的股權,當時他年僅30歲。是時,標準石油公司已控制了美國煉油業的1/10,但整個行業的經營條件在持續惡化,到1871年,煉油業處于恐慌之中——利潤額消失,多數煉油商在賠錢。在這個令人焦慮的時刻,洛克菲勒產生了大膽想法:將所有煉油業合并成一個的聯合體。很快,他憑借毫不手軟地擠壓、吞并對手建立起自己的王朝。1865年洛克菲勒初進石油業時,克利夫蘭有55家煉油廠,到1870年標準石油公司成立時只有26家生存下來,1872年底標準石油公司控制了這26家中的21家。到他38歲時的1890年,標準石油公司成為美國較大的原油生產商,了美國95%的煉油能力、90%的輸油能力、25%的原油產量。
伴隨著公司規模的膨脹,其樹敵也越來越多。1911年5月15日,美國較高法院判決,美孚石油公司是一個機構,應予拆散。美孚石油王朝被拆分為約37家地區性石油公司。洛克菲勒創建的石油王朝及其繼承公司——埃克森、美孚、雪佛龍,連同起家于德州的德士古、海灣(Gulf),英國石油公司(BP)和英荷皇家殼牌石油公司并稱“石油7姐妹”,成為世界上較大的7家跨國石油公司。1999年埃克森同美孚合并,2001年雪佛龍同德士古合并,此前海灣在1980、1990年代將其資產售予雪佛龍和英國石油公司。今天,這些公司依然位列世界較大的石油公司的前幾名。
出于對金錢的熱愛,洛克菲勒發了大財,并構建了一個較強的商業王朝。但是對金錢的狂熱追求,又讓其患得患失:他雖有家財很多,卻總是為一些小錢花得是否合適而控制不住情緒;他一直勤奮工作,而不舍得“浪費”時間去放松。終于,因為憂慮、驚恐、壓力及緊張,他把自己逼近墳墓的邊緣——在53歲時,洛克菲勒看起來就像個僵硬的木乃伊。警告他:再不退休,“就死路一條”。為了活命,1897年,他終于退休了。他開始于慈善事業,他花了幾年的時間,才學會用一種系統、科學的相稱的方式捐錢。
1895年,56歲的洛克菲勒開始不露聲色地逐步隱退,把事業交給他的兒子小約翰。D.洛克菲勒。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離開,享年98歲。他僅留下了2600萬的遺產,交稅后僅剩1600萬。
故事中的洛克菲勒的一生經歷豐富,涉獵之廣,他的一生都在不斷的實現自我價值,他的故事也給了很多人鼓舞。希望你也能汲取他的創業經驗,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