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攤是創業的一種方法,只需挑選好的商品,用心去運營,在這條道路上也能夠發明歸于自個的精彩,楊芳與秦婷即是這樣兩位成功人士,經過擺攤賺取了人生桶金。這究竟是一個如何的致富傳奇呢?跟小編一同去看看吧。
月入5萬,三個月內為自個攢足創業啟動資金。
定下這個宏偉目標的是兩位剛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擺攤賣手機加上“以舊換新”的構思,當前,她們日收入達2000元。
在她們眼里,愿望并非遙不行及。“以舊換新”賣手機,作用出其不意。“鈴鈴鈴、鈴鈴鈴……”8日清晨5時,楊芳與秦婷房間里的鬧鐘按時響起,她們開端從睡夢中掙扎著起床。用她們的話說,這個時分簡直“生不如死”。但為了愿望,只好全部“朝錢看”。來不及吃早餐,兩人拉著厚重的箱子,趕往7日好不容易找到的擺攤地址。
楊家灣湖工商貿學院旁的一條冷巷,兩個女孩打開折疊桌,利索地擺上數十款手機,簡直涵蓋了直板、觸屏、滑蓋等各種新潮時髦,乃至國內還未面市的機型。
貨攤旁,手機“以舊換新”的易拉寶非常奪目,招引了不少學生和不一樣年齡層的路人,這些手機換購價300-600元不等。當然問的多買的少,但只需賣出一臺,相對于幾十元至一兩百元的進價依舊是暴利。所以,只需有人感喜好圍攏過來,她們便會依據不一樣年齡層的人,熱心地引薦起適宜的樣式及功用,并推出保修一年的許諾。
而購機者大多看中的是這些手機別致的表面、多樣的功用,以及低價的報價。“真實‘以舊換新’僅僅個概念,讓顧客心理上舒暢一些,舊手機咱們拿去賣都是按斤稱的,兩三塊錢一個。”她們說。
大學畢業前夕,楊芳得知兒時老友在成都街頭擺攤賣手機收入可觀,而武漢還沒有這種形式,就想在暑期試一試。在兄弟的協助下,楊芳有了進貨途徑,受家電賣場“以舊換新”及“保修效勞”的啟示,了手機“以舊換新”的形式,沒想到作用出其不意,“天賺了1500多元,我大學生活費一個月也才700元,其時就感受這錢來得太容易了”。
楊芳說,武漢的許多當地都不容許擺攤,她們只能找背街冷巷,而且需要人流量會集。然后還要和管理職工或社區物業談場所租借費用,通常小攤30-50元的管理費用,但傳聞她們是賣手機的通常就得付出100-200元不等。
每天近15個小時的作業量,讓兩個衰弱的女孩疲憊不堪。當日落西山時,她們便倉促擠上回出租房的公交車。這一刻,她們覺得舒暢而又可貴,睡過站也是常事。回到出租房,她們就得趕忙盤點當天剩下的手機,然后給每個手機充電,空隙的時刻就趕忙吃飯,隨后還要一個一個擦洗手機上的塵埃。睡覺前,她們還要對對賬,思考著新進啥機型,將他人拿來的機子去保修,下一個點去哪里擺攤,每天零時,她們才干上床睡覺。
有需要就有生意,無論是擺攤仍是署理運營,只需挑選對的項目,在正確的道路上行進,相信你的人生一定會愈加精彩。
相關資訊