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看來他們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可是他們的主要業務是校園微電影,不到一年已經收回成本他們想用兩年,在湘潭校園影視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看這個剛畢業的年輕小伙是如何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理想。
一個非夢想設計師,這是23歲的張雙良給自己的定義。2013年6月,從湖南工程學院旅游管理畢業的他沒有去旅行社,而是在湘潭折騰了一家影視工作室。用他朋友的話來說,這家伙身上帶有一股與生俱來的“文藝范”:黑框眼鏡、棕馬甲、牛仔褲、平板鞋。說話柔和的他老家在河北保定,其實是一名地道的北方漢子。
畢業后是找工作?考研?還是先回老家待業?“這些都沒意思,我要自己創業當老板。”還在讀大四時,張雙良就立下了豪言壯語。
2012年11月份,22歲的張雙良和朋友靠著一臺單反相機、一個三腳架,開啟了創業的嘗試。沒有設備?可以租,租不起他還可以找朋友軟磨硬泡去借。
“部MV作品《綻放》講述的是一個大學校園的故事,我借了學校的攝像機,當時也沒明確要做出個什么東西,只是覺得好玩,想拍出我要的畫面。”1月9日,張雙良跟我們聊起了他的故事。
經過一番調研,張雙良發現校園影視這一塊有市場需求。“以前畢業時流行合照,現在科技發展了,大學生畢業時流行拍校園微電影,而且收費還不低。”于是,他找到幾個學商業攝影的朋友,商量起了開工作室的事。
2013年4月,青鳥影視工作室正式注冊成立。“創業前期的開銷都是我做兼職賺的,沒找父母要錢。裝修、買設備花了1萬多元。”張雙良說,工作室可以說“開局不利”,“剛開張就丟了一輛摩托車,咬牙新買一輛結果沒牌照,上路就被警察扣了。”
“有夢想就能成事”因為年輕、資歷淺,剛開始接單時,張雙良和伙伴們沒少吃閉門羹。
2013年9月,一位工程學院的學弟找到張雙良,表示想做一個“新潮的、不一樣的學生會招新宣傳片”,他們還可以提供演員和較大力度的設備支持。
張雙良正愁沒有好樣片展示給客戶,于是立馬答應下來了。張雙良回憶,雖然拍攝過程比較辛苦,但大家都任勞任怨,從開拍天到殺青,沒有人抱怨過。“所幸末了取得的效果超過了學院的預期。”張雙良說,在他們工作室,加班熬夜是常事。“還有客戶調侃我們,說從模特到員工都是熊貓眼。”
經過這近一年的積累,張雙良和他的小伙伴們已經收回成本,也熟悉了校園MV的操作,對未來有了明確規劃:“我們想用兩年時間,在湘潭校園影視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也許這條創業路會困難重重,但張雙良表示再辛勞也值得嘗試。“我們是有夢想、能成事的90后創業生力軍,跌倒了爬起來就行!”
大學生創業,有夢想才是關鍵的,未來的路還有很長,一步一個腳印就能成就人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