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還有大多數人生活在農村,農村致富似乎不是很容易。故事中一個一生都離不開“農”字的人,卻開拓了別樣的人生,他會有著什么樣傳奇創業經歷呢?他與“農”字又有著什么樣的不解之緣呢?讓我們一起看看他的故事吧。
在作自我介紹的時候,吳偉雄總是說,他迄今為止的全部人生經歷都可以用一個 “農”字來概括:出身于湖北的農民家庭,在農村讀書,到農場勞動,上大學讀的是農學院畜牧獸醫,大學畢業工作下了湖北龍感湖農場,到海南上羅牛山農場,建立了農業公司,年過半百又承擔起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重任。
這是一份傳奇簡歷,其中包含著一個工農兵大學生甘當“泥腿子”的人生抉擇,“泥腿子”上岸搞起現代出口農業的敢闖敢干,輾轉湖北、廣東、海南三省,四次創業奮斗的勇氣與艱辛,以及兩次獲得全國勞模的光榮。
“一個‘農’字,包含了我的全部理想和奮斗,包含了我當一個‘拓荒牛’的全部過程。”吳偉雄如是說。
海口農工貿(羅牛山)公司的標志是一頭埋首向前的“拓荒牛”。吳偉雄說,這是時任海口陳玉益給羅牛山的題詞,這三個字他喜歡,因為“拓荒牛”把他的事業、他的抱負、他的目標、他的氣質、他的心愿,都融合其間了。
1977年,剛剛入黨畢業的工農兵大學生吳偉雄回到了他上學前勞動的湖北龍感湖農場,再次成為一個“泥腿子”農民,在偏遠的大湖之濱,研發出十幾項科研成果,興辦了湖北較大的豬、鴨出口基地,肉鴨出口占全國1/4、占湖北3/4,創建了“全國畜禽養殖不錯企業”。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為方便就近出口,吳偉雄把豬和鴨搬到深圳養,在建設熱火朝天的特區建立了養殖場和出口基地,成為深圳特區有名的“豬司令”和“鴨司令”。這是第二次創業。
2007年,已經走上從政之路的海口市吳偉雄,在51歲時再次擔當“拓荒牛”角色,擔任新組建的海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理事長,肩負起全國資產質量差、末了一家改制的農信社再次創業的大任。是為第四次創業。
每一次重新創業,白手起家,吳偉雄都處于前一段事業的時期,但他每一次都放棄了已經擁有的成功。有人說,這是“拓荒牛”才有的憨氣、傻勁、牛脾氣。
緊急情況下人們的反應,往往能反映這個人真實的風格和情感。每當農民出現緊急狀況,吳偉雄都是直接撲向線,解決實際困難。
2008年春節前夕,嚴重的冰雪災害肆虐著南國大地,運輸困難運價提高,不少瓜菜白白積壓在路上,或在田頭爛掉,瓜菜種植戶和銷售商資金鏈接近斷裂。情況緊急,省政府要求金融機構支持,吳偉雄堅決響應,大年三十這天,吳偉雄帶上工作人員驅車東西線,挨家挨戶拜訪瓜菜種植戶和經銷商,現場給他們辦理貸款手續,現場放款。
僅僅春節前后,省農信社就主動發放貸款3200萬元,除一筆50萬元產生不良以外,其余全部按時還款,而且大多數都是在兩個月內。這樣的事情在他身上并不是次,而是次發生。
2004年的一天,時任海口市吳偉雄在凌晨5點接到了一個菜農的電話,其運菜車在它省發生刮碰被交警扣留,眼看著一車瓜菜就要壞掉,菜農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撥通了吳偉雄接訪時留給農民的電話。吳偉雄掛下電話,馬上與海口交警取得聯系,以名義擔保接受交警處理,取得對方同意后采取了臨時措施處理好此事,避免了菜農受到大的損失。
大年三十還在工作對他也是平常事。羅牛山的老員工都知道,吳偉雄有個堅持多年的規矩:大年三十到養殖場“給豬、雞拜年”。他告訴記者:“給豬、雞拜年可不是做樣子的,因為人在過年,豬在過難。過年放假,豬、雞沒人管沒人喂,容易出現掉膘等問題。董事長到看看養殖的畜禽,就是提醒員工注意節假日的管護。”
在外人的眼里,吳偉雄的行事風格似乎和一般領導不同,總有些特別。一位多年采訪他的記者一語道破天機:“他就是個農民嘛,多年來一直保持著農民的傳統和特性。要是早些年,他甚至可以和你一邊談話一邊脫鞋。”
數次采訪吳偉雄,他總是穿著一雙黑布鞋,老農模樣。但這個農民和一般農民較大的不同,就是重視用科技提升農業產業,可以說科技了他的每一段事業。
在網絡上搜索吳偉雄的科技成果,可以檢索到一個長長的列表。這個畜牧大學生,從一頭扎進“千湖之省”的大湖深處起,就沒有停止過對科技的探索,不少獲得省部和科技進步的成果正是他每一次事業起步的基礎。比如在湖北,他研究出的養鴨成套技術推動了大量出口;在海南,他對肉豬和蛋雞在熱帶進行大規模產業化、現代化養殖的探索成果改變了海南養殖業。
“興農不能沒科技。”而今進入高知識高技術的金融行業,吳偉雄對科技更加重視。他提出要科技農村金融發展,開展核心網絡系統、大海卡等研究與開發改變了“老牛拖破車”現象。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主持推廣的小額信貸海南模式“一小通”,包括了一整套的網絡支持系統和嚴密的管理體系,并作為省重點科研項目通過了評審。
為什么吳偉雄能得兩次?為什么他每一次“從頭再來”都能成功?有人說,因為他對農民、農村、農業懷有深深的情感,了他的事業。吳偉雄自己說,干了一輩子農業,對農業規律的認識更深一點,對農民的思維更了解一點。
“曾聽有銀行 家說‘什么賺錢干什么’,我看農業不能這么干,因為農業有周期性。”吳偉雄說。2007年下半年,海南香蕉價格因為“毒香蕉”流言被打到大約谷,銀行都不愿意給蕉農貸款,他卻在農信社的大會上讓信貸員貸給蕉農。有人說“老吳瘋了”,但一年后香蕉漲價了,農信社和蕉農實現了雙贏。
在金融這個新領域,吳偉雄了不少“傳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的還得到監管部門的接受。
“農民的思維跟金融家的思維有很大的不同。”吳偉雄說,他剛到農信社就和農民談心,問他們為什么不還貸款。農民說,貸款的時候往上面跑了10趟才辦下來,現在要讓信貸員們跑11趟才還錢。
“你貸款時讓農民多花費的成本,農民都會在還錢的時候要回來,這就是過去農信社的貸款收不回來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要琢磨農民,從農民的角度出發來做農村金融。”吳偉雄說,省農信社因此派出多名上門服務的小額信貸技術員,并且規定了嚴格的“三不原則”:不抽農民一根煙,不喝農民一口水,不拿農民一分錢,才有了海南農民小額貸款98%以上的還款率。
故事中的主人公成功創業故事告訴我們,誠信是立業之本,不講誠信的人是很難獲得成功的,一個人如此,一個企業更是如此,因而一個優秀的創業者有著好的品質。希望廣大的創業者,堅持誠信立本,堅持誠信做生意,成就你的創富夢。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