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與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從而帶動了整個社會的消費能力。所以21世紀的生活處處都充滿著商機,只是這個商機悄悄的從我們身邊溜過,我們不曾抓住,下面來我們看看,他是如何把握的。
廈門市翔安區內厝鎮有一個四面環山的小山村,名叫黃厝村.村里很多年輕人都向往山外的生活,紛紛外出打工闖世界.然而2003年,一位名叫黃東興的年輕人,卻辭去廈門市里的穩定工作回到老家,村民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廈門市翔安區內厝鎮黃厝村村民林鳳萍:“奇怪,這個人怎么會突然間跑回來,那么好的工作不做,家庭條件又那么好,為什么回來在山上這樣.”
廈門市翔安區內厝鎮黃厝村村民許銀錫:“哪有一個大學生忽然跑回來干這種農活,這跟我們普通的農活不一樣,而且他在那邊公路局是有一個穩定的工資.”
讓村民們納悶的是,以前從來沒有干過農活的黃東興竟然把家搬到了山上,而且日復一日的干起了農活.2004年,黃東興開始在山上實施自己的創業計劃,因為這個創業計劃,他曾欠下了很多的債務,但也是靠這個計劃,四年后他在山上創造了一千萬元的財富.
黃東興在山上創業時,飽受艱辛、負債很多,四年后他擁有了一千萬元財富,這一切都是他在城市中處于困境時看到的一條新聞所引發的.畢業后分配到廈門市一家公路局工作. 父親黃金元為了打消黃東興在城市生活的后顧之憂,在市區給他買了一套一百多平米的商品房.
誰都沒有想到,這套房子竟成了2003年黃東興辭職返鄉的導火索.兒子辭職回家,不僅擊碎了父親對兒子的美好期望,更讓黃金元生氣的是,兒子跑回老家要做的件事,就是砍掉父親果園里的部分荔枝樹,為自己的財富計劃騰地.
只是因為一條新聞,黃東興就沖動的跑回老家要搞農業,先不說這項目到底行不行,父親不看好黃東興.黃東興離開農村已經十多年了,父親不相信這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小兒子能在農業項目上有所作為.于是,父親提出讓黃東興上山打理果園,親身經歷一下做農業的艱辛.
2003年春節剛過,黃東興一個人住到了山上,他每天給荔枝樹修枝澆水、打理果園.沒有干過一天農活的他,雙手很快打起了水泡,結上了老繭.為了向父親證明自己確實能吃苦,黃東興每天都在山上拼命干活,可父親卻變著法子給黃東興施壓.
黃東興的父親黃金元;“把活加重,各方面約束他,看他到底能不能承受的了.”黃東興:“下雨天還是繼續在果樹下面鋤草、拔草,不敢休息,怕給他看到了說,喜歡偷懶的人怎么做事情.”
從此,父子倆就算叫上了勁,黃金元想方設法的給黃東興布置農活,而黃東興對待父親安排的工作,從來不敢怠慢.
黃東興:“這一把鋤頭就是6年前我用的那一把,本來這邊還多出1厘米,這邊也多出1厘米,這邊可能還有4厘米左右,都磨小了,變成圓圓的.”
黃東興每天早晨5點起床干活,一直到太陽下山,中間很少休息,為的就是讓父親給他的財富計劃讓出2畝地.2003年夏天,黃東興利用果園的空隙,種起了南瓜,由于山上沒有水,黃東興就像這樣從山下一趟趟的挑水澆灌.
當時,黃東興就這樣每天往返山路200多趟,挑水澆灌.2個多月過后,他賣掉南瓜凈掙4千多元錢,讓父親對他的看法大為改觀.2004年1月,父親做出讓步,答應挖掉一百棵荔枝樹,為黃東興的財富計劃騰地.那么,黃東興在山里面要實現什么樣的財富計劃.
記者走進了這座聚集了財富的大山,我們所有的疑團將一一解開.黃東興至今不愿向別人透露自己當初在城市時的生活處境,雖然那時有工作,有房子,但他的日子過的并不舒心.2000年,黃東興在城市娶妻生子,黃金元還特意為孫子起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名字——黃俊城,寄托了他對子孫較大的期望.
黃東興的妻子林桂萍:“盡管城里什么都好,什么東西都有,很充足,但是因為沒有錢,什么東西都買不到,所以就覺得很沮喪.”
看著黃東興事業平穩,家庭和睦,父親漸漸放心了,但他并不知道在城市生活的小夫妻倆有說不出的苦衷.隨著兒子的降生,家里的經濟負擔更加沉重,妻子當時在家帶孩子,光靠黃東興一人每月一千多塊錢的收入,難以維持全家人在城市的生活.
黃東興當時住頂層,沒事就會到屋頂上來透透氣,可每次透完氣,他都會感到更壓抑.為了維持生活,妻子變賣了首飾,還在家做起了手工活.如果日子繼續這樣過下去,生活很難出現轉機.
2002年,黃東興從一條新聞中嗅到了商機,他沒和任何人商量就辭職回了老家.究竟是什么新聞,讓黃東興放著城里的班不上、房子不住,跑回老家躲在山上干了一年的農活,人黑了也瘦了,村民們不明白黃東興吃這么多苦究竟為了什么?直到2004年春天,村民們驚奇的發現,黃東興挖掉了一百棵荔枝樹,在山上蓋起了房子.
沒想到黃東興修的這些房子只是為了養豬,鄉親們都認為黃東興在瞎胡鬧.其實,黃東興之所以有膽量花十幾萬元修建豬舍,就是因為他當時在城市生活的拮據,他認定那條新聞暗藏商機.
定位為“海上花園”的廈門市,2002年,開展生豬養殖污染整治工作,全市共6個城區中有4個城區的養豬場被叫停.“生豬禁養”使廈門的生豬自給率下降,黃東興的老家內厝鎮被化為可以養殖生豬的區域,他從這條消息中嗅到了商機.通過對廈門市生豬市場的調查,黃東興得知了更加讓他興奮的信息.
黃東興相信“生豬禁養”會造成廈門市生豬供應不足.2004年6月,黃東興購進了150頭母豬,決定自繁自養.母豬要飼養一年以上時間才能產仔,這期間光飼料的開銷就需要十幾萬元,為了維持母豬每天一千元多元的飼料支出,黃東興只能厚著臉皮繼續四處借錢.
2005年的9月, 母豬終于產下了批小豬,黃東興雖然欠債較多,但讓他欣慰的是,再熬4個月小豬就能出欄銷售了,自己的財富計劃即將實現.然而,受全國疫情影響,2005年的10月份,生豬價格快速下跌至虧損線以下,很多養豬廠在這場浩劫中倒閉.
養豬不但沒有改變全家人的生活,反倒背上了很多的債務,因為看到“生豬禁養”的新聞,黃東興決定養豬,難道他的財富計劃就此終結了.
當時的生豬價格已經跌到了3元錢一斤,賣豬就要賠錢,可是不賣就意味要投入.黃東興那時的豬廠里存欄的都是母豬和小豬,他計劃冒險等到4個月后小豬長大了再出售.如果運氣好,趕上豬價回升,但如果豬價像 業界人士分析的那樣,持續低迷兩年,黃東興不敢想象.
黃東興認為廈門市“生豬禁養”的消息,會造成廈門市生豬供應的不足,利用老家內厝鎮允許養豬的優勢,黃東興決定不跟風低價賣豬,而且還讓母豬繼續正常配種繁殖.
母豬不斷繁殖,小豬一天天長大,黃東興的豬欄里,很快連下腳的地方都沒了,修建新豬舍成了迫切要解決的問題.外債纏身的黃東興,再次找父親黃金元幫忙修建新豬舍,但此時的父親告誡黃東興休想再挖掉荔枝樹.
父親以為不讓挖荔枝,黃東興就沒地方蓋豬舍.沒料到,黃東興竟然借款二十萬元,在原來的豬舍上邊加蓋了一層豬舍.養豬業陷入低谷,養殖戶紛紛放棄,逆境中擴大養殖規模,修建新豬舍,黃東興因此背負上很多的債務.
黃東興被債務壓的快要窒息,此時,他再也拿不出母子倆在城市的生活費,只好把他們接來山上住.那時,黃東興豬廠的生豬存欄量已經達到了近2千頭,每天消耗五千元的飼料,飼料商開始拒絕賒帳.
就在黃東興感到絕望的時候,他想到了“生豬禁養”的新聞,一個想法在他腦海醞釀,黃東興找到飼料經銷商潘天課,而此時潘天課也正在為豬的行情而困擾.“生豬禁養”后,廈門生豬養殖量減少,遭遇市場寒流,一半的豬場倒閉,飼料業出現滯銷,只有黃東興還在擴大規模,并達到了2000頭的存欄量,潘天課決定賒銷飼料給黃東興,大家共度難關.
2006年7月,黃東興終于熬到了批生豬出欄,受市場供需關系的影響,低靡了半年多的生豬價格回暖了.半年多積累下來,黃東興成為當地較出名的養豬大戶.生豬價格回暖后,很多生豬經銷商找上門來收購,黃東興本可以誰出的價格高就賣給誰,但黃東興卻只和一位經紀人合作.
2006年底,生豬價格回暖后,黃東興每天都要過秤銷售十幾頭生豬.黃東興從來不讓人進豬圈抓豬,他的豬按照統一批發價只賣給一位生豬經紀人,雖然價格上有一定的損失,但是至今,黃東興的豬場從在沒有發生過疫情.
現在,黃東興的生豬存欄量三千多頭,是廈門市翔安區較大的生豬養殖戶.兩年多來,黃東興不僅還清了所有債務,還積累了一千萬元的財富.
看到了黃東興的創業故事我們知道了,他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堅定的追求讓自己的事業獲得了成功,希望你在創業過程中,堅定夢想,不要怕困難,你也會獲得事業上的成功,成就的致富夢。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